目前分類:電影賞析 (1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2:

.....一九四○年五月九日,Sadler's Wells Ballet舞團由英國來到赫本定居的安恆市表演。

那是赫本童年記憶中歡天喜地的一次盛會;因為她自小愛舞───能得朝拜這當年最好的歐洲舞團,自是欣喜不已....

而錦上添花的是───她又受派為獻花代表───當晚新穿上其母為她隆重訂製的一襲長禮服;頓顯愈發光鮮奪目...



但這卻正是她享受戰前安謐歲月的最後一晚───可歎這晚不僅並不完滿;戲甚至沒看完───因為表演中途腰斬.....

那是英國領事的緊急通知:勒令舞團須火速離境返英───德軍入侵已迫在眉睫!



第二天,戰火果真燒入了已百年不生戰事的荷蘭。



『我看到納粹卡車駛入....幾天之內荷蘭就淪陷了』赫本回憶著:

『占領軍───這個刺眼的字眼───一語道盡了德軍進駐後,讓我们度日如年的苦況;納粹洗劫、擄掠、胡作非為....』

接下來幾月裡,赫本家中的銀行存款、股票、金銀珠寶盡數充公。

赫本家族於是由幾世紀來的養尊處優的夤世貴族,一夕間跌落凡塵

姓名中猶冠有女爵封號的赫本母親,在佔領後期情況最惡時───甚至逼得不身兼管家數職───基本上是淪成幫傭階層。



納粹盤據下的荷蘭更很快地成了恐怖國境───物質配給制隨即嚴密施行

汽油、輪胎、紡織品這類軍用物資立刻消失市面不說;甚至連咖啡茶葉都難見蹤影....

接著納粹又全面徵收舟船、單車、鞋子、所有鐵器.....如此層層剝削下......

到了當年的入冬,各地偷砍樹木充材火、私闖民屋拆可用物資....等這類於戰前從未見過的大小罪案遂紛演成習。

這,還只是起頭───沒多久,納粹就開始大整猶太人....

剛開始只是折辱和公開鞭撻猶太為低等奴民的種種律令:

諸如宣稱,所有猶太人不能任公職、學生不得再上學、醫院禁止治療猶太病人;與猶太通婚的非猶裔女子須強迫絕育...等等



一九四二年,死亡之羅網終於不可免地罩落───猶太人開始一車車逮送集中營....

『全家人攜兒帶女,連嬰兒也不能倖免地,一起被拖入靈車───那是放了一塊長木板的貨車;所有囚犯都是臉朝外,神色倉皇地和你對望....』

赫本歷歷在目的敘述著:

『我才十歲,就苦嘗人性的冷酷。親眼目睹、耳聞、真切感覺了種種慘事;不僅是惡夢,而是眼睜睜發生在眼前的浩劫。』



她當時的處境也不見得比悲慘的猶太人更輕鬆:

赫本的同母異父長兄是第一個消失在她眼前的至親.....直到五年後由隱遁的遠處歸來才能再聚

接著,成為地下反抗軍的二哥失事被捕───也是一九四五年後才奇蹟般生還。

繼之,厄運降臨到最疼愛她的舅舅───那是她生命中唯一一個以接近父愛般呵護她的親人;而兩人的緣份竟是如此短薄....

她舅舅是夙有令名的安恆法官───他的遭難十分之無辜

事情是由於前一天荷蘭地下軍炸毀了一列德軍補給列車為肇端.....

納粹沒抓到起事者───就憤憤然於安恆街頭展開報復。

那是一種令人髮指的盲目殺人手段:

出動軍車,隨意封掉某街的頭尾兩道───就朝所有被圍住的無辜行人肆行槍殺.....

她舅舅、兩個表兄、四個鄰居,就此莫名奇妙地全死在家門不遠的某次散步中。



赫本母親或許因其兄的慘死和兩兒子的失蹤,隨即義無反顧地參與地下軍的抗爭行動。

家裡經常收容地下軍及支援其情報活動....

赫本就讀的安恆藝校更是如她母親這類愛國婦女集結的會所。

在赫本還妥善保存著的藝校照片中───就有一張照片鮮明記載她倆曾一起參與的地下活動之一....

那是被呼做“black out”的校內公演───蠻奇特的一種兼顧娛樂和為荷蘭反抗軍募款的秘密表演。



“black out”───倒也未必一片闇暗──而是表演時門扉緊閉/燈光隱匿.....避免招惹納粹注目。

而演出時───觀眾不許鼓掌、不許呼喊....結束時,大家則於緘默中自由捐款....用以支援地下軍經費。

像赫本這等鋒頭最健的表演者,也經常會受託在表演鞋裡塞入紙條充當情報跑腿人,

也就是說在赫本小小年紀裡,早已司空見慣於間諜電影的驚悚場面了。

像這樣固定/屢次的冒險,其險象環生固不待說───有次她受命須在森林中找到某英國傘兵告知他轉移藏處,

而德軍演習在即/崗哨密佈,這恐是連大人都感戰慄的艱難任務,而赫本毫不畏怯地出發了....

她假意採花,手裡握著花束且採且走....居然冷靜周密地完成了使命。

而在回程中,她對付德軍的盤查則是以裝無辜地充耳不聞;一面微笑地將手中的花束遞給了對方....



赫本多年後回憶起這幕───心有餘悸之外也有幾分詫然───

因為那兩名德軍不僅沒刁難,甚且還欣然答禮───拍拍赫本的肩膀,就放她走人了.....

(她甜美無匹的笑容於多年後風靡全球.....這自是略施小技。)

但有時事出倉促───忽然間就大難臨頭───她也曾有過一次死裡逃生的經驗:

那是個冬日,赫本上街───德軍忽然圍街───就好似與她舅舅蒙難的同一個場景。

只差這回納粹是在搜捕女奴工───連赫本在內的老幼女子被趕上軍車,滿滿三車惶惶然女眾就此呼天搶地強遭擄走...

赫本見軍車急馳───眼看命運即將不卜,不禁驚唸:『天父保佑、天父保佑』

然後,不知是禱告奇蹟般生了效還是怎地,總之,軍車忽然剎了車。

赫本很機警,馬上探頭看是啥回事───發現德軍紛紛跳出車....似乎是臨時起意要對付街頭的猶太人

於是於一片嘩嘩然的打鬥聲中,赫本決定趁亂逃離....

『在槍托擊打人臉的悶響中......我趁隙跳車───先翻身滾入車底,再滾離軍車───一心只盼司機沒瞥見我....

萬幸!───他果真沒看到我!!』



蒙特馬利元帥那半吊子的『市場花園作戰計劃』不惟是令一萬五千盟軍傷亡的大慘敗,也波及赫本的安恆家園───

該城於連日炮火下全焚,赫本也入九萬無家人之列....

只好全家去投奔外祖父的鄉宅──而這也是赫本距死亡盡頭最危殆的一刻

此時,不僅是安恆地區嚴重缺糧;事實上是荷蘭全境的糧食都遭納粹搜括殆盡。

德軍的歹毒居心是軍需乃最高優先,而荷蘭百姓的挨餓瘁斃則不暇他顧.....

而這身受其害的無邊苦痛───赫本自是銘刻於中:

『....常常數天無物入肚....只能無助地頹坐無暖爐、無燈光的空屋中抖成一團......我们住在虛無中,生機全無───

沒報紙、沒書本、沒肥皂,無時不面對死亡的恐懼....挺長的一段長日子除了鬱金香球,別無一物可止飢......』

『.....再過了幾日,連鬱金香都沒了,我這時想起有人說───只要睡著就可忘記飢餓,於是心想,去睡罷───熬到耶誕節再說.....

至少得先試試。但我先得爬上樓梯才能進房間...只好拼命爬,卻終於連這也做不到。我太虛弱了.....雙腿浮腫,全身的黃疸浮現可怕至極的怪色....』

總之,赫本生命中最漫長難熬的一段時光,眼看著即將以餓斃這慘痛的下場做終結....

但那盼望已久的終極救贖卻終於於一九四五年五月四日的清晨降臨!



五月四日剛好是赫本的生日,她病奄奄的睡眠被好幾串大喊聲催醒;她探窗一望:

發現好幾個著黃綠色制服的阿兵哥正吆喝著要由她家閣樓搬走一堆重物.....

原來英軍已經解放了安恆───這批出現在赫本庭院的士兵是奉命來拆掉德軍設在她家的無線電臺;

沒想到隔窗與他们接腔的居然是一口純正英國腔的同胞女孩....

赫本說:

『我跑到窗前,看到第一批英國兵;從此以後就一古腦認定:自由的味道應該就類似英軍身上那混雜了石油與香煙的味道....

我衝出去迎接,拼命聞他们身上的汽油味───彷彿那是無價的香水.....』

她向士兵要香煙;也要巧克力───那士兵見她一臉肌容,慷慨地塞給她五大包

赫本餓瘋了───一口氣全吞───結果是衰弱不堪的腸胃根本無法承受那麼多甜分───馬上大病一場....

(但縱是如此,絲毫全無減損香煙和巧克力對赫本強大的誘惑力;此二者是她畢生最愛的零食。)



赫本的納粹經驗,其實蠻可以拿來當教材,向國高中生這類半大不小的學子剖析希特勒極權與英美王者之師之迥然有別;



蓋英美聯軍於操切戰事之同時,猶不忘解生民之倒懸...

跟在赫本看到的英軍先鋒部隊之後的───正是急如星火的大批賑災糧車.....



相反地,納粹盤據荷蘭五年───只顧搜括殆盡───甚至最終棄全民生命於不顧....



暴虐與仁義之別───只觀此處───一判即知。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廉‧惠勒嶄露大師風範的三板斧──紅衫淚痕、小狐狸與孔雀夫人。



Jezebel ("紅衫淚痕"1938), 這片名是取自聖經中某跋扈猶太女王名字的用典。

是敘述十八世紀五○年代,南方紐奧良豪門巨室社交圈的悲喜劇。

可能,這也是首部探討當年南方上流階級炫目表飾下/各式落伍禁忌的好萊塢電影。



而女主角之所以選中蓓蒂戴維斯───

一來,乃大製片家Selznick為彌補她未能搶得『亂世佳人』那炙手可熱的郝思嘉一角所作的補償....

二來,這也是正鍾情於她的大導演威廉惠勒之示愛之作!

(眾所皆知,影史豔稱的威/蓓情史三部曲:JEZEBEL、THE LETTER、THE LITTLE FOX;

正是以此片開場....以第三部告終。)

巧合的是(或說是故意設計的)此片無論是故事背景、劇情糾葛、男女情愛....處處皆與亂世佳人雷同

因此當年的媒體乾脆直稱之為黑白版的亂世佳人.....競相與後者評比......



身為多年後初睹片貌的隔代影迷,筆者是挺魅迷於此片出類拔萃的黑白攝影.....

甚至深覺就呈現此片的主題:那南方社會繁華外表下的矯飾與敗德之旨趣而言,

這幽深/富層次之美的黑白光影,尤比亂世佳人那五采繽紛的彩色更能呈現豐厚的內涵。

但據說Selznick當初確曾考慮試拍彩色膠捲,惟蓓蒂試鏡的效果卻極端糟糕,遂改弦易轍了....



這片用黑白拍,我覺得唯一之(若有憾焉)小缺點───

可能是那套因犯社交禁忌而令劇中女主角大受屈辱的“紅”禮服,沒能在一片灰影中突顯其刺眼之效....

但話又說回來───於後段疾疫厲行的恐怖場景中,深沉的黑白畫面則發揮了鬼影陰魅的殊功───因此有劇力萬鈞的感染力,特值一筆!



蓓蒂在片中飾演強悍、蠻橫、征服慾十足、純然被慣壞的豪門千金茱麗。

她以睥睨之姿活躍於紐奧良上流社交圈.....並因之沾沾自喜於其令全城男女皆匍匐稱臣的女王魅力。



公平而論;撇開其任性驕恣的千金習性不論,茱麗倒無愧乃紐奧良上流圈的人中之凰。

她姿容丰豔、器閎膽壯、行事果決;無處不彰顯第一流人物的魅迷氣派。

於是,理所當然───這城中最出色的兩名男子皆爭相拜倒裙下....



在一身勇技的南方紳士和正直有為的銀行家間,茱麗慧眼選擇了卓爾不群的後者───PRESTON(亨利方達飾)擇期完婚。

兩人也的確乃金玉之配───身世、氣度甚至強悍的個性....絕對旗鼓相當。



但縱是最精明的女子───依然可能在不知利害的情況下,犯上最無可挽救的錯誤....

那是在城中年度最隆盛舞會的前夕───

PRESTON正開著他(攸關銀行前程)的鐵路投資會,而她卻三番兩次蒞門翻攪...

到最後一回,更索性大耍性子地要求PRESTON拋下會議,陪其前去採購舞裝.....



他因會程觸礁且正為這龐大投資煩心之際───見茱麗於此刻卻不分輕重/大耍千金脾氣───亦不由動了肝火.....

遂不理女方央求/責其獨去。

茱麗挾一肚子怨氣入衣坊挑裝───她那烈火般脾氣這回可炙熱至最高點;決意要不顧一切報復PRESYON的怠慢....

這時見店主陳列的大猩紅色舞裝───遂惡心一動,想到了一樁既可顯現她的膽色,亦可令PRESTON十足難堪的妙計。



蓋南方上流社交圈的一大禁忌是───眾家閨秀在雲英未嫁前,是只許白衣白裙公開露面──向來是不准異色他服的!



在茱麗的意識裡;她也明知未婚者穿紅衣是犯忌───但卻完全沒意會到這習俗的禁錮力居然會如此之鉅大與駭人

她太過自信───以為憑其女王般的氣派與人脈,自可輕易衝破這陳俗的小小壓力───而重點是,這必然可令PRESTON當場出糗。



茱麗膽色雖壯,但畢竟不免慄然;在衣坊試裝的那當兒,她由周遭諸女的戒憚反應即略感不妥───隱隱然已打了退堂鼓....

打算等PRESTON來時若有不滿之意,她即刻退讓改易常服.....

但紅舞裝說甚麼也得示威地穿著───讓PRESTON灼一灼她抗議的火燄.....



孰料PRESTON可非等閒人───前日對茱麗不識大體之餘怒未消,此番見茱麗又故犯眾諱地欲讓其難堪───遂不顧她已露退意───

硬逼茱麗著紅服上舞池......



於是一件紅裝遂永久改變了兩人的命運!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熟悉奧黛麗赫本電影的影迷,諒必鮮知赫本曾有過困於納粹淪陷區多年的驚悚經驗!───

在那驚危歲月中,赫本曾遭當街被擄、全家瀕臨餓斃、甚至險當間諜槍殺的各式迫害....

事實上,赫本與『少女安妮日記』的不幸作者剛好同齡,既同時/同地淪陷於荷蘭的納粹佔領區。也同樣備受納粹的百般威嚇、剝奪與折磨。

也曾飽嘗長鎖閣樓/生怕禍害臨門的無邊恐懼....

因而赫本終其一生既對納粹的殘暴憤懣不已;更折射其極端同情所有受迫害弱勢族群的強烈感情.....

而於後半輩子幾乎是竭盡最後一絲心力(她臨危前夕猶在聯合國發表演說)投入全球慈善事業的無私奉獻.....



納粹驚悚經驗對赫本遺害深遠計有幾點:

一‧長年食物不足,致其營養失衡;後遺症有二:一是其身材始終瘦削;另一,則消化器官受損;她因此一輩子擺脫不了消化不良的困擾

(晚年的結腸癌也許肇因於此)

二‧嚴重憂鬱症;這也是她纏綿一生的重症。

三‧芭蕾舞生涯的規劃因此成泡影

四‧家產全遭沒收──由殷實貴族淪為貧民

五‧因迫於生計不得已須輟學打工;最高學歷止於芭蕾學校肄業。



但以上對她極其不幸的遺害,倒並非全屬負數──尤其對她的影迷而言。

譬如,因她的纖瘦───而讓大家驚豔於邂逅了一名靈秀無匹/清澄若晶玉的另類美女

而她迫於生計不得不客串夜總會的舞女演出,更一路騰雲/無心插柳地成了令舉世為之炫目的一代巨星──倒成了一樁大幸事了。



屬英格蘭國籍的赫本怎會困在戰時的荷蘭?!──這可得由她那英荷聯姻的父母親說起....



赫本的出身眾說紛紜,有謂:其父乃英國貴族,於任某比利時跨國銀行總裁時與荷蘭女爵的其母結縭。

但實情則是他倆是結識於荷蘭的印尼殖民地巴達維亞;其時,赫本母親已婚(夫婿則是個對事業與婚姻俱掉以輕心的名門花花公子)。



他和她相識於巴達維亞貴族的飲宴中;當時,男的,是個由英倫遠渡南洋,欲藉殖民地的蓬勃發展中撈著一官半職的投機者

女的,則發現她那門當戶對的婚姻卻是沉悶而頓挫的......於是兩人就此心有別顧地皆罣上了心意.....

接著,赫本母親搖搖欲墜的婚姻,於一路由殖民地吵回本國的連串衝突中,終於破裂。

她把彌補心中空虛的希望毫不遲疑地挂上了仍留在南洋的情郎身上....

於是火速返航回巴達維亞......沒多久就締婚了。



赫本母親ELLA據稱早年是甚為熱情洋溢的──這可由她匹馬單槍遠赴赤道;又在短短幾年內匆匆交付了兩樁不深思熟慮的婚姻可資證明....

孰料一股腦熱情的後果經常是苦澀的──她的二度婚約下場又比前度更糟糕......



因為前夫好說歹說也是正宗的貴族,而後繼者卻根本是空心老倌。

他的民字叫joseph victor anthony ruston───名字落落長....看似挺有貴族氣派。

但只有母系的外祖母hepburn一系方沾了點貴冑的邊.....

ruston本人不務正業,但卻一身光鮮──專事穿走於貴富門檻/混吃混穿.....

(這角色挺像亨利詹姆斯小說『仕女圖』那美籍畫家的作風)

總之甫結婚之初,ELLA還頗心喜新夫婿稱頭稱臉之俊貌──頻頻攜之公開亮相.....但久而久之,看穿其寄生蟲之底蘊就不得逼其找份工作了

有關赫本父親乃銀行總裁的誤傳,即在RUSTON的這個工作其實只是某比利時銀行的跑腿辦事員;是ELLA憑關係幫他尋的閒差.



也由於RUSTON之不長進之概......日久他與妻女之間愈加疏離。

於是,1935年五月底在絲毫無預警下RUSTON收拾細軟就此一步不返地踏出了ELLA與赫本的家....

從此再沒見過其妻一面!那年赫本才五歲。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FI's 50 Screen Legends: Male

AFI黃金年代的25名最著名男星

依排位序:



1.Humphrey Bogart亨佛利鮑嘉

"I've got a job to do, too. Where I'm going, you can't follow.

What I've got to do, you can't be any part of. Ilsa, I'm no

good at being noble, but it doesn't take much to see that the

problems of three little people don't amount to a hill of

beans in this crazy world. Someday you'll understand that." As

Rick Blaine to Ilsa Laszlo Ingrid Bergman in Casablanca

• Best Film: Casablanca北非諜影

• Most Overlooked: In a Lonely Place

• Guilty Pleasure: The Caine Mutiny

• Complete Filmography









2.Cary Grant卡萊葛倫

"No looking ahead. No tomorrows. Just today." As pilot Geoff

Carter in Only Angels Have Wings

• Best Film: North by Northwest北西北

• Most Overlooked: Only Angels Have Wings

• Guilty Pleasure: An Affair to Remember

• Complete Filmography









3.James Stewart詹姆斯史都華

"I wrestled with reality for 35 years, and I'm happy, Doctor.

I finally won out over it." As Elwood P. Dowd to psychiatrist

Dr. Chumley (Cecil Kellaway) in Harvey

• Best Film: Vertigo迷魂記

• Most Overlooked: Anatomy of a Murder

• Guilty Pleasure: Harvey

• Complete Filmography









4.Marlon Brando馬龍白蘭度

"He's a business man. I'll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As Don Vito Corleone on recalcitrant movie producer Jack Woltz

(John Marley) in The Godfather

• Best Film: The Godfather教父

• Most Overlooked: Burn

• Guilty Pleasure: Superman

• Complete Filmography









5. Fred Astaire佛雷亞斯坦

"She came at me in sections. More curves than the scenic

railway." As Tony Hunter about Gabrielle Gerard (Cyd Charisse)

in The Band Wagon

• Best Film: Top Hat高禮帽

• Most Overlooked: Band Wagon

• Guilty Pleasure: The Towering Inferno

• Complete Filmograp







6. Henry Fonda亨利方達

"He has every characteristic of a dog except loyalty."

他俱備狗的所有德行──只差忠誠。



As presidential candidate William Russell about rival Cliff

Robertson in The Best Man

• Best Film: My Darling Clementine俠骨柔情

• Most Overlooked: The Best Man

• Guilty Pleasure: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 Complete Filmography









7. Clark Gable克拉克蓋博

"Frankly, my dear I don't give a damn." As Rhett Butler in

Gone with the Wind

• Best Film: Gone 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

• Most Overlooked: Possessed

• Guilty Pleasure: Mutiny on the Bounty

• Complete Filmography









8.James Cagney詹姆士卡奈

"Made it, Ma! Top of the world!" Dying words as Cody Jarrett

in White Heat

• Best Film: White Heat白熱

• Most Overlooked: Man of a Thousand Faces

• Guilty Pleasure: One, Two, Three!

• Complete Filmography









9. Spencer Tracy史賓賽崔西

"I'm old fashioned. I like two sexes."

我是老古板──寧可兩性壁壘分明

As Adam Bonner in Adam's Rib

• Best Film: Adam's Rib小姑獨處

• Most Overlooked: Bad Day at Black Rock

• Guilty Pleasure: Boys Town

• Complete Filmography









10. Charlie Chaplin卓別林

"Wars, conflict--it's all business. One murder makes a

villain; millions, a hero. Numbers sanctify!"

戰爭、衝突,無非就是一樁生意。殺一人是兇手,殺百萬倒成了英雄。

數目之極大化,令其神聖罷了!

As Henri Verdoux in Monsieur Verdoux

• Best Film:Modern Times摩登時代

• Most Overlooked: The Great Dictator

• Guilty Pleasure: Monsieur Verdoux

• Complete Filmography







11.Gary Cooper賈利古柏

"No mistake, I shall regret the absence of your keen mind.

Unfortunately it is inseparable from an extremely disturbing

body."



As Professor Bertram Potts to showgirl Sugarpuss O'Shea

(Barbara Stanwyck) in Ball of Fire

• Best Film: Mr. Deeds Goes to Town史密斯遊美京

• Most Overlooked: Ball of Fire

• Guilty Pleasure: The Fountainhead

• Complete Filmography









12.Gregory Peck葛萊哥雷畢克

"He was thrilled by the idea. The right Hitler for the right

future. A Hitler tailor-made for the 1980s, '90s, 2000s."

他極激賞這個創意:

為美好未來──為八○、九○年及二十一世紀量身訂作──的完美希特勒!



(As Dr. Josef Mengele describing Hitler's enthusiasm for cloning

in The Boys from Brazil )

• Best Film: To Kill a Mockingbird梅崗城故事

• Most Overlooked: The Gunfighter

• Guilty Pleasure: The Boys from Brazil

• Complete Filmography









13.John Wayne約翰韋恩

"While I live, while my blood runs hot, your daughter is not

safe in her tent!"

只須我一息尚存/熱血猶沸,汝等女嗣必無寧日。

As Temujin(鐵木真;即成吉思汗) (aka Genghis Khan) to one of

his many nemeses in The Conqueror

• Best Film: The Searchers搜索者

• Most Overlooked: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 Guilty Pleasure: The Conqueror

• Complete Filmography









14.Laurence Olivier勞倫斯奧立佛

"This, as they say, is where the plot thickens." As Andrew

Wyke to his wife's lover Milo Tindle (Michael Caine) in Sleuth

• Best Film: Henry V亨利五世

• Most Overlooked: Sleuth

• Guilty Pleasure: Wuthering Heights

• Complete Filmography









15. Gene Kelly金凱利

"Well, we movie stars get the glory. I guess we have to take

the little heartaches that go with it. People think we lead

lives of glamour and romance, but we're really lonely --

terribly lonely." As Don Lockwood in Singin' in the Rain

• Best Film: Singin' in the Rain萬花嬉春

• Most Overlooked: On the Town

• Guilty Pleasure: Xanadu

• Complete Filmography









16.Orson Welles奧遜威爾斯

"If I hadn't been really rich, I might have been a really

great man." As newspaper tycoon Charles Foster Kane in Citizen

Kane • Best Film: Citizen Kane大國民

• Most Overlooked: Confidential Report

• Guilty Pleasure: The Long Hot Summer

• Complete Filmography









17.Kirk Douglas寇克道格拉斯

"Congratulate Walter on his sets, Lucien on her costumes, and

Boris on his score. And tell the director he should have his

head examined. He shouldn't have shot the picture. He should

have shot himself." As director Jonathan Shields critiquing

himself in 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 Best Film: Paths of Glory光榮之路

• Most Overlooked: The Bad & the Beautiful

• Guilty Pleasure: Lust for Life

• Complete Filmography









18.James Dean詹姆斯狄恩

"Boy, if I had one day when I didn't have to be all confused,

and didn't have to feel that I was ashamed of everything ?If I

felt that I belonged someplace, you know, then? As Jim Stark

to Officer Ray (Edward Platt) in Rebel Without a Cause

• Best Film: Rebel without a Cause養子不教誰之過

• Most Overlooked: East of Eden

• Guilty Pleasure: Giant

• Complete Filmography









19.Burt Lancaster畢蘭卡斯特

"I'd hate to take a bite out of you. You're a cookie full of

arsenic." As J.J. Hunsecker to publicist Sidney Falco (Tony

Curtis) in The Sweet Smell of Success

• Best Film:From Here to Eternity孽海癡魂

• Most Overlooked: The Sweet Smell of Success

• Guilty Pleasure: The Swimmer

• Complete Filmography









20.The Marx Brothers馬克斯兄弟

"One morning I shot an elephant in my pajamas. How he got in

my pajamas, I'll never know." Groucho Marx as Captain Jeffrey

Spaulding in Animal Crackers

• Best Film: A Night at the Opera歌劇院之夜

• Most Overlooked: Animal Crackers

• Guilty Pleasure: A Night in Casablanca

• Complete Filmography









21.Buster Keaton巴特基頓

"No man can be a genius in slapshoes and a flat hat." Buster

Keaton, discussing his own career

• Best Film: The General將軍號

• Most Overlooked: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 Guilty Pleasure: Three Ages

• Complete Filmography









22.Sidney Poitier薛尼鮑迪

"They call me MISTER Tibbs!" As police detective Virgil Tibbs

setting Southern sheriff Bill Gillespie (Rod Steiger) straight

in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 Best Film: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惡夜追緝令

• Most Overlooked: The Defiant Ones

• Guilty Pleasure: Let's Do It Again

• Complete Filmography









23.Robert Mitchum勞勃米契

"Would you like me to tell you the little story of

right-hand/left-hand? The story of good and evil?" As Preacher

Harry Powell explaining his tattooed fingers in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 Best Film: Night of the Hunter獵人之夜

• Most Overlooked: Ryan's Daughter

• Guilty Pleasure: Cape Fear

• Complete Filmography









24.Edward G. Robinson愛德華魯賓森

"Mother of mercy, is this the end of Rico?" Dying words as

Rico Bandello in Little Caesar

• Best Film: Little Caesar小凱撒

• Most Overlooked: All My Sons

• Guilty Pleasure: Soylent Green

• Complete Filmography









25.William Holden威廉荷頓

"Poor dope. He always wanted a pool. Well, in the end, he got

himself a pool -- only the price turned out to be a little

high." As Joe Gillis describing his own demise in Sunset

Boulevard

• Best Film: Sunset Boulevard紅樓金粉

• Most Overlooked: Network

• Guilty Pleasure: Damien: Omen II

• Complete Filmography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以漫天風雪之北海道為舞台的(與其說是警匪片,倒不如說是文藝襯底)的抒情電影。

(片子開頭:以快鏡蒙太奇交待他一連串槍訓場景、並連結他在大雪紛飛中沉默送別愛妻及稚子的淒清畫面,即鮮明閃熠著降旗式之冷冽而激揚/節奏颯爽之早期風格)



男主角三上英次是沉默寡語/多情重義的刑事警官。

他因槍法神準而入選蒙特婁奧運的射擊國手,但也因此在為國爭光的沉重壓力下,不堪負荷地導致了婚姻的破裂.....

繼則,其知交兼教練相場警官在與英次執勤時,被某通緝犯突擊致死──英次自覺未盡翼護之責的內疚,更添火加油,令其初萌了掛職的念頭....

幾年過後,他在蒙特婁無功而返;追緝多年的殺友兇手更始終毫無下落──他追蹤到北海道荒原,卻又發生了另一樁同僚遭襲案件....

──於是心灰意懶的英次咬定辭職之初衷,決心遠離這令他愛憾交加的警界生涯....



這時年屆殘冬,他懷著沉重心思返鄉過年──途中不免是思緒翻湧───腦海裡盡是過去幾年裡驚心動魄/憂患不斷的難忘記憶.....



這其中受創最深的:當是回憶起英次與深愛的妻兒生別的慘景──她難忍鎮日提心吊膽的折磨;他則困於追索罪犯的嚴重焦慮和身為國手的自覺難以負荷.....

遂在兩人猶自眷戀難捨的情狀下,演出了於驛站上淚眼揮別的淒情畫面.....



另一重大創傷則是憶起他與恩師長官並肩作戰──戮力國手集訓的點點滴滴──感銘長官於公於私的種種照料,卻又在須臾間目擊其死於槍下,而自己則眼睜睜任兇手逃逸....



而他在刑警生涯中累積的咎負───譬如某回在處理銀行綁人質事件,因事出倉猝不得不槍斃銀行搶犯的往事....

──那夜,兇手母親驚聞惡耗的驚慄哀嚎及怒責警察是兇手的厲吼──於暗夜中迴盪浮湧....至此一再成英次夢魘...



至於在偵辦增毛區強暴殺人案時,親睹兇手與其妹──那雖是亂倫卻情深意重/甚於常人的詭異糾結.....更勾起英次本人對其妹之異樣疼愛的聯想。



而在返途中,英次也有一次偶遇──他胸中雖盤桓著辭職念頭,但猶自念念不忘緝兇之形警本分......

於是乎,在等渡輪接駁的空檔,似乎一瞥及兇手的身影,遂追躡而出並偶然為某女子的形影所吸引......



兇手乍現又隱───而渡輪因冰封而停駛,英次不得不留宿港畔,於是為求一膳而在居酒屋內又重逢了他白日驚鴻一瞥的女子──桐子。

桐子是居酒屋的老板娘──因獨身索居,在這年終殘景仍開門營業,無非冀來客能略解寂寥.....

英次進了門,話語仍是沉寂,但感受到了桐子那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孤單,不免就話短情長地道起了殘冬即景的沉重感懷‧



...餐廳的小電視此時依稀響著紅白歌合戰的歌聲,這是東洋人的年終團聚節目。

原本應是溫馨的氛圍,但落在這孤客對坐的場合,卻未免透著一絲寒摻的滋味.....

這時八代亞紀的“舟歌”一曲娓娓傳來───只見臉上一片寂寥的女掌櫃,頓時宛若深雲中透出一縷陽光般一聲長嘆:『哦,這是我最愛的歌喲!』

桐子解凍的面容怔怔地望著英次,一面不由自主地隨著輕哼了起來....

或許是長年寂寞,或許是她那須庾間的真情流露感動了彼此──於是在等待開船的數日內,兩人遂迅速由生客成了貼近的情侶。



不過這畢竟是萍水相逢──英次並不一廂情願認定兩人是否有終局──於是船期重開後他仍依原計畫返回故里。

一面籌思於辭呈上遞前該如何了結未完之任務───其中之首要,當然是擒獲殺長官之兇手!



在故鄉的年假裡,英次難得暢享了為親情與鄉景所圍繞的靜謐;和弟妹交換了久別重溫的共感....

最動人的一幕:則是其弟在入睡前輕叩其門告知其妻兒近況的場景,隨即連結了隔晨英次於滑雪場憶起以往天倫之樂的聯想....

──在片子開頭的驛站離別一幕,仍牙牙學語/渾然不覺父母變異的幼童如今已於晃眼間長成高中生───而原本最親的一家人如今卻天各一方音訊不聞.....



英次弟弟小心翼翼的說道:『嫂子仍未再婚,我去看過義高了,她們住在東京....電話號碼在紙上...拿著,大嫂說不介意你打去』....



(降旗一向擅長不落痕跡地刻畫劇中人物生活細節中的糾結情緒.....此處則是神采乍現──相信曾經歷過離婚時妻別子離之痛者必心有戚戚焉)



年假結束後,英次仍借道增毛港返任,而卜下船就看到桐子正等在港畔──這回算彼此真正認定了相互間的歸屬。

但仍有一道陰影橫亙在前──那就是英次下意識所察覺的桐子曾有過男友的干擾.....

而這個懷疑,在英次屢屢發覺桐子屋中有人,而她神色有異後有了證實!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桐子的前男友卻竟然是他苦尋多年的殺友之兇──於是最後的決裂遂無可避免──

就在某晚,英次不告而入桐子住所,而一陌生大漢閃躲不及下倉惶掏槍──桐子雖急急攔阻/尖叫不可....

但太遲了....英次迅速回擊──漢子遂仆地而亡!



在警笛急響聲中,英次目送桐子以兇案關係人身份被押送上警車──她則回以冷漠的眼神.....



事已至此,英次胸中生起一股寒流──心知肚明她和桐子的情緣已至盡頭;腳步一轉,遂默默踏上了白雪紛飛的歸途....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倉健小傳 part2:慘火鍛造的沉默鐵漢



【一樁悲慘婚姻鑄成了的後半生】───由『田納西華爾滋』談起



前文提到『游俠電影』『九州男子』氣魄及『沉默堅毅』等三項特質構築了高倉健的獨特魅力。

以下則由其影藝生涯的遷變及現實生活的劇痛而鍛鑄其後半生人生略作補述:



蓋影視紅星因魔瘋於入戲,而嚴重損毀了現實人生與原本美滿的婚姻──

而破裂的家庭關係更變本加厲摧殘/扭曲了本性──即是高倉健中年性情大轉變的活生生寫照。



高倉年輕時據稱是極活潑──甚至可直稱做近乎輕佻的。

他在明治大學念書時,老愛去寄居處的公共浴室找女人開聊/老少不拘.....

以至於鄰里的一群老嫗,多年後仍眷念著那健談青年老把她们逗得大笑的往事。



和高倉合演『追捕』的中野良子也曾公開談論過高倉私底下的性格其實是朗暢和健談的.....



中野,在東瀛並不算一線紅星,她會在影壇留下烙印,無非是在『追捕』中那個膽色過人的俠女角色──形象特別獨特魅惑所致....

(她在片中一連串的騎馬畫面尤其英姿颯爽──特別是片中她於新宿鬧區驅動群馬擾敵──

然後白衣勁裝/長髮紛飛如一陣風地救走高倉的那場戲,更允為高倉電影中最動人的女角之拔尖!)



中野後來似乎很快嫁人,息了影──於是於二○○三年受邀至大陸訪問時,她也心知肚明中國觀眾對她殘留的好感全拜此片(或說是高倉)所賜....

於是乎記者群的話題倒只繞著那電影以及高倉其人打轉時,倒也不以為意.....



眾人最感興趣的,無非想探問高倉銀幕下的性格是否與片中人一致?!



這已入中年的女子略露嬌態笑著說:『才不是那麼一回事呢!』



她舉了一事:

說片子殺青沒多久,有人邀宴要請拍片班底小聚。她鄭重其事化濃妝穿了和服...

高倉一時沒認出她來,以為是熟友帶來的女伴──遂無所顧忌地展露了活潑矯健/滔滔高論的一面....

中野還記得他戴了頂棒球帽....全場玩笑不斷,看似一副街頭頑少的模樣──那是她拍片期間從未預期會看過的──當堂大喫一驚.....



追捕殺青那年,高倉四十五歲。他在私底下展現活潑的一面事實上也是曇花一現;熟知他的舊友大多了然:

自從離婚後,他性情丕變....會看到他陽光偶現的樣子其實是罕見了...

這幾年來,不管人前人後,高倉慣性斂縮成銀幕上那抑鬱寡言的模樣已成常態。

這成因有其前因後果:

一來是他早年陷溺於任俠片的暴動戲路──他本人入戲之深實在非圈外人所能想像....

據説他為揣摩戲中黑社會游俠為報仇雪恨那森森殺氣──常長年閉鎖斗室,舞著森寒長刃化為劇中人/甚至終日不語....

有回其妻驚覺室中久久聲息全無....以為他發生意外便慌急開門探視,卻只見高倉轉身持刀逼前──滿臉森冷殺人神情/宛如閻羅附身.....

嚇得其妻一身冷汗,從此再也不敢擅入此室。

久而久之家庭氣氛即頓起變故.....



而高倉深愛其妻的程度不僅非外人所能了解;更可能連高倉本人當時也未完全洞徹....

總之,當這樁不幸婚姻如滾雪球般轟然崩坍後.夫妻二人遂各自陷入一場愁雲慘霧中!!



常看高倉電影的台灣影迷諒必少有人知曉高倉的家庭狀況,

甚至老有他是長年單身的錯覺....

殊不知他不僅結婚甚早,當年的婚禮甚且是小演員高攀影歌巨星的東瀛頭條新聞。



高倉的妻子是成名甚早的影歌雙棲紅星江利智惠美。

初登歌壇的成名曲『田納西華爾滋』暢銷高達七十萬張!

七十萬這數目乍看不多,但在上世紀初葉──那留聲機猶乃超級奢侈品(價昂值半棟屋)的年代;可想像其聽眾群有多龐然....



高倉在追求她時仍只是個跑龍套角色,而她不僅是東瀛歌壇的首號人物,更又跨足影壇/主演了好幾部賣座片。

更要命的是:她因芳心另有所屬,對高倉的態度向來是采壁壘高築的峻拒姿勢。



高倉能逆勢得勝,憑藉的正是他插科打渾/活力無窮──如中野所見的青春無敵的氣勢!

他用飆車出遊/探幽訪勝,來引開江利正為情敵越路吹雪(也是演歌紅星)逐步逼退的焦慮....

車子越開越遠...越飆越快──有時甚至一日來回於東京關西兩地。

他也愛打保齡球、乒乓球....逢假休就跑上野批發區幫買她愛的閨中小物....總之,凡江利愛的他都奉陪....

那是如今看這他那風霜糾結的臉,所無法想像的曾有過的青春洋溢!



高倉後來是如何攻克這座高壘───或說是,江利是如何由高高在上處迎納這無名小子──

好事者的揣測眾說紛紜.....

唯據東洋言情小說天后林 真理子在田納西華爾滋一書中的說法就影射及:那和江利的意中人即將與越路吹雪共結連理有關。

江利想以搶先結婚來還擊情敵對她的羞辱....

總之,這彼此感情份量若有失衡的狀況,會否在以後投射愈發偏斜的失和陰影殊難逆料?!

但至少構成了他倆以後一路險簸的第一顆地雷。



第二顆地雷是江利懷疑高倉出軌而請偵探調查的事件....

第三顆地雷是江利難耐寂寞要求復出歌影舞臺......

第四顆地雷是住屋遭縱火事件

第五顆地雷是存款三億日元遭盜領事件



──厄運接二連三/炸痕處處....不消說,遂逐漸毀損了兩人婚姻的根基。

而真正令高倉對其妻冷淡以待的分裂點:則是在江利不明原因流產的那回空前變卦!

另一個關鍵人物則更是江利的同父異母姊──勝子。

這女人堪稱惡魔,前述高倉家的第二至第四顆地雷都是她放的!!



總而言之,高倉夫妻於結褵前後早已矛盾深埋;而又有一魔鬼人物於中惡意唆弄/無故生非,

這婚姻不破裂殊難.....



但更可怕的事件仍接踵而來。



1982年他以降旗康男的驛一片橫掃日本及亞洲影壇,不僅票房耀眼,

甚至還以日本影藝學院影帝和亞太影帝雙重榮銜,印證他已脫離任俠片膚淺面貌/攀升演技的更高境界!



但在日本影藝學院的頒獎式上,原本應風光出席的他卻意外失蹤了!

代他領獎的田中邦衛和在場的業界人仕知道底蘊/並沒多言....

但負責發稿的記者群則個個均為這為文的語氣拿捏大傷腦筋!

因為就在頒獎的前三天,

高倉的前妻被發現暴斃在家中───死時相當悽慘;據說垂危時仍奮力爬向陽臺....似乎要向外求救。

而與她孤單相伴的唯一伴侶──一隻長毛獅子狗──則驚得猛叫不休....終於引來了救護車...

但為時已晚!



她的死因初判是死於酗酒後的吐物窒喉;但後來才證實是掙扎過度引發腦溢血。



但不管怎麼說,高倉當始終認定他愛妻悲慘的後半生乃拜其所賜!



終生揮之不去的內疚,不僅令之從此未曾續弦──可能也是他愁眉永遠深鎖/始終寡言鮮語的深故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珠光寶氣大啖可頌



餐──高貴與凡庸的神奇遇合──談"第凡內早餐"諸風華



好電影總會有幾個經典畫面,讓你不僅一輩子難忘──而且會在回憶時發散觸媒──記憶之盒甫開,紛紛迸出的老物事灑落一身.....

最近重看了一堆六○七○年代的老電影,感覺特別強烈(畢竟那是純如白紙的學生歲月──感觸豐富得得無遮無掩/難以收拾。)



● 譬如『國王與我』──那尤勃連納與黛博拉寇兒伴著"shall we dance"的鏗鏘樂韻翩翩起舞的鏡頭,就特別會令我憶起古都七○年代那悠長/熱呼呼的暑天....

以及那次期末考後和滿場南女中女生在南臺戲院同堂共歡的情景.....

那是標志著一個景物全非的城市,與已逝去記憶所聯結的....某種意會著:萬般消逝/好事再也回不來的心情......



● 譬如『第凡內早餐』一開場,在亨利曼西尼遼遠清雅的"moon river"樂聲中,奧黛麗赫本那夢幻般的出場....



77年冬,我是高一生,剛考完寒假前最後一堂期末考,立即跳上火車馳赴台鐵南端,在據聞乃二二八激戰點的文藝復興式驛站下了車....

大華僑戲院距此不遠──時日湮遠,不太記得當時是專為電影而來,還是在信步路經時,為這座古老的戲院所吸引......

總之,是在這兒第一次見識了迷人的老戲院舞台在電影播映前後所能附麗出的動人氛圍;以及經典電影結合世紀巨星那令人大開眼界的無窮魅力!



那是我第一次與赫本的邂逅──"第凡內早餐"一片,因此成了所有難忘電影中最不可動搖的存在。

(事實上,縱然在以後看過無數的電影──若要叫我挑出心目中第一的名片夢景:

赫本在"第"片頭,坐著taxi由第五大道尾端逐漸駛來,下了車,漫步信覽那tiffany珠寶窗的悠閒意態,大概仍是首選。)



和赫本合作過『龍鳳配』的名導比利懷德曾開頑笑地說:

『全世界的女人只有兩種:一個叫瑪麗蓮夢露;另一個就是奧黛麗赫本。』

這意思或許是指豐滿或輕盈之不同。

但意在言外地──更或許是直指肉慾與性靈之兩種不同感受之對比吧。

挺有意思的是:"第凡內早餐"小說原著者柯波帝在電影開拍前屬意的女主角,卻是一代性感尤物瑪麗蓮夢露。

同一部電影,主角人選由慾而靈之兩種極端/一百八十度地擺盪,說得上是影史奇景...

但持平而論,這本小說有可能真是以夢露為藍本。

畢竟這原著裡:那叫荷莉的交際花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而猶天真爛漫的特質,是活脫脫夢露的化身!



當初是怎麼樣捨夢露而改就赫本──據說是後者剛好與環球有個未盡的尾約,而導演遲遲底定後,剛好是與赫本相熟的布萊克愛德華。

愛德華的老婆就是因MY fair lady過招,而與赫本有好交情的茱麗安德魯斯──他積極遊說赫本接下這角色。

並大幅改動這交際花性格裡的粗鄙與敗德;也就是說讓荷莉這角色,由赫本甜美純真的本色為基底,揉入繽紛複雜的成份,令其透著某種不可捉摸的作態與世故...



於是乎,柯波帝筆下這個由鄉下闖入紐約/不得不靠賣淫維生的粗鄙又貪婪的拜金女──居然因赫本的介入,而翻身成紐約優雅生活代言人的永恆圖騰。

則又是好萊塢改編文學作品翻雲覆雨的又一實證。

不過反過來說這也是赫本的魔力所在──自她於上世紀八○年去世再跨入新世紀後,世人對她的懷念可說與日俱增即足以為證.....



曾擔綱過三部赫本名作(謎中謎、儷人行及第凡內早餐)的作曲家亨利曼西尼說過的話即是明證。

他說:『赫本是他的幸運符──他最好的曲子都是來自她拍的電影....。』

曼西尼這話其實挺富玄機,完全說明了赫本旋風歷久不衰,而與她同期同級巨星則逐漸失色/淡去之底蘊....

(譬如當年乃好萊塢頭牌──更差點曾演出『第』片的珍西蒙絲於今安在?

當年片酬與派頭俱乃舉世第一的伊麗莎白泰勒有誰還追熱?)



不世之星如赫本這般,不但本身光芒萬丈──還會惠及與其聯結的美好事物,隨之流傳百代/歷久彌新。

譬如:



紀梵希的衣,

費洛加莫的鞋,

第凡內的珠寶,

曼西尼的歌,

亞斯坦的舞,

阿維東的照片,

以及在赫本片中如夢似幻的羅馬及巴黎等等.....

(更不消說赫本在流行時裝史上所帶動的:

赫本頭、平底鞋、大墨鏡、無領無袖洋裝、男衣女穿白襯衫、七分褲、黑高領毛衣、小圓裙等諸多時尚。)



之所以如此,赫本那超凡脫俗的品味與直覺;該得說是遠超她的好萊塢同儕不下百里之遙!

她和紀梵希的知遇就是一樁眾所周知的傳奇,這且按下不表,先聊聊他和曼西尼的若干軼事。



◎ 月河與亨利.曼西尼



話說『第凡內早餐』主題曲"MOON RIVER"今日如此之有名(影響力甚且高過影片本尊。)

殊不知當初試片時,這歌──差點就出師未捷的!



據曼西尼本人回述:

環球大老板看片後一切稱心滿意,唯獨就對這歌特別不對頭,破口大罵說:

『那首爛透了的("fuck")歌給我拿掉!!』

這令人錯愕的惡評當然馬上像顆炸彈爆開──

包括該勇於辯護的當事人曼西尼──及頗得意此曲詞陣容的導演都愣在當場....

卻沒想──一向溫柔婉約的赫本───立即由座位彈起──強烈反射式地亢聲抗議....

據說連她夫婿都得用力按著她的手臂才勉強壓住她的激動!

曼西尼這麼形容:『那是我看過她情緒最失控的一次!』

赫本情急抗駁的最激用辭之一是:『除非我死了(Over My Dead Body)!!』



赫本賣力硬挺這首歌,倒也不是她這歌唱得有多好──唱歌一向非其強項,她自己心知肚明。

(以後若有機會聊『窈窕淑女』一片,就可談談她因此吃了多少苦頭)

而是她高人一等的鑑賞力,令赫本剔透洞察此歌之精雅雋永絕對是百年方得一現的珍品,

而片廠老板居然豬頭/爛暴/庸俗至如斯不識貨,而還以一句髒話來落井下石.....

孰可忍抑不可忍?!



曼西尼寫這歌可不易,他花了足足一個月苦想不休──既要遷就赫本較窄的音域,也得考慮角色的調性和情境....

(曼西尼一直想不通:一名忙東忙西的交際花,那來興緻去唱啥歌?何況又是在逃生梯忘形大唱!)

後來靈光一現──就定調在:一首"旋律清幽而骨子底徹底世故的鄉村歌曲"。

因為女主角Holly雖然迷失在都會的五光十色中,但終不過是個誤闖都市叢林的鄉下姑娘,

心中仍殘存童年純真的幻想──嚮往曠野星空那無邊無際的廣寰與自由.....

曼西尼於是一揮而就,半小時內就完工了。



MOON RIVER這曲子固乃絕品,而歌詞也不遑多讓。

這寫詞人乃曼西尼的黃金搭檔JOHNY MERCER!

MERCER才華洋溢,可說是美國流行音樂史拔尖兒的名家。

他成名已久──年紀足足大上曼西尼一輪(十五歲)。



正所謂英雄識英雄,他倆結識之由是MERCER在某回開車途中,由電台聽到曼西尼的曲子的那一刻有了交集....

MERCER聽歌後立即停車,趕緊向電台相熟人問到作曲者的來歷及聯絡方式──自此彼此成了至死方休的莫逆之交。



這歌自問世後即成了美國中學生畢業舞會的標準曲;中生代美國導演如史蒂夫史匹柏等,無不視之為其成長過程中最刻骨銘心的夢幻曲。

自然而然會在其作品中回饋式地引用──譬如『關鍵報告』就是。

筆者則是於看了電影後,拿這歌在通學途中日唱夜唱───

毫不誇張地說:如今勉強能讀些原文書,全拜此歌引發我學英文的樂趣...

說來也好玩,當初拿這歌詞請教英文老師,他居然大半不知所云,其原因不太能苛責其英文不夠高明,最主要是此歌用了些文學典故,對非美人仕有所隔閡所故...

基於對此歌的喜愛在此一併將中英文列出,但望筆者的翻譯還能傳情達意不掩此歌風華....



MOON RIVER

月河

MOON RIVER, WIDER THAN A MILE

泓闊數哩的月河呀

I AM CROSSING YOU IN STYLE SOMEDAY

總有一天我要華采麗裝 迤邐而過

OR!DREAM MAKER,YOU HEART BREAKER

哦!那引人遐思 令人心碎的河呀!

WHEREVER YOU'RE GOING

無論你流向何方

I'M GOING YOUR WAY

我一定緊緊相隨

TWO DRIFTERS OFF TO SEE THE WORLD

兩個流浪者要一起闖盪世界

THERE'S SUCH A LOT OF WORLD TO SEE

這世上有無窮事物任人探索

WE'RE AFTER THE SAME RAINBOW'S END

我倆追逐的正是同一道彩虹

WAITING ROUND THE BEND

就在河灣處相候

MY HUCKLEBERRY FRIEND

我的不渝老友

MOON RIVER AND ME

月河與我





月河這歌詞基本上是依馬克吐溫名著『湯姆歷險記』及『頑童流浪記』之典故開展....

這小說,前者是講:主人翁HUCKLEBERRY FINN在流浪過程中,結交黑人少年JIM一起於密斯西比河流域四處游蕩的故事。

後者則落力於另一主角TOM SAWYER───故而這歌詞中兩個較難解的用典『MY HUCKLEBERRY FRIEND』和『TWO DRIFTERS』

若了解小説的梗概即迎刃而解....



HUCKLEBERRY FRIEND一語經MERCER定調以後,倒沒普及擴用。

不過赫本於1993年1月12日逝世時,全球第凡內所有店面櫥窗立刻放了她的照片;也在報紙登了啟事向赫本告別。

櫥窗與報紙的告別辭挺簡潔,就由月河歌中截了一句:



" AUDREY HEPBURN ── MY HUCKLEBERRY FRIEND 1929─1993 "



短捷有力──卻蘊涵無比深情與眷懷;允稱電影與時尚揉合的一頁佳話。



在拍『第』片前,第凡內珠寶店周日是休息的。

它在1959年入秋的那個周日特為赫本破了例──甚至動員全體員工加入演員工會充當那一日的臨時演員兼活道具。

但卻受益宏大──知名度綿延近半世紀....

而從那天擁入成百上千的圍觀人潮後───觀光來客周日激增數倍,第凡內索性從善如流/從此全年無休。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州男兒與YAKUZA電影──談高倉健的特殊魅力。



《一.YAKUZA電影》

日語中"義士、游俠、任俠、劍客"都統稱為"YAKUZA"。

此地簡而便之/常逕稱這類東洋電影為黑幫片;但論其出源及本質──和好萊塢通稱的黑幫或我國的黑社會片可不太雷同。

比較精確的定義:應以『游俠電影』或『任俠電影』另予定位──方能略品其況味!



蓋所有幫會的起源幾乎雷同,是各行各業的同人,為求自保而結盟的小組織,以冀相互聲援或維護本行利益,但行之日久即衍變成托辣斯形態,在江湖中盤剝取利/漁肉鄉民──通稱之綠林或是黑社會。

而日本自幕府以來,納士農為體制核心,視工商產業如贅物──一向壓制工商百業不遺餘力。

於是在各大城市區承作買賣的商人──尤其是小店家,為求自保就各自成立結盟的小組織,以冀呼應和互助──基本上即形成日本幫會之雛型。



東洋任俠電影和中土的武俠電影,很微妙地形成一種既同且異的對照軌跡──即雙方都以"江湖"的背景架構,承載了劇中人物的浮沉起落...

但任俠電影復古的精神與質地卻勿寧顯得更純粹與單向....

──也就是說,任俠電影很強調日本舊式幫會的原始道德觀──幫會幹部存活的唯一功用:即在某種蟄伏的/終極的防禦功能──

就有點像人體中的白血球──是在病菌入侵時噬滅或甚至與病菌同歸於盡的終極工具;

──所以YAKUZA電影中任俠的行為會如此狂暴至壯烈的程度

──是有幾分歷史的淵源的....



故而任俠電影的主角和美國黑幫電影的歹角本質上有所不同;和港台黑社會片也有明顯文化差異.....



也因此,東洋任俠電影中的主角:不管是早期的小林旭、石原裕次郎或本文主題的高倉健。

在傳統定義上是偏向英雄的同義辭──是無須刻意營造,即先驗式/無條件地受電影觀眾的認同的──這點和中西電影絕不相類....



《二."九州男兒"》

"九州男兒"日語的讀法"KYU SYU DAN ZI"唸來鏗鏘有聲/不同凡響.

實際上也是個不太尋常的形容字眼;在日本這是獨有的名辭──形容男子氣概的唯一冠冕。

也就是說:縱算東京大阪這類歷史悠遠的地區,也不會有人胡亂冠上東京男兒、大阪男兒這類稱號。

總之,"九州男兒"因此成了東洋獨有的印記──在日本一提起這字眼,人们便會用敬重的眼光認真打量

因為其意涵即代表了堅強、忍耐、吃苦、義氣、粗獷....



認真追究這號兒的歷史淵源:

"九州男兒"原先是九州煤礦工人的代號。

(如果各位看過約翰福特的"翡翠谷"一片)當知煤礦工人的勞動強度是百業之最,其艱難危險程度非一般所能想像....

礦工無日無夜/分班輪值於地下五百至一千公尺的礦坑作業──空氣稀薄、昏闇酷熱、煤灰蔽面、不斷揮舞手上尖鏟的刻苦形象....

若無過人耐力與意志,和強健體魄──是根本幹不了這職業。



十九世紀中葉,九州發掘了唐津、筑豐等數個大煤田,因而成了重工業基地。九州煤礦工人的歷史形象從此就與九州男兒的雄豪氣魄掛了鉤。

高倉健出身於九州福岡縣,又風雲際會地主演了一系列『網走番外地』『牡丹獅子』等任俠經典系列電影,遂理所當然地接收了這當之無愧的九州男兒封號。

從而比石原小林這些關東都會子更顯粗獷味了

不過高倉之攀登巔峰,仍要由他接演佐藤純彌、山田洋次、降旗康男諸導名片,在鐵漢刻板形象上大把澆灌人文氣息方脫胎換骨...

(尤其是由佐藤的『追捕』以來,『新幹線大爆破』『幸福的黃手帕』『遠山的呼喚』『夜叉』『冬之華』『驛』與『鐵道員』這幾個重要轉折)



《三."沉默的魅力"》

山田洋次在評論高倉的演技時特別歎服他的雙眸,認為:『他的眼裡有種特別魔力....默默無語中傳遞著七情六慾。』

高倉在影片裡基本是寡言的,他把所有言語想表達的感受,都濃縮至他那風霜幽遠的臉──有時更只見眼神閃動而情在不言中。

不說話,意謂他絕不為己身辯解;也不會對外界是非干妄猜疑。這樣的男子勢必是寬容能讓,而又剛強不移。

也就是說男人之魅力由內向外透──於一片闇幽中更顯璦璦含光。



高倉自己也這麼說:

『人的價值就在拼命開拓自己的前途──無論是男是女,如果一昧喋喋不休/強辭奪理都是不足取的。我覺得默默走自己之路,才是最美好的人。』

但高倉這表裏如一的、在影藝生涯裡為人津津樂道的──這沉默如金的性格,倒也非與生俱來...

這說來話長,下回待續。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以漫天風雪之北海道為舞台的(與其說是警匪片,倒不如說是文藝襯底)的抒情電影。

(片子開頭:以快鏡蒙太奇交待他一連串槍訓場景、並連結他在大雪紛飛中沉默送別愛妻及稚子的淒清畫面,即鮮明閃熠著降旗式之冷冽而激揚/節奏颯爽之早期風格)



男主角三上英次是沉默寡語/多情重義的刑事警官。

他因槍法神準而入選蒙特婁奧運的射擊國手,但也因此在為國爭光的沉重壓力下,不堪負荷地導致了婚姻的破裂.....

繼則,其知交兼教練相場警官在與英次執勤時,被某通緝犯突擊致死──英次自覺未盡翼護之責的內疚,更添火加油,令其初萌了掛職的念頭....

幾年過後,他在蒙特婁無功而返;追緝多年的殺友兇手更始終毫無下落──他追蹤到北海道荒原,卻又發生了另一樁同僚遭襲案件....

──於是心灰意懶的英次咬定辭職之初衷,決心遠離這令他愛憾交加的警界生涯....



這時年屆殘冬,他懷著沉重心思返鄉過年──途中不免是思緒翻湧───腦海裡盡是過去幾年裡驚心動魄/憂患不斷的難忘記憶.....



這其中受創最深的:當是回憶起英次與深愛的妻兒生別的慘景──她難忍鎮日提心吊膽的折磨;他則困於追索罪犯的嚴重焦慮和身為國手的自覺難以負荷.....

遂在兩人猶自眷戀難捨的情狀下,演出了於驛站上淚眼揮別的淒情畫面.....



另一重大創傷則是憶起他與恩師長官並肩作戰──戮力國手集訓的點點滴滴──感銘長官於公於私的種種照料,卻又在須臾間目擊其死於槍下,而自己則眼睜睜任兇手逃逸....



而他在刑警生涯中累積的咎負───譬如某回在處理銀行綁人質事件,因事出倉猝不得不槍斃銀行搶犯的往事....

──那夜,兇手母親驚聞惡耗的驚慄哀嚎及怒責警察是兇手的厲吼──於暗夜中迴盪浮湧....至此一再成英次夢魘...



至於在偵辦增毛區強暴殺人案時,親睹兇手與其妹──那雖是亂倫卻情深意重/甚於常人的詭異糾結.....更勾起英次本人對其妹之異樣疼愛的聯想。



而在返途中,英次也有一次偶遇──他胸中雖盤桓著辭職念頭,但猶自念念不忘緝兇之形警本分......

於是乎,在等渡輪接駁的空檔,似乎一瞥及兇手的身影,遂追躡而出並偶然為某女子的形影所吸引......



兇手乍現又隱───而渡輪因冰封而停駛,英次不得不留宿港畔,於是為求一膳而在居酒屋內又重逢了他白日驚鴻一瞥的女子──桐子。

桐子是居酒屋的老板娘──因獨身索居,在這年終殘景仍開門營業,無非冀來客能略解寂寥.....

英次進了門,話語仍是沉寂,但感受到了桐子那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孤單,不免就話短情長地道起了殘冬即景的沉重感懷‧



...餐廳的小電視此時依稀響著紅白歌合戰的歌聲,這是東洋人的年終團聚節目。

原本應是溫馨的氛圍,但落在這孤客對坐的場合,卻未免透著一絲寒摻的滋味.....

這時八代亞紀的“舟歌”一曲娓娓傳來───只見臉上一片寂寥的女掌櫃,頓時宛若深雲中透出一縷陽光般一聲長嘆:『哦,這是我最愛的歌喲!』

桐子解凍的面容怔怔地望著英次,一面不由自主地隨著輕哼了起來....

或許是長年寂寞,或許是她那須庾間的真情流露感動了彼此──於是在等待開船的數日內,兩人遂迅速由生客成了貼近的情侶。



不過這畢竟是萍水相逢──英次並不一廂情願認定兩人是否有終局──於是船期重開後他仍依原計畫返回故里。

一面籌思於辭呈上遞前該如何了結未完之任務───其中之首要,當然是擒獲殺長官之兇手!



在故鄉的年假裡,英次難得暢享了為親情與鄉景所圍繞的靜謐;和弟妹交換了久別重溫的共感....

最動人的一幕:則是其弟在入睡前輕叩其門告知其妻兒近況的場景,隨即連結了隔晨英次於滑雪場憶起以往天倫之樂的聯想....

──在片子開頭的驛站離別一幕,仍牙牙學語/渾然不覺父母變異的幼童如今已於晃眼間長成高中生───而原本最親的一家人如今卻天各一方音訊不聞.....



英次弟弟小心翼翼的說道:『嫂子仍未再婚,我去看過義高了,她們住在東京....電話號碼在紙上...拿著,大嫂說不介意你打去』....



(降旗一向擅長不落痕跡地刻畫劇中人物生活細節中的糾結情緒.....此處則是神采乍現──相信曾經歷過離婚時妻別子離之痛者必心有戚戚焉)



年假結束後,英次仍借道增毛港返任,而卜下船就看到桐子正等在港畔──這回算彼此真正認定了相互間的歸屬。

但仍有一道陰影橫亙在前──那就是英次下意識所察覺的桐子曾有過男友的干擾.....

而這個懷疑,在英次屢屢發覺桐子屋中有人,而她神色有異後有了證實!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桐子的前男友卻竟然是他苦尋多年的殺友之兇──於是最後的決裂遂無可避免──

就在某晚,英次不告而入桐子住所,而一陌生大漢閃躲不及下倉惶掏槍──桐子雖急急攔阻/尖叫不可....

但太遲了....英次迅速回擊──漢子遂仆地而亡!



在警笛急響聲中,英次目送桐子以兇案關係人身份被押送上警車──她則回以冷漠的眼神.....



事已至此,英次胸中生起一股寒流──心知肚明她和桐子的情緣已至盡頭;腳步一轉,遂默默踏上了白雪紛飛的歸途....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亞視達舊片區好幾回看到『寶萊塢生死戀』和『青木瓜之味』這兩片,卻引不動絲毫想看的欲念.
反是在大陸書店貪廉宜買回來一看,才讓我大吃一驚!

『寶』片的場面調度簡直到了某種魔幻魅奇的程度──而歌舞之曼妙、攝/剪/美術等技術之精,更遠非吳下阿蒙....

至於越南這邊陲之地──大家印象中的戰亂劫後國──於留法導演陳英雄鏡下,居然是如此晶瑩剔透/完好自足的一方淨土....
不免要深歎天下之大/無處不是驚奇了。

『寶』片之故事架構及意識形態,仍不脫第三世界舊社會觀之陳腐(強調階級差異/貧富悲劇);單純欣賞其歌舞之美自亦足矣。
但『青』片可不簡單,以往偶看過對它的評論,無不是類似用"淡雅"、"清新"、"唯美"、"悠逸"、"詩意"這類的字眼。
似乎這正是一部田園小品:遠離中南半島的旅法越籍導演,以著抒情的筆調,盡情紓發他對故國的想像與懷念....

但如此斷言,未免就低估了陳英雄處女作的澎湃企圖。
這影片的主軸:很明顯是環繞著女主角"梅"的成長過程一路前進,最後以她看似攀登高門的幸福告終。
但實質上,這片的焦點,並非落在女主角成長的喻意,更不是劇情鋪陳中輕輕描過的"愛情"。
而是講階級的對立;和對始終立於弱勢女性之壓抑處境的無限同情。

片子開頭的基調與其說是清新,倒不如說是闇幽中飄著一股濃鬱....
男主人鎮日無所事事....居室內無時不瀰漫著他那低鬱寂寥的琴音....
畫面主調幾乎都是陰影紛陳,暗示了這是個靜肅、暗淡、缺少喜樂的家庭。
接著,仍是幼童的〝梅〞以新任童傭的身分於夜色黝黑中到臨,預告了她此後多年將以沉默闇暗的角色度著日子...
她的身分是如此低微、工作是如許忙碌;以致於偶而澆花蒔草、逗弄樹間的蟻群都成了難得的悅樂。

蟻群鎮日奔波/汲汲營營,就活似梅整日被使喚得團團轉,卻不忘掛著甜笑/知足常樂。
蟻群,可說是此片著墨甚深的象徵:主人的閒、對比於女僕的忙/主人的殘忍、對比於下人的良善;
兩個高低階層間就此劃下一道深深鴻溝,命運截然分明。

且細看前一幕導演剛柔膩呈現梅的善待蟻群的一連串小動作,而緊接著的下一景,又讓大家心悸地觀及小主人習以為常地用熱臘虐殺蟻群一幕,
即可清晰讀出導演的弦外之音──即上對下/男對女之剝削殘害,在越南舊社會乃習焉不察的積年惡根、
是深入主子階層之骨髓/不時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凌厲施展的必然惡意。

因此,當導演又意猶未足地加補上幼齡三少爺更直接對梅的肢體戲虐的戲時,觀者當更了然於:
與其說是童心戲耍,不如可解讀為:出於階級壓迫的必然惡意是如此被視作當然──縱然猶是幼童。

影片的第二部份:則由時序已運轉過十年,梅出落成婷婷玉女後展開....
漫長的成長歲月中,梅始終是認命又守份的。
蛻變長成的梅,出現在銀幕的第一個姿態依然是卑躬屈膝的奴狀。
即使女主人此時已由憐生愛/視若親兒;但此刻持家的──乃已接家業的大少爺,她有心無力....
更何況家道中落,梅就成了拮据東家賴以變現的貨品!

心情雖是起伏難安──梅仍一臉平靜地來向女主人告別,而對方呢?
則在那一剎那,終於卸下長年女主人的威嚴──流露了真心不捨的激動.....
那是梅十年記憶裡,女主人第二度的崩潰.....
第一次是男主人幾番盜款棄家後,最終是以病危殘軀歸來的當日───她勉強撐了過來...
而這回,她或許驚覺老景淒涼──想到辛苦一生,居然主僕同此一片虛空....既為梅痛、更不由觸動己悲了...

梅毫無怨懟地被轉賣至大少爺的至交家。
雖是新主人卻是舊識──他是長年出入舊東家的大少爺老同學,更是梅一縷早生情絲悄然牽纏/但始終不敢妄想的夢中人。
梅很認命,每日只忙著伺候主人,一面旁觀他周旋於弦竹笙歌與霸道未婚妻的那甜膩膩/亂哄哄的情狀裡,卻始終若有所思/意若慍慍....
(此幕可與其前男主人逃遁於琴音中,而老為不美滿的婚姻鬱鬱不平相對映)
直到有一天,她偷抹了未婚妻遺漏的口紅,頓然發現少主人直勾勾眼望著她....迷了魂。
接著的第二夜.....他偷偷地進了她的房....她呢?則聞聲翻起──姿勢底有著股冷靜的醒覺、更有著股洞徹的泰然....

公平地說:這或許是她被動接納;但實質更像是人生中第一次主動表態.....

而戰果雖算輝煌,母寧仍是慘勝....
蓋隔天起,她雖即刻取代原未婚妻的寵遇,看似由下人升格為女主.
但這樊籬般高築的階級岐視真能完全消失嗎?
顯而易見:少主人的態度是她唯一的依傍──是真心!還是逢場作戲?不免連觀者亦為之憂心忡忡了....

片尾梅夢見她豔妝華服/端坐菩薩像前,志得意滿的一幕──可算直撲觀者飛來的神來一筆。
低聲下氣了一輩子,如今可算有幸可大作美夢了....
縱然幻夢一場又如何?

片尾即以她的夢中笑貌與菩薩的慈眉善目相疊告終。

◎ 陳英雄的映象語言與結語 ◎

最後不得不提到的是"青木瓜之味"若少了精緻影像之如此工整經營/晶瑩剔透之呈現,此片感人之力度自必遜色幾分。
且拿此片開頭營造的意象來說:即處處充滿了動人的詩人筆觸,更是導演風格的完整演示。
陳英雄曾如此夫子自道:
『我理想中完美的電影,是一部經由影像構築中產生意義及感動的電影──觀者在接收過程中,因電影語言而感動──而不是因為故事內容。』
於是在這部宣言式的處女作中,他極盡鏡頭語言完美化之能事:
1951年中南半島那熱帶一隅的光影風情,被鋪承得無比精緻與誘人.....
庭園的一片綠意/枝葉隨風搖曳....近攝鏡頭游移其間,細膩描繪綠白絨毛、晶瑩水珠流動、陽光耀目四射、青木瓜迸出的乳液以及切開後如珍珠般的白瑩籽子等等....
每個畫面無不是於平常中驚見神奇的濃豔大彩畫,但卻又煥發著某種少見的安閒、素樸和甜柔。
就好像在萬籟俱寂的夕野,常見的田野一瞬間因光影變化,一切都顯得出奇寧靜因而多添了股神聖氛圍般...
陳英雄此片之可貴處,也正是以某種美麗的鏡頭語言,讓觀者重新審視了身邊一隅的新鮮之美,他是說到也做到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窈窕淑女』:賣花女、赫本與原劇/原著與原出處之雜談。



奧黛麗赫夲演過的戲中,大概以本片最惹爭議。

一來,她不能唱(倒不是說她歌聲難聽───她在『第凡內早餐』裡開唱的"月河",嗓音清細──薄柔而有韻);而是這類百老滙歌劇需大音量和勁道,她力有未逮。

二來,百老滙劇中原唱的茱麗.安德魯斯,眾所公認乃此劇靈魂───好萊塢在開拍時既已敲定原男角RAX HARRISON,則茱麗與之配對,當也順理成章.....

未料卡斯敲定後,卻挑了與原劇夙無淵源,也只能以幕後代唱的赫本.....

於是乎,輿論嘩然───既為茱麗抱不平,也唱衰赫本出洋相!

籌拍此片的華納片廠卯足全力的前期作業,沒料初起步就遭媒體惡批,只好加足籌碼,為此片打造了個無懈可擊的鋼鐵陣容:



導演:是擅拍歌舞片,也曾有過好幾部賣座巨片實績的喬治.庫克(※註一)

音樂及歌曲:請來了原劇的百老滙無敵搭檔LERNER和LOEWE(甚至還加碼──央指揮名家普列文打造主題曲。)

美術設計及服裝則遠渡重洋,恭迎了白金漢宮御用藝術家CECIL BEATON(他也是攝影史有數的大師之一。)....。



全片竣工後果然成績斐然───不只十二項金像提名實拿八座───成了當年的奧斯卡大贏家。

票房更是橫掃全球/滾金如潮....。

當然,這也是赫本最廣為人知的名片之一;當初接片時的風風雨雨如今算雲淡風輕了。

不過就片論片,赫本既是這電影的最大賣點;同時也是一大敗筆。

理由呢?一,赫本甫出道即以"灰姑娘變奏"效應(譬如『羅馬假期』和『龍鳳配』)所向披靡,贏得圈內外一致的欽服。

之後,她一再複製這個公式:『甜姐兒』『謎中謎』『第凡內早餐』成效同等卓著.....

但以"賣花女"的這個角色而言,她一來略露老態;二來雕琢過甚地───令這原應天真樸拙的角色──分寸全失地顯得世故與滄桑。

(這可能是此片的情節設計,對女主角的心理鋪呈,不太有妥善翼護有關,※註二)

而最為人詬病的:則是她大張嘴巴/假裝唱歌時的那種明顯失真,大大違反了歌手吐納的韻律與節奏,就很難不成了行家的笑柄....

因此在十二項提名中獨漏女主角,自是合理。

但更大的驚愕──卻來自同一屆的頒獎典禮──宛如命運女神的善意玩笑般:這獎座居然是頒給了以『歡樂滿人間』獲提名的茱麗安德魯斯!

這滿堂的笑聲和不平發洩後的吐息,自是來得既大又響了。

『窈窕淑女』故事之原典出自希臘神話:是敘CYPRUS國王愛上其自繪作中之女像,央天神俯允其請,將女像化為真人的動人寓言。

英文豪蕭伯納借用此典,創作了PYGMALION一作;以古諷今──敘述一語言學家改造某賣花女的驚奇歷程。

劇中極盡反諷及厚重哲學辯證之能事;電影之改編自是趨易避繁──既冀閃躲蕭氏之濃重學究氣,也更求聚焦於其過程的極高戲劇性....

但縱然如此,1938年MGM U.K版『PYGMALION』一片仍比『MY FAIR LADY』這純粹乃"視覺系"娛樂版要高明多多...



§ 電影的配樂與其他 §



離在影院中完整看完全片的日子已遠(少說有二十年了);所以手裡拿到兩片裝的特別收錄版DVD,發現真很難一鼓作氣看完。

以現今眼光來論:這影片確實過度冗長,也難怪時代周刊票選世紀名片榜時寧取英國首翻版『賣花女』,而對此不屑一顧。

不過這片中的歌曲確實支支動聽

筆者的首選是『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次之則為 『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 THE RAIN ON THE PLAIN OF SPAIN』

『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於妳住的街上"──是那類光聽歌名就倍覺浪漫的曲子──

這是劇中,被變身後的賣花女迷得神魂顛倒的某老美公子哥兒──尾隨至其香巢所在的街角,深情唱出的心聲。

在電影中此歌是以歌劇男中音嗓音宏大唱出,加上這是個設定成有幾分諧謔的喜劇場面,觀影時並不太有深感

之所以愛上此曲,是多年後於重新搜尋黑膠唱片時偶一聽到的安迪威廉斯的翻唱

那情調就宛如六七年前某電視金城武廣告:以金與一聾啞少女的真情交流為主題,配上安迪唱的"DEAR HEART"之淡淡哀愁的偏藍色調。

那又是個多日陰天後秋陽煦照的假日清晨,好天氣扣上颯爽心情──登時一下子上了心,成了好一陣子始終掛念的歌。



『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



I have often walked down this street before;



But the pavement always stayed beneath my feet before.



All at once am I Several stories high.



Knowing I'm 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



Are there lilac trees in the heart of town?



Can you hear a lark in any other part of town?



Does enchantment pour Out of ev'ry door?



No, it's just 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



And oh! The towering feeling



Just to know somehow you are near.



The overpowering feeling



That any second you may suddenly appear!



People stop and stare. They don't bother me.



For there's no where else on earth that I would rather be.



Let the time go by, I won't care if I



Can be here 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



『於汝街居』



吾嘗流連此街角,往返眷顧不顯疲。



念汝與我同駐此,心蕩宛若越樓去。



紫丁暗香處處浮,雲雀媚音滿城聞。



皆因此地乃汝居,戶戶魅幻引人入!



噢!



幽思浮湧如泉出,盼望與汝能偶遇。



喜緒忽生似奔流,驚盼倩影隨時現!



路人狐疑且側目,雖顯唐突略不顧。



只須能駐此街角,何等歲月能勝彼?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2)



『錦繡大地』電影情節是環繞著爭奪水源的兩大家族──特利爾(TERRILL)與漢勒許(HANNESSEY)──的多年恩怨迂迴展開.....

特利爾少校是對陣兩方中,占盡社經優勢的世家豪門,表面上斯文溫雅;又是即將與男主角締緣的親家,按西部片俗規,觀眾理所當然心傾此方....

但隨情節急轉如下,邪惡分野之界限卻逐漸偏移.....

漢勒許則是僻居邊郊,看似乖戾蠻橫的漢子───他在峽谷內圈地自雄,卻放任其長子橫行鄉里/四處惹事生非───令觀眾在第一時間遂有刻板印象:謂其為片中的壞蛋一方。

但事態逐漸進展,其人面貌亦日漸磊朗,不免頓然發現正邪互易───

看似正派的特利爾───人前人後是極盡陰鷙與卑鄙之能事;而粗魯的山夫則反而磊落大度、出人意表了....



特利爾與漢勒許爭鬥的核心乃兩方牧場緊鄰的一方綠洲河地──此地乃承繼祖業的女老師(珍西蒙絲所飾的)茱麗所有。

她秉祖訓──在兩方中力求中立───公平地提供雙方自由飲用,如此,多年間倒也暫且保持了片段的和平....

但北方客詹姆士麥凱(葛萊哥雷畢克飾演的),以乘龍快婿的姿態初登此地,卻無意間打破了這僵持的平衡。



麥凱是闖蕩四海後退休的船長,他在北方某城市邂逅了赴此遠遊的特利爾少校的千金(卡洛貝克所飾):珮西,並迅速締婚。

此番則正是為迎親而來......

但他可能對當地緊繃的情勢未有心理準備───甫出車站即遭漢勒許長子諸流氓的一陣戲耍───見慣場面的麥凱渾不在意於這鄉夫的小小頑笑見面儀,

而他盛氣凌人的未婚妻可咽不下這口氣───更難以諒解麥凱處處退讓之軟弱───於是乎挾辱向其父告狀,令此小小爭端遂此滾成無可收拾....



特利爾少校本來就對其女訂親之先斬後奏有所不滿;對女婿的城市佬背景更是不盡恰意───

聽完女兒的抱怨,當即生出對麥凱人格之蔑視.....

總之,當麥凱與岳丈初會,很明顯地即嗅著了某種冷淡疑慮的氣氛....



而在冷眼以觀的勒雷班底群裡,強烈射來敵意的,則更有特雷家的二把手───牧場領班史帝夫.李區(卻爾登希斯頓)。

李區在牧場寄居多年,一直自恃會是特雷的女婿及接班人───對麥凱的突然出現並奪走一切,自是無比嫉恨。

故而與麥凱處處找碴、每生挑釁───這其中包括數度當眾單挑及唆使麥凱試騎那無人敢碰之烈馬等等....

(這細節十足有趣,在此不多詳述,請看倌另參之。)



如前所述,特利爾深恨其仇家──正愁找不到題目好大鬧一番───而女婿受辱正好是個絕佳好藉口。

於是,隔日即明火執仗/兵馬齊出,前去漢勒許地盤尋仇.....



特利爾其人之可鄙,則更可由其不僅不宣而戰,而且專挑對方精壯盡出的空檔,對其妻小橫行霸道之情狀盡見一斑.....



總之,一伙人趁漢勒許男丁外出之際,槍火齊出、盡情搗毀───大大逞了番惡氣後....

隨即又廣開華宴舉辦了麥凱與珮西的定親舞會。

這時特利爾的死對頭───漢勒許卻選在這喜氣洋洋的當頭/在貴賓雲集中現了身!

他單槍匹馬闖入敵營,以旁若無人的氣概當堂向特利爾叫陣──既不屑於這向來以眾凌弱之莊主的偽善與卑鄙;

更料定特利爾絕不敢輕舉妄動後───以著猛獸緊盯眾獵物的凌厲氣勢───高聲放話,謂:『特利爾若再有蠢動,定讓其有去無回!!』後,遂從容遁去。



初睹此片者相信少有人不對此幕深為動容───武俠小說慣有各類絕世高手驚世駭俗的出場(譬如:『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文字化為映象───演漢勒許的BURL IVES震慑全場的威勢演出或正是如此了....



錦繡大地當年挾第一賣座巨片的聲勢扣關奧斯卡,卻跌破一堆眼鏡地只提名了兩個獎。

不只大熱門的惠勒和畢克中箭落馬──連攝影名家FRANZ PLANER───這拍出西部片史上空前未有恢宏景觀(名符其實"BIG COUNTRY")亦不失詩意跌宕的殿堂大師也不免落空...

而配樂JEROME MOROSS所做之悠揚旋律(傳唱至今──可能更是西部片史最廣為人知的曲子)也在決選時敗陣下來.....

此中惟IVES毫無異議的壓倒性勝出───可見他在片中的演出有多扣人心弦了!



附帶一提,那年奧斯卡的大贏家乃『金粉世界』(GIGI);同梯的輸家還有希區考克和堪稱經典之最的『迷魂記』;

故而『錦繡大地』輸得一敗塗地,只能說是為奧斯卡再加註一平庸記號而已。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30 Tue 2007 12:35
  • the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錦繡大地』一片憶葛萊哥雷‧畢克



二○○三年六月十三日,當葛萊哥雷‧畢克的遺體在洛杉磯聖母堂覆棺入殮──同時也標誌了好萊塢舊時代的告終。

上世紀中葉,活躍於好萊塢舞台的幾位高尚正直的君子──由約翰韋恩始,賈利古柏、尤勃連納、畢蘭卡斯特、卡萊葛倫、詹姆斯史都華.....一個個遠離人世。

畢克應該算是最後一個了....

正如福斯/米高梅/雷電華片廠等昔日影壇殿堂早已拆毀多年,好萊塢電影也逐漸偏離上世紀看似永遠不變的軌道──光芒萬丈的明星墮落成花邊惡少;萬人景仰的偶像敗壞成不堪的痞子....

因而像畢克這般,八十七年漫長人生中,始終保持完美品質的大明星──幾乎可斷言:無可能復現。

更可以這麼說:畢克在電影與真實人生中,即是美國理想父親的化身──正直、勇敢、包容、溫厚幽默、光明進取....

而他的英俊外表、翩翩風度和挺拔身形───不用說,則更為他的完美形象大大加分。

他的代表作中:羅馬假期、君子協定、六壯士、雪山盟、梅崗城故事....固然無一不凝結其人格形象;但我個人對他少有的幾部西部片之一的『錦繡大地』卻特別情有獨鍾。



理由呢?!

──或許是他在片中的煦雅風度很有種中土小說的儒俠味──那樣地謙沖自牧;那樣地英華內瀲/皧皧含光.....

更或許是與其配對的珍.西蒙絲──煥發著某種剛柔交揉的俠女氣息───很像是HB鉛筆素描的/較素淡/較率性/也較飛揚奔放──的奧黛麗赫本(高中生初看此片的我,老把兩人弄混了)

──多少滿足了西部片也能有這類允文允武的俠女角色,以獨特的的磊落姿態出入其間的遐想....

更或許是片中的西部風景在七十厘米超寬銀幕的極度放大中顯得如此遼闊/如此悠揚與詩意──(復刻版dvd中即以畢克倚欄遠眺的壯闊西部景襯底)總之,連綿不斷的草原/地平線外高聳的山谷遠影和活動於其中的令人難忘的巨星昔日身影....

令人油生極其悠游輕快的況味....



國慶日晚把『the big country』又看了一遍───這回又多了對兩位男角───畢克與希斯頓───終其一生始終針鋒相對的真實人生的對照,更不免倍覺興味了....



眾所皆知:卻爾登希斯頓是個大右派───他那黏在屁股長達幾十年的美國來福槍協會會長的角色,早已令其國內外惡名昭彰....

──如果各位看過『可倫坡高中事件』這紀錄片便可了然,他是多麼成了自由派人士鄙夷不屑的標靶人物....

而葛萊哥雷畢克則反之──是個徹頭徹尾的自由派份子;極左的程度可由他搶好萊塢之先,成了最早進中南海朝拜毛澤東的頭幾批美國影人自可為證.....



希斯頓此人之食古不化與冬烘腦袋式的保守派成見在好萊塢是盡人皆知,故而在拍『賓漢』時,

威廉惠勒等一干人對影片所本的宗教暢銷名作早已打算有所突破───故而在劇本設定了一層秘密的情愫.....

──即他與少年知交和羅馬對手───史帝芬.鮑育之間,實質上是有著同性戀的曖昧的。

這設定──拍片隊伍幾乎無人不等著看熱鬧───卻打死也不敢露絲毫風聲給希斯頓....

於是乎──在拍他與鮑育重逢相擁的關鍵戲裏,鮑育早已接獲導演的重度指示:須在兩人久別重逢緊緊相擁的肢體動作上,強烈表達這種HOMOSEXUALITY的異色氣息....

說實話,場面也真夠詭異的───在場諸人一方面要凝神貫注/全力營造這在當年算是驚世駭俗的同性戀氛圍,另一方面又得小心翼翼不讓這表演的中心人物有所察覺。

──其難度可想而知...



威廉惠勒是希斯頓影藝生涯最重要的提攜者(後者視之為如父如師的大恩人);惠勒卻瞞了個天網不漏據說始終沒明講.....

希斯頓本人據知是或明或暗猜到的───那已好幾年後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知徒莫若師───在『錦繡大地』中,他特意挑了愛徒來扮演這英姿颯爽卻受限於生長環境的無知,而甘做狂主鷹犬的牧場領班角色,倒是神來一筆!

尤其是在諸人的星途與評價皆已蓋棺論定的半世紀後來個馬後炮的解析──更不由得為這天衣無縫的卡斯選角大加喝采了!





『錦繡大地』是威廉惠勒變色龍般/文武各類型自由游走的典範作,各方面刻意求工──既有大框架/超闊氣魄也不失婉約詩意的雋品。

當然也可說它是部異質化的類型片變型───很少有這類文縐縐像時裝文藝片的西部武打

集結了葛萊哥雷畢克/珍西蒙絲/卻爾登希斯頓/卡洛貝克四大票房巨星,再加上一個世仇家族大火併的驚心動魄故事...

而掌舵人又是向來很少失誤的一代大師威廉惠勒──不問可知精采可期!



說來也湊巧───這電影在台放映應該是在1957年前後,據說全島轟動───但這又早在筆者誕生之前,當然未及趕上....

倒是好幾年後在上國中時早一步先看了台灣漫畫家游龍輝據以改編的『大野游龍』漫畫,後來才在電視長片的小小螢幕得真睹其貌.....



畢克在此片中戲份頗重,他飾演由北方前來西部迎娶某豪族千金卡洛貝克的退休船長;珍西蒙絲則是承繼大筆地產,因而夾纏於兩大豪族間利害的主要關係人,

卻爾登希斯頓是牧場領班,也是卡洛貝克父親的得力助手──他的戲份,說實話,只是個綠葉角色但隱隱的一股英雄氣概也唯他能足以與畢克的出眾氣質相與抗衡....

這也正是此片之所以好看的因素之一!



〈...未完待續〉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 Darling Clementine - John Ford (1946) Henry Fonda, Victor Mature

俠骨柔情



Red River - Howard Hawks (1948) John Wayne, Montgomery Clift

紅河谷



Shane - George Stevens (1953) Alan Ladd, Van Heflin, Jack Palance

原野奇俠



Johnny Guitar - Nicholas Ray (1954) Joan Crawford, Sterling Hayden

大砂塵



Vera Cruz - Robert Aldrich (1954) Gary Cooper, Burt Lancaster

黃金蓬車戰



The Man from Laramie - Anthony Mann (1955) James Stewart

異鄉客



The Searchers - John Ford (1956) John Wayne

搜索者



The Big Country - William Wyler (1958) Gregory Peck, Jean Simmons

錦繡大地



Rio Bravo - Howard Hawks (1959) John Wayne, Dean Martin

赤膽屠龍



The Magnificent 7 - John Sturges (1960) Yul Brynner, Steve McQueen

豪勇七蛟龍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 John Ford (1962) Wayne & Stewart

雙虎屠龍



Unforgiven - Clint Eastwood (1992) Gene Hackman, Morgan Freeman

殺無赦



3 Godfathers - John Ford (1948) Wayne, Pedro Armendiz, Ward Bond

三教父



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 - John Sturges (1957) Lancaster & Douglas

決鬥0K牧場



Last Train from Gun Hill - John Sturges (1959) K. Douglas, A. Quinn

崗山最後列車



The Unforgiven - John Huston (1960) Burt Lancaster, Audrey Hepburn

恩怨情天



Red Sun - Terence Young (1971) Charles Bronson, Toshiro Mifune

大太陽



Stagecoach - John Ford (1939) John Wayne

驛馬車



Fort Apache - Ford (1948) Wayne, Fonda, Shirley Temple, Ward Bond

要塞風雲



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 John Ford (1949) John Wayne, John Agar

黃巾特攻隊



Little Big Man - Arthur Penn (1970) Dustin Hoffman

小巨人



Destry Rides Again - George Marshall (James Stewart, Marlene Dietrich)

警探奇俠



Stagecoach - John Ford (John Wayne, Claire Trevor, Thomas Mitchell, Andy

Devine)

驛馬車



The Ox-Bow Incident - William A. Wellman (Henry Fonda, Harry Morgan, Dana

Andrews, Anthony Quinn)

公牛血案



Rio Grande - John Ford (John Wayne, Maureen O'Hara, Ben Johnson)

一將功成萬骨枯



Bend of the River - Anthony Mann (James Stewart, Arthur Kennedy, Julie

Adams, Rock Hudson)

血戰蛇江



Broken Lance - Edward Dmytryk (Spencer Tracy, Robert Wagner, Richard

Widmark, Jean Peters, Katy Jurado, E.G. marshall, Hugh O'Brian)

斷戈止戰錄



River of No Return - Otto Preminger (Robert Mitchum, Marilyn Monroe, Rory

Calhoun, Tommy Rettig)

大江東去





The Far Country - Anthony Mann (James Stewart, Walter Brennan, Ruth Roman,

Corinne Calvet, John McIntire, Jay C. Flippen, Harry Morgan, Jack Elam,

Royal Dano)

遠鄉



Man Without a Star - King Vidor (Kirk Douglas, Richard Boone, Jeanne

Crain, Claire Trevor, William Campbell)

孤星俠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精選:影史25最佳配樂榜單



美國電影協會(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AFI」)是以推廣電影研究/表彰影視藝術成就為職志的非營利機構。

此機構辦過最有名的活動,大概就屬膾炙人口的美國「百大電影榜」。

自跨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為慶祝電影百年,美國電影協會選過無數「百大」排行榜:

包括「百大巨星」、「百大喜劇」、「百大驚悚片」、「百大愛情片」、「百大英雄與反派」、「百大電影名言」…等。

不過,同樣在這電影百年系列排行榜中,電影配樂的標準卻不能以100部的數量來計,而是從250部提名名單中精挑細選,最後只挑了25部金玉之作。

成果雖然不保證人人認同,但肯定部部俱是能經百年考驗的經典。



由美國電影協會慶祝電影百年所選出的「影史25最佳配樂」榜單,評審團皆由美國電影協會成員組成。

其中包括電影藝人、作曲家、音樂家與影評、歷史學家…等,大家都有志一同獨鍾老電影。

榜單上沒有一部電影超過九○年代(除了star wars第四集外,但主旋律乃延伸自1977年第一集的創作),電影類型以史詩片與西部片居多。

最風光的音樂家則非約翰威廉士(John Williams)莫屬,25張原聲帶裡就有3張是他的作品。

還好其他配樂史上重要的作曲大師也沒缺席,伯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尼諾羅塔(Nino Rota)、

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約翰貝瑞(John Barry)與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等人都在榜上有名。

榜單傾向於肯定早年開創電影配樂風格的作品,結果讓榜上清一色都是「上了年紀」的片子‧‧‧

雖然選自2005年,卻好像與二十一世紀與世代交替都沒有關係,當然,經得起歲月考驗才能算是經典。

也許美國電影協會的用意,就是要讓這份榜單更經得起時間考驗,至於當代的作品?能夠撐過一百年再說吧!



【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精選:史上25張最佳配樂榜單】



1.《星際大戰:曙光乍現》

  STAR WARS EPISODE IV:A NEW HOPE

作曲家:約翰威廉士 John Williams

2.《亂世佳人》(1939年)

 Gone with the Wind

作曲家:Max Steiner

3.《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年)

 Lawrence of arabia

作曲家:Maurice Jarre

4.《驚魂記》(1960年)

 Psycho

作曲家:Bernard Herrmann

5.《教父》(1972年)

 The Godfather

作曲家:Nino Rota

6.《大白鯊》(1975年)

 Jaws

作曲家:John Williams

7.《羅蘭秘記》(1944年)

 Laura

作曲家:David Raksin

8.《豪勇七蛟龍》(1960年)

 The Magnificent Seven

作曲家:Elmer Bernstein

9.《唐人街》(1974年)

 Chinatown

作曲家:Jerry Goldsmith

10.《日正當中》(1952年)

 High Noon

作曲家:Dimitri Tiomkin

11.《羅賓漢》(1938年)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作曲家:Erich Wolfgang Korngold

12.《迷魂記》(1958年)

 Vertigo

作曲家:Bernard Herrmann

13.《金剛》(1933年)

  King Kong

作曲家:Max Steiner

14.《外星人》(1982年)

  E.T.

作曲家:John Williams

15.《遠離非洲》(1985年)

  Out of Africa

作曲家:John Barry

16.《紅樓金粉》(1950年)

 Sunset Blvd

作曲家:Franz Waxman

17.《梅崗城故事》(1962年)

 To Kill a Mockingbird

作曲家:Elmer Bernstein

18.《浩劫餘生》(1968年)

 Planet of the Apes

作曲家:Jerry Goldsmith

19.《慾望街車》(1951年)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作曲家:Alex North

20.《粉紅豹》(1963年)

 The Pink Panther

作曲家:Henry Mancini

21.《賓漢》(1959年)

 Ben-Hur

作曲家: Miklos Rozsa

22.《岸上風雲》(1954年)

 On the Waterfront

作曲家:Leonard Bernstein

23.《教會》(1986年)

 The Mission

作曲家:Ennio Morricone

24.《金池塘》(1981年)

 On Golden Pond

作曲家:Dave Grusin

25.《西部開拓史》(1962年)

 How the West Was Won

作曲家:Alfred Newman





筆者認為此榜單倒算中肯,但也許加入若干歐陸名作可能會周延些───美人一向妄自尊大,既然只屬美國影史的偏狹榜單,而居然概稱全影史,是該修正的....

這些曲家我最欣賞mancini───要換我選,可能會多挑入『第凡內早餐』和『儷人行』這兩部──意境又遠比pink panther高明....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少有電影會如"忠勇之家"(MRS.MINIVER)這般:於歷史的不同階段(二戰前後;美蘇對峙;越戰學潮時期...)

承受高低起伏的不同評價半世紀後,終於又回到(它應得的)歷史高點的戲劇性經驗.



畢竟在它問世的當年----一面倒地佳評如潮;十二項奧斯卡提名(實拿六座--包括編導製演);該年度賣座冠軍(票房鼎盛的程度高居戰後數十年榜眼,僅屈居亂世佳人之後)

邱吉爾首相甚至盛讚此片力道萬鈞,足有勝過六個集團軍的威力(邱人前人後不止一次公開贊許該片乃打贏二戰的生力軍之一)

則又是超乎藝術之外的另類肯定----這諒必亦是它沾上政治味而後來幾度起伏的底故.



導演威廉惠勒並不諱言此片不折不扣是部二戰的宣導片---他们早在美國參戰前,即百般盤算欲藉此來喚醒美國民眾的參戰意識---

而效果不僅全如預期----同時也名利雙收則是額外收穫了.

時隔半世紀後,政治味趨淡的此刻重觀此片,重點改聚焦在其純為電影的藝術價值上,這時就不得不歎服惠勒的功力真是爐火純青.

---他刻意採取了某種旁敲側擊的手法以女主角周遭的細微生活入手...

卻母寧更生動勾勒了英倫保衛戰的多縱深面貌---細膩動人/情摯而意深,不由不佩服!!



電影故事以MINIVER太太一家為中心而迂迴開展.....

啟幕時:但見猶悠游於戰前平靜生活的她,正為該如何消解剛買了一頂奢華帽子的小小罪惡感而煞費腦筋....

而其夫---雖是收入豐厚的建築師----卻也正為剛換新車的先斬後奏---該如何向太座交代而坐立難安.....

她倆剛由牛津放假回家----一肚子裝滿知識份子勞騷---的長子此時也帶來了一陣始料未及的喜悅與紛擾.....



從而讓夫妻倆這偶而的奢侈與小算計,相形之下成了番無關痛癢的小插曲.



蓋長子於短暫的停留間,無意中邂逅當地世家女子之戀情---像炸翻天一發不可收拾....

而她偏偏又乃當地第一望族BELDEN家唯一的後裔-----當家的BELDEN夫人矜貴/苛刻....更以頑守貴族門風遠近皆知..

這對小情侶的前程會惹來多大麻煩自可想像.

而除此之外,小城當前的大風波:一年一度的玫瑰品賞大賽----又讓MINIVER太太不由自主地捲入與這望族的另一番紛爭中....



原來此花賽由belden夫人一手包辦---自兼主辦人與主審已行之有年----冠軍大賞素來乃belden夫人的囊中物久成慣例.

但今年卻忽然殺出一匹黑馬---正是當地驛站長花盡多年心血養殖的新種紅色玫瑰.

正為兒子的高攀貴族/煩擾連連的MINIVER太太,此時又為這朵玫瑰無端端招惹來BELDEN夫人對她的加倍不滿.....

事緣此新花種來勢汹汹----滿城轟傳冠軍寶座可能易主----正感尊嚴受挫的BELDEN夫人聽聞此花乃以MINIVER命名,

遂更引爆不滿的情緒......

於是乎,就在MINIVER家庭的平靜氛圍浮動著幾許焦躁與不安的同時....一個更大的風暴襲來----卻真正天翻地覆地攪動了miniver一家的生活!



花會的小小尷尬/與世家聯姻的連串磨難...,和二戰這等世紀災難相比,立時成了無足掛齒的瑣事;但戰禍來得既猛又急令周遭的世界即刻劇烈變形

則是Mrs.Miniver一家所無法想像的....

首先是全村的男人忽然半夜應召----恐怖地集體失蹤了數夜.(這即是英倫保衛戰序幕的敦克爾克大撤退)

接著是德軍墜機飛行員出沒不定,甚至挾持Mrs.Miniver引發一陣恐慌....

而空襲逐漸頻繁與恣虐,更令小鎮陷入無所不在的煉獄氛圍....

巔峰狀態下的威廉惠勒之藝術手腕----就在於極善於以精巧細節來鋪陳戰事的恐怖與擬真.

比如Mrs.Miniver的兩個稚子,起先是以新鮮興奮的態度迎來戰事的降臨....

但等密集空炸毫不留情毀滅身邊的事物,連天真小孩也開始感受無可逃脫的巨大壓力時,戰禍之可怖至此不明可喻.

片中有一景她们全家躲入防空洞內兩兒累極睡去,但炸彈震得粉塵紛落,而小孩則忽睡忽醒/惡夢連連...不時驚叫著.

Mrs.Miniver又能如何?只能緊抱輕慰---自己也完全陷入無助狀態.

而其夫則用力撐開通風門----一面自嘲謂:被悶死先,還是被炸死!

但大英民眾的韌性,於這層層考驗中亦逐漸適應與磨銳.....

比如:由空襲後的地室歸來,猛見客廳已成廢墟,遂輕描淡寫以布幔遮起,仍怡然安座用餐如常...

比如:教堂已毀其半,人群漸稀,而禮拜熱絡同昔....

比如:戰事日緊,而花會仍如期進行(而BELDEN夫人自己卻推翻評審決議.將冠軍禮讓---這是此片最動人場面之一)

比如:加入空軍的長子日日升空,而Miniver全家則以監聽臨空的飛機聲判斷其安危,由驚惶不定而日淡然...



此片之厲害處即是以旁敲側擊之方式迂迴夾擊而正中要害.

比如前述:當全鎮男人皆往赴敦克爾克而成功歸來時,男主人不想張揚但仍有幾分自得地向她說:"戰爭只須男人來扛,

女人家大可安居後方即是...."

殊不知在幾小時前---Mrs Miniver才剛由與德軍飛行員的生死搏鬥中驚險過關----婦孺人家未始不可也加入全民戰爭有所貢獻!



女主角葛利亞嘉遜演過"傲慢與偏見""居禮夫人"等幾個光芒四射的好角,但卻是靠此片一舉拿下了奧斯卡的金獎.

說來也算幸運,她那年的強勁對手有無與倫比的"NOW,VOYAGE"貝蒂戴維斯"WOMAN OF THE YEAR"的凱薩琳赫本和"洋基的驕傲"的TERESA WRIGHT.

現在一一比對----真是個個都比她強.

也難怪她興奮得上台滔滔不絕地大講了近六分鐘,破奧斯卡最長致辭紀錄.

1942年猛片如雲有已成經典的奧遜威爾斯巨作"安伯遜家族"以及"勝利之歌""NOW VOYAGE"等等.

"忠勇之家"由中殺出重圍,殊不簡單.









-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籍影史家羅拉.慕薇在上世紀末葉曾發表過一篇女性電影的專文:

認為古往今來一切電影的樞紐無他---"偷窺慾"一語道盡.



觀看他人私密生活的欲望(簡言之,即"偷窺慾"),乃電影觀眾維持對銀幕好奇與興趣的最主要動力.



電影透過偷窺慾與自戀癖糾結纏綿的諸般氛圍,溶入電影故事和人物裡頭,用來激發觀者的關注和慾望張力.

換言之,偷窺的快感是透過將劇中人視為欲望客體而獲致....

亦即感同身受---劇中人的處境與情緒----所萌生的身分認同,會令情緒高張,更因饜足內心潛藏的某種自戀的情結,而激揚言身心的極度昇華.

而由更深入的角度剖析:過往絕大部份電影的這類偷窺,事實上又全由男性的視角出發----一面倒地充斥男性的欲求與嚮往.

女性純然是被消費的客體----被動/脆弱/無自主意志/任由擺佈----活該是男性父權中心的附庸物.

甚至連女性自身也毫無自覺依附這種荒誕的邏輯,順從不合理的敘事機制而參與這類的窺看....甚至無所知覺/興緻勃然.

維多利亞文學及其衍生物;各式各樣的羅曼史電影;或是台港曾紅極一時的瓊瑤電影俱屬之.

電影媒體中獨具的"攝影機視角""劇中人視角"和"觀影者視角"這三個面向,有志一同---全將女性視為消費客體....

窺看眼光似亂箭般四射的同時....電影中這一個個被物化的女性群象,實質上即是電影史上最常見/最一目了然的符碼.

羅拉.慕微因此作了總結----認為傳統電影的方法與技巧---特別是男性視角,完全限制了電影創作者,使女性永遠禁錮於某種從屬的位置...

她從而主張:必須採取革命性的顛覆手法才能將女性解放出來!



羅拉由理論到實踐---步調是果決又迅速;1977年開拍的"人面獅身怪之謎"就徹底貫徹其一力主張:

一.情節設計上完全屏除身分認同的聯結,以避開男性視角的窠臼.

二.用奇特的鏡位對片中景觀及人物採取不同的觀察方法.

三.事先制約觀眾須調整何等觀影態度等等.....

這是一部空前的實驗電影,但事後驗證:效果卻離原先預定甚遠....

蓋抽離傳統的習定元素,影片呈現的只餘一片荒蕪與疏離......觀眾註定難以聚攏.



跟隨在不算成功如慕薇這類前輩之後-----上世紀末葉嶄露頭角的女性電影導演中,筆者個人最欣賞的是以orlando一片成名的莎莉.波特.

她是少數堅持於女性命題---而不僅言之有物,甚且在敘事朗暢/雅俗共賞以及商業成功上各方面均斐然有成的好手.



下一篇就來詳細談談"ORLANDO".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