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賞析 (1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京都城南的東福寺有人讚之曰乃關西楓名所之首.

但縱然名氣如此之盛,不像常入映畫的南禪寺與清水寺,我只看過一部日影是以此寺當背景的.

這電影片名:"初秋".是近年來癡迷於改編名家小說的青壯派導演原田真人拍的第一部井上靖小說改編電影.

原名"凍之樹"的短篇,據說是井上靖夫子自道的親身經歷;講一半百老人與其故友千金的忘年之戀.

東福寺的身影於此片中佔據巨大,可惜都是盛夏風情,要是挑在金秋時節,這片氛圍不知會瀲灩尤幾?
(不過若看過此寺秋楓盛況,當可意會欲在這個大旺季占地拍上幾月乃殊不可能)

電影中,松原長平(役所廣司飾)是與女兒相依多年的酒廠老板鰥夫;在女兒出閣的那一刻忽覺孤然一身,不免就思索起入老該如何勉渡殘生的這切身課題了.

心既旌動,於是乎,一連串事件如泥沙紛下,便演變出一場他始料未及的黃昏之戀...

是緣,松原事業穩固,遂日漸放手過著半退休生活,於是蒐羅珍寶古玩/大過其後半生的雅痞生活;這中間頻頻往返兩京,也因而重逢了十餘年前少女期曾寄居其家的vaco(中越典子飾).

vaco的個性與出身很是出人意表;她與其父反目而出走數年,靠在時尚酒吧賣色相掙生活,夜晚是塗龐克妝/穿比基尼,於酒吧肆應出入酒客的特種行業女子;
白天則攸忽一變,成了穿梭於古藝坊與文人雅客對語論藝的古雅仕女;寄宿在東福寺過著如古人化身的隱士生活,得空就開古藝講座及老電影欣賞會.

她纏上松原,不容其推拒的理由居然是:『她都能與七八百年的古寺怡然相處了----你才年近花甲何足道哉?!』

妙矣!!

片中有一幕,是vaco於東福寺主持了一個電影講座;選播的兩段戲中戲正是小津安二郎《晚春》一片中父女於女兒出閣前最後一回京都旅行的場景:先是父女同觀了一場能劇;
繼之, 再跳到尾幕父女於古剎石道默默走著,女兒(原節子)忽然走離父親(笠智眾)身側,看似要分別,卻又隔得老遠與父親亦步亦趨的那經典的場景.

哎呀,看得我心領神會,會偏喜"初秋"這片子,或許是此片的既濃又輕/雖綺而素/乍看若無雜質卻又泛滿了異色禁忌的氣息,但導演也愛我愛的這些老片片段,或許更中我心弦!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執導名片"八月照相館""春逝""外出"及"好雨時節"的韓國導演許秦豪找潛力新星韓志旼與朴炯植拍了一部30分鐘的短片"two lights"

講一對視覺障礙人因拍照而相戀的故事.有許一貫涓涓細流的詩意與溫婉.

許是延世大學哲學系畢業,專修老莊哲學及杜甫詩;拍的電影也與他的文哲思想頗近一路.此片短,可直接由連結看完,有機會談談我很愛的"春逝"及"好雨時節"這兩片>
後者是引申杜詩《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頗有意境.
http://idoltvs.com/20122/two-lights-relumino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宇森《追捕》

吳宇森重拍四十年前的日本老片《追捕》,前幾日也帶了班底隨片宣傳.

老片追捕的男主角高倉健大家還算熟悉,但那部老片'追捕'根本沒在台灣放映過,這和四十年前有如炸鍋般席捲中國的觀片熱潮,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據日人在1999年的一個調查,80%的中國人看了這部電影,按照當時10億人口來計算,至少有8億人次影眾。這是日片於中國映演的最高紀錄。)

所以這片若在台灣能賣,恐還得靠吳宇森以往槍戰片'英雄本色"的餘威,不太能靠"追捕"的歷史情懷增色了.

追捕為何能於四十年前於中國掀起那番大轟動?
事情得由1972年說起,那年,中(共)日恢復邦交;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1978年10月,鄧小平首次訪日,中日友好進入了蜜月期。

引為文化交流的一環,10年荒蕪的中國電影界,順勢引進了日本電影,《追捕》趕上了第一波.

《追捕》於引入的兩年前在日本上映,據西村壽行的暢銷小說改編,日文原名為《涉過憤怒之河》。

原著小說由德間書店出版,旗下的大映電影公司改編成為電影,德間向來拿手於這類一魚雙吃式的綑綁行銷。

當時導演佐藤純彌剛剛脫離東映電影公司,手下沒人手,他拍攝《追捕》時,從製片到副導演借用的都是山本薩夫的老搭檔。

山本薩夫剛剛跟大映合作過《金環蝕》(1975),原定擔任《追捕》的導演,因檔期沖突就推薦了佐藤純彌。

事實證明,山本的搭檔十分給力,影片中出現的私人飛機、賽馬等“奢侈”道具都是製片自己的傢俬。

而此片最醒目的一場大戲:群馬馳騁於東京人車倥傯之新宿車站的鏡頭,堪稱前所未有的奇景!即乃製片通過自己在警局的人脈搞到了許可證;這在日本史無前例,之後也再也沒人能複製。

那時,高倉健也剛退出東映。身為東映俠義動作片的臺柱,他曾主演《日本俠客傳》系列、《昭和殘俠傳》系列、《網走番外地》系列等大量黑幫類型電影。

打殺多了心生疲倦,自立門戶後他立意轉型。《追捕》是他離開東映後的首部作品,飾演為了洗清犯罪嫌疑而走上逃亡之路的檢察官杜丘。

飾演女主角“真由美”的中野良子,也厭倦了東映一貫設定的戲路,於是乎由小家碧玉翩然變身成片中颯爽獨立的豪門千金.

真由美熱情勇敢,她以矯捷身手宛如俠女之姿,驅策群馬在鬧區眾警圍捕群中險救愛侶,然後熱火炙烈地在野外向愛人獻身;在當時日本銀幕上,這樣的果決女性形象十分罕見。

因此對於三位主創而言,《追捕》都是一次求新求變的大膽嘗試。

當時,十年文革浩劫結束沒幾年,整個社會還沈浸在傷痕的愈療和反思中。《追捕》的出現,打開了一扇天窗,讓中國影迷忽然發現久違的東瀛真實的面貌竟與印象所知大大有別...

而對於經歷過文革之苦的人來說,《追捕》所講述的故事更直擊人心。這有三重要素:

 其一,「文革」隱喻剛好擊中特殊受眾:

《追捕》是部純為東瀛觀眾而拍的警匪電影,根本不可能有針對文革的意圖,但當電影來到了中國,受眾是經歷過文革浩劫的十億人群時,故事夾藏的拷問與反思卻意外嵌合了人們陰影重重的心理預期.

電影情節中,高倉健飾演的杜丘檢察官莫名其妙地遭指控為有罪,此後一直處於一種風聲鶴唳的逃亡境地。
而片中歹角(醫院院長)研發的抑制中樞神經的藥物,可以讓正常人完全喪失自我,成了被洗腦/唯命是從的「機器人」;這無疑陰差陽錯地成了對文革的一次絕妙影射。

文革中無論是受害或加害人,多半是喪失自覺地拜伏於黨國絕對權威下,受害者既麻痺於一己的決絕處境,而施害者就猶如服過那種抑制中樞神經的藥物般,更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成了幫凶。

觀眾便是在看片時不時找到文革情境的對位,因而有大共鳴.

其二,敘事模式恰合公子佳人的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愛情公式(甚且是「落魄書生+富家千金」的加料版)

話說逃亡途中的杜丘巧遇田中良子飾演的真由美,於是富家千金一見鍾情,死心塌地且不顧一切地追隨了一名被全國通緝的逃犯...
這無疑又暗合了書生落魄,幸好得富家千金垂青,而一路相助直至書生金榜題名,於是命運翻轉/兩人圓滿結局的章回小說敘事套版。

數千年封建傳統的中國影眾無疑甚欣賞這類富千金拯救落魄書生的中國式童話的東洋變體;而更妙的是,此佳人不僅癡情,更是一位文武兼資的英雌,於是乎,當全片最壯觀的一幕,杜丘於新宿車站遭警方重重圍困
真由美居然於鬧區的車潮中驅馳了數十批駿馬前來勇救情郎,不免更是令得廣大影迷鼓譟歡呼/感動不已了.

其三,「篝火+茅屋」:硬漢遊俠的羈旅之思

《追捕》有大量的逃亡片段,杜丘和真由美在充滿田園風情的大自然中餐風露宿。在山洞裡燃起篝火,在野熊出沒的森林裡棲息茅屋。
於是一部上世紀七O年代的現代警匪片,卻彷彿不時在某些片段蒙上一層美妙的古典的面紗;硬漢杜丘便此化身成古代俠客,帶著紅顏知己浪跡天涯.
這又油生一番甜美氣息的懷古魅力....

總之,《追捕》的成功,第一個層次正是影片於無意中暗合了對中國文革的心理指涉,第二個層次則是這對主角以現代英雄的形象又加披上「古典俠侶」的美麗想像與成功置換。

《追捕》在當年的中國引發巨大轟動的底蘊即此。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非昨晚TOUUBE亂轉,還真不知戴立忍2003年去中國拍過這部講明末名將孫傳庭的"大明劫".

這片一條主線講孫傳庭復出,領明末最後一支勁旅出潼關力搏李自成終於殉國的過程.
另一條線講名醫吳力可於孫軍中醫治大瘟疫(令明朝垮台的因素之一)的過程;中醫史我不甚清楚,但如照此片所述,在這之前中醫是沒有瘟疫乃靠空氣傳染的概念的;若真如此,此位吳力可真乃先知,了不起!

片中還點到了崇禎多疑的個性因而自敗江山;及明末仕紳勾結官僚侵占國土,致農民失田又苛稅侵奪,不幸旱災瘟疫又接踵而來,以致海量的饑民只得隨李自成等流寇造反,更是明亡主因.

明末諸名將都是書生從戎,這影片細繪孫傳庭之餘,也不由為之抗辯,謂這些儒將於險峻當前的諸多不利條件下不得不以嚴酷治軍,勢所不然矣!

當時的明軍武器之先進乃舉世第一,火槍大砲威力無匹,但軍隊上層腐敗,吃空餉/盜公糧乃至侵占軍費,以致兵源不足武器朽壞等;軍政民各項絕症同時併發,明朝之亡不問可知.

一部電影能說這麼多而且曉暢深入,佳片條件完全具備啊,為何連聽都沒聽過?

另外,戴立忍於台獨事件後,在中國遭全然消聲,此片也是,等於塗銷!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宇森重拍四十年前的日本老片《追捕》,前幾日也帶了班底隨片宣傳.

老片追捕的男主角高倉健大家還算熟悉,但這部片子對台灣影眾而言其實毫無印象可言;這於中國卻迥然不同.

1978年,“追捕”的上映簡直像炸鍋式地席捲了中國。

據日人在1999年的一個調查,80%的中國人看了這部電影,按照當時10億人口來計算,至少有8億人次影眾。這是日片於中國映演的最高紀錄。

事情得由1972年說起,那年,中(共)日恢復邦交;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1978年10月,鄧小平首次訪日,中日友好進入了蜜月期。

引為文化交流的一環,10年荒蕪的中國電影界,順理成章地引進日本電影。

《追捕》於引進中國的兩年前就在日本上映了,根據西村壽行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日文原名為《涉過憤怒之河》。

原著小說由德間書店出版,旗下的大映電影公司改編成為電影,算是捆綁式的雙重行銷。

當時導演佐藤純彌剛剛脫離東映電影公司,手下沒人手,他拍攝《追捕》時,從製片到副導演借用的都是山本薩夫的老搭檔。

山本薩夫剛剛跟大映合作過《金環蝕》(1975),原定擔任《追捕》的導演,因檔期沖突就推薦了佐藤純彌。

事實證明,山本的搭檔十分給力,影片中出現的私人飛機、賽馬等“奢侈”道具都是製片自己掏腰包。

在此片最醒目的一群奔馬馳騁於東京最繁華的新宿車站鬧區這場大戲,堪稱前所未有的奇景!即乃製片通過自己在警局的人脈搞到了許可證;這在日本史無前例,之後也再也沒人能複製。

那時,高倉健也剛退出東映。身為東映俠義動作片的臺柱,他曾主演《日本俠客傳》系列、《昭和殘俠傳》系列、《網走番外地》系列等大量黑幫類型電影。

打殺多了心生疲倦,自立門戶後他立意轉型。《追捕》是他離開東映後的首部作品,飾演為了洗清犯罪嫌疑而走上逃亡之路的檢察官杜丘。

飾演女主角“真由美”的中野良子,也厭倦了東映一貫設定的戲路。

"追捕"片中的真由美熱情勇敢,她以矯捷身手宛如俠女之姿,驅策群馬在鬧區眾警圍捕群中險救愛侶,然後熱火炙烈地在野外向愛人獻身;在當時日本銀幕上,這樣的果決女性形象十分罕見。

因此對於三位主創而言,《追捕》都是一次求新求變的大膽嘗試。

當時,十年文革浩劫結束沒幾年,整個社會還沈浸在傷痕的愈療和反思中。《追捕》的出現,打開了一扇天窗,讓中國影迷忽然發現與其一衣帶水的東瀛真實的面貌....

:原來日本人不都是中國電影裡特意抹黑的圓框眼鏡/小鬍子惡面孔、滿嘴“八格鹿”的可憎模樣,原來日本經過戰後的重建,已經變得如此現代和發達,原來“資本主義”並不全意味著腐朽和墮落。

而對於經歷過文革之苦的人來說,《追捕》所講述的故事更直擊人心。

《追捕》探討了國家與個人、法律與正義的關係。當權者製造某種煙霧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為了排除異己,編造謊言來冤枉挑戰其權威的檢察官杜丘。
相對地,杜丘是一個剛正不阿/意志強大的人,他尊重法律,但不認為這種體制非無可挑戰,於是為了證明一己清白,他冒險違抗警方和法律,走上了逃亡和求索真相的道路。

  那時候的中國人民搞階級鬥爭搞得太久了,習慣把人當成了一個政治符號或鬥爭概念的一個集合體。因此當有某種單憑個人的意志能掙脫法律及社會枷鎖,充滿人性光輝的東西走到你身邊,
帶來的沖擊因此無比巨大。

高倉健於中國彼岸一直維持巨大的好名聲,追捕一片也於四十年後以著令影迷強大眷戀下終於重拍,便來自這個歷史因緣.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 SCANDALOUS Facts About Audrey Hepburn's Love Life You Should Know

版上赫本迷頗眾,見這幾天又有人開題,我也來湊熱鬧,題目如上:


一. 老少配,赫本的作品史其實正是老少配的典型,何以如此?表列如下:

sabrina           1954:bogart/hepburn    55/25歲
war&peace         1956:fonda/hepburn     51/27歲
funny face        1957:astaire/hepburn   58/28歲
love in afternoon 1957:cooper/hepburn    56/28歲
the unforgiven    1960:lancaster/hepburn 57/31歲
charade           1963:grant/hepburn     59/34歲
my fair ladt      1964:harrison/hepburn  56/35歲

我覺得必有底故,也許那時男星青黃不接,也許試過幾個年輕的都沒太成功(如green mansions的perkins)...,沒看過有人寫過,待有人探究.

二.她是玉女而不是聖女
赫本的兩段婚姻都是夫妻各自出軌/冷戰多年後才仳離;實際上,赫本誹聞頗多,比如拍羅馬假期時已與某貨運行小開訂婚,而她仍與一戲院製作人出雙入對.

比如拍龍鳳配時,戀上有婦之夫威廉荷頓,因得知他已結紮(而赫本很想有小孩)才分手.

比如,拍儷人行時因其一任夫另結女友,她索性也與男主角亞伯芬尼大燃戀火;同樣情節則於她二婚時又重演了一遍,這回是男演員ben gazzara

三.戀父情結及生活之未必如影壇表面之輝煌....
 她與梅爾法拉是在畢克的家宴上認識的,有個傳言說畢克其實也愛她,有可能,但當時畢克正打離婚官司中,梅爾是先下手為強了.

 梅爾是哪裡吸引她呢?一句話,戀父情結.梅爾長她十二歲,個性有許多特徵正符合赫本想找一強勢者當倚仗的心理欲求.

 赫本因五歲為其父遺棄的創傷,一輩子糾纏不去,亟思幸福婚姻/想多子多孫,偏現實生活不如預期,不說兩次正式婚緣皆慘敗,也多達四次流產.
  
四.浪漫情懷
她和二任夫,義大利貴族出身的醫生andrea dotti邂逅於船王歐納西斯安排的愛琴海遊艇旅;據赫本自述,兩人上岸,於巡弋一群群希臘古跡的短短遊程中,赫本即已立定主意/一心相許(簡直金玉盟情節重現),總之,一任離婚後的隔年就另婚了.
赫本那幾年移居羅馬,努力適應夫家生活,幾乎沒接片,但也沒成功,dotti是惡名昭彰的playboy,婚後習性難改,只能怪赫本是被他的泡妞手腕給迷昏了頭,只撐過十三年.以後的第三任即有心理障礙沒正式婚約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看了敦克爾克國賓晚十一點場.
首周的周日午夜場,人跡冷落,大概只坐滿十四至二十排,看來台灣票房不樂觀.
幾點感想:
1.不但完全不走娛樂片路子,甚至完全排除故事線;沒英雄(好啦,那兩個戰鬥機員合稱半個),甚至無主角可言;習慣劇情片起承轉合那套公式及慣性尋求主角認同的觀眾可能會大大失落.
2.諾蘭居然偷工,一個五十公里方圓內擠滿四十萬大軍及各式軍火裝備的大場面,居然只鋪陳了一個小切角;想看諾蘭極度鋪張之史詩鏡頭的粉絲可能更是失望...
(贖罪那短短五分鐘的長鏡,也許還比此片的一百分鐘還更有史詩感)
3.縱然如此,還是必看,最好還是國賓這種等級的大戲院;諾蘭其實沒存心騙人,他正是想以極寫實的拍法來重現當年那緊張恐怖的情勢,讓大家體會那四十萬英法軍是陷身何等人間煉獄中....略感不足的,不過是他這切片真是下得太細了,奇怪,他還會缺資金嗎?!

 


看完,讓我想起了大衛連那部雷恩的女兒,他也是以一個小切角來呈現愛爾蘭獨立鬥爭的大歷史,小格局而氣勢頗雄....難不成諾蘭是來招效法先賢?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原麗子.春日局.居酒屋兆治與孤獨死》
1983年降旗康男的影片《居酒屋兆治》,是降旗康男偏愛的,以硬漢高倉健為主角.描繪血性男子掙扎於義理與私情而難以決斷,終於以犧牲自己的前程與幸福來成全公義的故事.
(同系列作如驛、夜叉、冬之華及鐵道員均重複此類母題而不同變調)

這片當年相當賣座,其因素之一,是很少登上大銀幕的兩位紅歌星加藤登紀子及千秋直美居然同時以要角登場.
再加上也出過不少唱片的大原麗子及高倉健擔綱主演,等於有四位大歌星同步登臺,其轟動可想而知.

不過問題可來了,四星齊集,那主題歌會是誰唱呢?答案是直接採用加藤風行一時的名曲於片頭開場;而千秋則在片中也獻唱.

大原及高倉戲份略重,歌藝與其餘兩位歌姬當然略有差距,開嗓就省了.

之所以會提到此片,是因為大原麗子在片中飾演高倉健刻骨難忘的初戀情人.

當初她移情棄其而去,後來反悔,天天來到高倉健開的小飯館飲悶酒,望一挽舊愛.

而高倉確實猶存餘情,但又無法離棄與他患難以共的妻子,於是大原既悔恨而心碎...

無人知曉地,咯血而亡,死在她孤獨的部屋裡.

電影如此,而她的真實人生居然同等上演了驚人地相似而殘酷的一幕.....

幾年前驚悚聽聞大原麗子孤獨死的消息,只能慨歎一句:確實人生如戲.

大原麗子曾是七/八○年代日本紅極一時的女星;她最初是1964年在電視劇《幸福試驗》中登場走紅的.
以後則持續活躍在影視圈;有一陣子幾成了電視台/CM片獨霸的女皇.

記得SONY beta錄影機於1978年前後如一陣風般刮起全省租片看片的狂潮時;她正是當時曝光率最高的日本紅星.

焦點之所聚,相信許多台灣影迷都是由錄影帶中與她這樣邂逅的.

她的劇目太多,許多也都淡忘了,但唯有她的SUNTORY CM早成了腦海裡的紀念碑.
尤其她那偏頭枕著電話筒,愁等情人來電的無所聊賴的姿態,典型地如貓般迷人的嬌媚女人樣.
可能也是我記憶中,日本唯美派電視廣告的若干原型之最,再怎麼說總是很難忘卻!

她在這一系列CM中一面搖著威士忌杯,一面喃喃自語說著MARLLOW名劇詞:愛我一點點....但請愛久些!!據說也是日本廣告史上最膾炙人口的名景之一.
而如今佳人已殞....空成回憶了.

她曾結過兩次婚,第一任先生是曾演過水手服與機關槍與阿信的渡瀨恆彥.
第二任則是演歌天王森進一.
婚姻期都不長,沒撐過七年的.
兩次婚姻皆慘敗,這是否意味著她是個很難相與的女子呢?
當時的輿論似乎是如此認定的.
大原麗子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女子,由她的戲中也可清楚看出,她善於演出那類自信帶有幾分狡黠的女性.
任意而隨性;男性對她真心好,自必柔媚以對,否則討來的就是一番迂迴而工心計的抵制.
正如我前述,如貓一般難測的女子(這就是她之戲路無限魅力之所在了.)

也因為她的太有個性,她與森進一的婚姻告終時,眾人皆歸咎於她;而舉國的同情擺盪向另一端.
尤其當森進一抱怨著說:『家裡好像有兩個男人』;這種負面的評價一時間蜂起.....可能也是她選擇於後孤獨以終的潛因.

然後呢?這污名終於還是得等到於後的《森森戀》後方有了昭雪的機會.
蓋曾昭告天下擺明就是要選一個傳統柔順女子的這森進一,終於也踢到被以賢慧著稱的森昌子掃地出門的這塊鐵板.
才提醒了影迷:過錯未必是她,未免也是晚了!

1984年她與森進一離婚,對她打擊不可不謂慘重;她力圖由工作中振作.
1989年的春日局創下33%的史上第三高收視率,可說是她藝能生涯的第二高峰.可惜接著她因乳癌開刀,以後則開始病痛不斷,憂鬱症、運動神經障礙等接繼而來...
暴斃,應該是所有陳年雜症交相侵擾加劇身體的殘弱,腦血管破裂則施以最後一擊.

“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去”----對這曾博來無數掌聲/於聚光燈下光鮮無匹的大明星而言,真是個淒涼的結局.
特為之記,同時也算緬懷若干年前那雀躍著開了東瀛這一扇窗的看錄影帶的日子.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金玉盟的七件幕前幕後:

1.金玉盟一共拍了三次;首回是1939"Love Affair",由查爾斯鮑育與艾琳鄧合演;1957"An Affair To Remember"卡萊葛倫與黛博拉蔻兒;前兩回都是編劇兼導演麥卡利的作品;第三回1994"Love Affair"愛妳想妳戀妳則由華倫比提編導並與其妻安妮班寧合演.
這三集中,以第一版評價最高,由首拍的四O年代後的半世紀中,一直享有史上最浪漫電影美稱,連二版的主角卡萊葛倫都自承甘拜下風(不過他晚年卻最愛重看自己的這版,還說看到末尾老垂淚);第三版則票房與口碑雙輸,倒是祖母凱薩琳赫本的影史最後登場搶盡所有鋒頭.

2.編劇兼導演麥卡利是由偕妻搭遊輪赴英的途中攫獲拍片靈感,但於旅途一路蘊釀當中還是在回程看到紐約自由女神像,忽然間所有構想頓然成形,決定落實.

不無巧合地,二版的主角卡萊葛倫卻如假包換真的是在大西洋遊輪瑪麗皇后號邂逅三任妻Betsy Drake的(所以玩起這類搭訕邀約共遊海島這類勾搭遊戲真是熟極而流).

其實,自1953年後,葛倫以半百之齡幾乎已成退隱狀態,之後就與其妻雲遊天下很少接片,是因金玉盟的名利雙收,才讓他又再奮起,續有謎中謎北西北等後一波十年高峰.

3.葛倫本來很排斥續拍他人的名作,但由於與蔻兒及麥卡利先前合作甚歡,更何況1937的"THE AWFUL TRUTH"(春閨風月)還捧他成喜劇紅星,遂允.

4.寇兒則是第二度續拍艾琳鄧的名作,上一部則是令她大紅大紫的"國王與我".

5.華納片廠老板Robert Wagner剛接手老父基業,對關係其接班口碑的此片不免頻頻探班,有回,葛倫看到他到來便很興奮地趨近,說:他入行來困擾已久的某個呼吸節奏的罩門終於讓他找到解決之道了....
葛倫解釋:在多人交談的場景中怎麼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然後輪到自己說話時能氣息流暢/很流利清晰地接上自己的對話一直困擾已久,沒想剛剛終於找到破解之道,真是興奮!

Wagner很驚詫,想說如此一個好萊塢頭牌紅星在拍過62部大片還如此想方設法精進其演技,真是了不起----多年後,仍津津樂道.

還一個小細節,更可畢現葛倫一絲不茍的講究處:他嫌郵輪服務生制服的衣扣不像瑪麗皇后號用的,要求得換,製片嘀咕,說:"沒關係,觀眾又不知道這點小差異"
"對啦,可是我知道!"

衣扣當即換了.

6.第二版蔻兒開唱,賣點當然在於蔻兒前作國王與我的大賣座;於是又找同樣的幕後代唱人Marni Nixon;marni代唱無數,窈窕淑女(代赫本)西城故事(代娜坦麗華)均是.

7.1993西雅圖夜未眠的大賣座,也掀起金玉盟的懷舊風潮;當年此片只有快絕跡的vhs版,居然仍一口氣賣了兩百萬片.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重奏」之收視奇慘,因此才成神劇!

高人氣電視劇,譬如上季新垣結衣和星野源主演的「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收視率撐破20%,臉書一片叫好,還順此飆起了一陣沒完沒了招牌舞的跟風,可說日劇叫好也叫座的成功範例.

但接棒「逃恥」的新作「四重奏」,評價兩極/收視率奇慘,業界普遍的四字眉批,乃:曲高和寡。

有一比:好,也有層次之別,「逃恥」是外家高手,出手狠辣中人必倒,外行一看皆知厲害;而四重奏則是以氣功專擅,點穴於無形,就不是人人都領略到它有多高。

「四重奏」無疑就是出手太高,讓一堆劇迷仰之彌高/難懂其奧秘,肇了敗因。

拿同期來比,木村拓哉的「A Life」徒有竹內結子木村文乃一眾巨星坐鎮,但劇本普普,屬套路正劇,可看可不看,看時差堪有趣/看完淡如散煙(也許幾個月即忘得精光.)
遠遠不如由松隆子、滿島光、松田龍平和高橋一生四人主演的「四重奏」,講萍水相逢的四個陌生客組成樂團一路飄蕩的故事那般滋味豐富/餘韻無窮....
(正如出自同一編劇的東京愛情故事,一晃二十年歷久彌新)

總之,結論是:儘管同道中人好評如潮——甚至是日劇戲精罕見的一致推崇,可惜終歸是尖塔極峰的同溫層幻象。
劇尾一收攏,評價與票房恰好相反,木村拓哉仍能守住二十來%穩居冠軍,「四重奏」卻一直在個位%打轉,首回收視率 9.8%,往後則持續下跌,連二線劇成績也不如。

四位主角都是一線明星,加上各環節無不精緻:主題曲由椎名林檎操刀,花大錢出輕井澤冬景,大明星耗時費神學拉提琴,劇本則出自當年寫過「東京愛情故事」的名編劇坂元裕二之手...

夢幻隊陣容,卻打出墊底成績,也算爆冷門!

原因是「四重奏」的故事設定/表演方式太過另類,而角色關係N度複雜,簡直堪稱愛情戲/推理劇的前所未有大混成.
而情節雖跟「逃恥」一樣以男女同居生活為主題,但故事一開始就表明是四名騙子的大混戰:兩男兩女身世曖昧不明,人物話中有話/騙局幾番翻轉....

當故事裡一路閃現的盡是不可靠的敘事者,觀眾遍尋不著一個認同的角色可供投入,也就需要劇迷的高忠貞度,更花心思留神每個細節,追蹤劇情進展。
如此一路柳暗花明,就宛如看深度文學作品,細心回味,處處精妙,伏筆有時橫跨幾集才豁然開朗,真乃絕妙!

可惜普羅大眾品味探不到那麼深,真實情況是不少人都覺得「四重奏」節奏斷斷續續,跟不到故事走向,未見精彩就紛紛離場;入場門檻高,坐不住的觀眾又一個個落跑,收視因此谷底收攤。

打個比方,「逃恥」正如以新桓結衣為代表的,是個處處討人喜歡的鄰家女孩.
「四重奏」卻是透著詭異仙氣/難以親近的神秘美女。
鄰家女孩平易淺白,想說什麼一目了然;反之,總是語帶玄機的「四重奏」,逼觀眾還得暫停倒帶,聽過再聽一次,尋思好幾輪,才摸得清這些貌似簡單的說話有何弦外之音。

所以,曲式確實高。因而也襯出其人煙寥落的孤高味:絲毫不慮及觀眾,收視差了,仍固執保持其高格調,當然是遺憾。

但只需抽離這些觀眾元素,光講劇的成就,四重奏近乎完美。尤其日劇滑坡多年,如此高水準的作品真是幾代難得一見。

就直接說好了,主要是日劇觀眾只求娛樂,老早習慣了不用腦去看劇。當然,看電視劇究其實終歸是消遣娛樂,讓腦袋放空,要處處細嚼反芻倒不如省心不看了。

是的,「四重奏」不適合手機等車看,不適合加班排遣看,不適合零碎時間分段看,不適合睡前眼皮半張的時候看.
睡前要看的話還是推薦東京白日夢女,看三個漂亮女生耍廢,對白說啥都無所謂,反正就是漫畫式的搞笑.
我便是如此,看白日夢還可鋪開宣紙,用毛筆練歐楷,看四重奏哪成,閃了幾句話,後面就逗不攏,前頭說觀眾需倒帶重看,我就是其中一個,到後來也不敢怠慢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2kOQfc1FswE"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驛"是一部以漫天風雪之北海道為舞台的的片子。導演降旗康男沿用了以動作片為外貌,實則是抒情鋪底的老套路.

講一位曾是奧運射擊國手的警官三上英次,一路緝兇,及在這過程中與三個女人相逢的故事.
其一,是他深愛又不得不分離的前妻.其二,是拚死掩護通緝犯的某癡情女子,最後一位則是於海港獨自經營居酒屋的老闆娘桐子。

桐子那段,最是淒楚。

冬天是寂寞的季節,尤其是除夕前冰封的雪港。

英次欲搭船回鄉,卻因漫天風雪而找了唯一開張的居酒屋暫棲。

除夕夜,空無來客的居酒屋老闆娘與英次寂寞以對,各有所思的男女,聊著聊著,電視飄來紅白大賽裡,八代亞紀哀婉的「舟唄」歌聲。

「哦,這是我最愛聽的歌……。」桐子眼眶含淚/心思馳飛地看著電視說。

寂寞的除夕夜,淒寂的旋律流轉紛飛,兩人不由動情互擁互慰...卻不知原也是一場一夜即逝的孽緣了.

時隔三十年後,高倉的最後一部作品"我最親愛的",他與相差三歲的好夥伴降旗,等於又將那場飄零的旅程又重走了一遍.
這回老中青三代演員的陣容,田中裕子 浅野忠信 长冢京 原田美枝子 余贵美子 绫瀨遥 大瀧秀治 三浦贵大 草剪剛 佐藤浩市,甚至還有北野武為之掠陣.

高倉的這最後一程也算抵途圓滿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倉健"沉默的魅力"

喜愛高倉健的程度大概是高出所有東洋男星的總和,找機會總要說說.

山田洋次在評論高倉的演技時特別歎服他的雙眸,認為:『他的眼裡有種特別魔力....默默無語中傳遞著七情六慾。』

高倉在影片裡基本是寡言的,他把所有言語想表達的感受,都濃縮至他那風霜幽遠的臉──有時更只見眼神閃動而情在不言中。

不說話,意謂他絕不為己身辯解;也不會對外界是非干妄猜疑。這樣的男子深沉費解,但其實內裡情感澎湃,只需一個好時機就有一個最暴裂的噴發。

也就是說,高倉於銀幕上的魅力:是於收斂如深谷的神情裡,由內向外/由最安靜到極猛烈地發散其情感之流,就好像於一片闇幽中穩穩立著的磐石,毋須聲張,自然散發其沉穩可靠又氣勢凌人的感染力。

高倉自己也這麼說:

『人的價值就在盡力開拓自己的前程──無論是男是女,如果一昧喋喋不休/強辭奪理是不足取的。我覺得不發一語/默默走自己之路,那樣的人,才是最美好的。』

但高倉這表裏如一的、在影藝生涯裡為人津津樂道的──這沉默如金的性格,倒也非與生俱來

高倉年輕時據稱是極活潑──甚至跡近輕佻的。

他在明治大學念書時,老愛去寄居處的公共浴室老少不拘地找女人開聊;就像街坊的小混混胡扯度日...以至那群老嫗,多年後仍眷念著那健談青年老把她们逗得大笑的往事。

和高倉合演『追捕』的中野良子也曾公開談論過高倉私底下的性格其實是朗暢和健談的.她舉一事說:

片子殺青沒多久,有人邀宴要請拍片班底小聚。她鄭重其事化濃妝穿了和服...高倉一時沒認出她來,以為是熟友帶來的女伴──遂無所顧忌地展露了活潑矯健/滔滔高論的一面....

中野還記得他戴了頂棒球帽....全場玩笑不斷,看似一副街頭頑少的模樣──那是她拍片期間從未預期會看過的──當堂大喫一驚.....

追捕殺青那年,高倉四十五歲。他在私底下展現活潑的一面事實上也是曇花一現;熟知他的舊友大多了然:自從離緣其妻後,他性情丕變....會看到他陽光乍現的樣子其實罕見.

高倉的妻子是成名甚早的影歌雙棲紅星江利智惠美。

江利早年是與美空齊名的大歌星,還多次主持紅白大賽,但婚後歇影後卻每況愈下,既有紕離的不如意,住屋更遭惡意縱火,還有存款三億日元遭盜領事件,最後一人獨居終日酗酒,四十來歲腦溢血暴斃家中.

這悲劇爆發於高倉當年拍降旗康男"驛"一片,橫掃亞洲影展最佳男星及首登日本影藝學院影帝,正如日中天之時,總之,打擊之大,不僅讓他缺席三天後的頒獎式,也從此慎擇戲路,固著了如今大家慣見的沉默漢子的戲路.

高倉電影,我獨愛"驛"一片,距今也久,坊間始終沒出影碟,我是特地去秋葉原石丸買回的日版,改天也說說
.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ANUS FILM &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janus是羅馬神話的門神.

神像最特別的是有兩張朝向不同方向的臉----一張蓄鬚;一張光下巴.
分別代表日和月,也即象徵了歲月迢遞/過去與未來的遷變.

在羅馬漫長的帝國歲月中這是個影響深遠的神祇,民眾在播種之初/收獲之前必須祭拜.

延伸到後世,遂引用到出生與結婚式;乃至一切萬事之始,問卜禱福的對象.

對影迷來說,這個兩面神的標誌則有一個固定而單純的意義:那就是代表了藝術佳片的黃金招牌.

janus是由兩個哈佛大學生在1956年始創,
始意,原只想引進美國罕見的歐洲藝術電影,供哈佛一帶高知識份子有開拓眼界之鑑.
遂在哈佛劍橋校區開設"BRATTLE THEATRE"---- 第一部放映的電影是柏格曼的"第七封印".
接著又在紐約開另一家"55TH STREET PLAYHOUSE".

就此開展了JANUS卓爾不凡的電影事業.

該公司於八O年代延展入HOME VIDEO範疇----LD影碟上"CRITERION"大名鼎鼎的標誌即是其闖盪的成果.
DVD時代,它更成了藝術電影及經典片的最高指標;總之,經它收入的片目,片頭一打出THE CRITERION COLLECTION字樣,不用說定是好片保證!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w to marry a millionaire《願嫁金龜婿》是部很有意思的1953年美國老片
劇情是說:瑪麗蓮夢露、洛琳白考兒及蓓蒂葛麗寶等三個窮女生,密謀租富人區華宅當釣餌,意圖以此捕穫金龜婿的絕妙歷程.

妙點一:
三姝皆以模特兒為業,但窮於支應招蜂引蝶的各式勾當而屢屢入不敷出.
於是智謀百出的白考兒想出一個絕招,一旦缺錢就喚來常來往的珍品店將屋內值錢的家具物事拿去質押.

妙的是:白考兒的求凰客之一(威廉鮑威爾)老早串通好珍品店老闆,於是家具搬去,隔天又悄無聲息地完壁歸趙;三方都不動聲色,金主慷慨表現其雪中送炭的紳士風度;而女士们歡欣笑顏大享男方殷勤...
至於珍品店老板呢?更是於這一來一回中大數鈔票/笑開懷.

妙點二:
經好幾輪鳳求凰的鬧劇,於麵包與愛情間,白考兒決定狠棄她深愛卻沒錢的加油工男友,嫁給多金又殷勤的老漢鮑威爾.

但心裡仍在掙扎拉鋸,最後,在走入紅地毯於戴戒的最終一刻改了心意.

鮑威爾的好風度確實始終如一,於是神色不變地挽著一臉愧色的她,將她扶回紅毯的另一端,然後轉過頭來說:

"沒關係,我還ok!"

"人老到了某個年歲,能學到的寶貴教訓就是:“失望”老早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飯了(Disapointment became normal parts of life)!"

(鮑威爾是曾叱吒一時的名小生,入老後,專門在一些片子裡扮綠葉,演這類風度翩翩的紳士腳色,好萊塢無出其右)

妙點三:

三對佳偶於最終幕在酒吧互道心事.
原一直謊稱是加油工的白考兒之真命天子這時才亮出底牌,竟然是與鮑威爾互為對手的商場大亨.

他一一炫示其名下產業,聽得白考兒頭昏昏直發愣,最後,大亨懷中取出厚厚一大疊鈔票買單,隨手一掠,鏡頭拉近特寫:一千元大鈔.
接著對櫃臺大喝一聲:"免找了"

三姝聞聲栽倒!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o Darn Hot" - Kiss Me Kate | Ann Miller 
和舞王佛雷亞斯坦合拍過不少歌舞片的ann miller 2004年過世,活了八十歲.
這是她在Kiss Me Kate一片中經典演出,我個人認為歌舞片史最性感的一齣.

看過此片不久,我在看穆荷蘭大道時覺得片中那名詭異老婦覺眼熟,回看字幕才知是她,這期間一隔已半世紀.
她是公認歌舞影史踢步最快的舞者;其經紀人宣稱她一分鐘可踢五百下,沒人認真算過,但大家都信了;因為舞步迅捷確實無人能及.
https://youtu.be/WS_YAKZH3lw
<iframe width="854" height="480"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WS_YAKZH3lw"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福寺有人讚之曰乃京都楓名所之首.

但縱然名氣如此之盛,我只看過一部電影是以此寺當背景的.

那是"初秋",(近年來癡迷於改編名家小說的)原田真人拍的第一部井上靖小說改編電影.

原名"凍之樹"的短篇,據說是井上靖夫子自道的親身經歷;講一半百老人與其故友千金的忘年之戀.

東福寺的身影於此片中佔據巨大,可惜都是盛夏風情,要是挑在金秋時節,這片氛圍不知會瀲灩幾倍?
(不過若看過此寺秋楓盛況,當可意會欲在這個大旺季占地拍上幾月乃不可能)

松原長平(役所廣司飾)是與女兒相依多年的酒廠老板鰥夫;在女兒出閣的那一刻忽覺孤然一身,不免就思索起入老該如何勉渡殘生的這切身課題了.

心既旌動,於是乎,一連串事件如泥沙紛下,便演變出一場他始料未及的黃昏之戀...

役所事業一帆風順,日漸放手過著半退休生活,於是頻頻往返兩京,蒐羅珍寶古玩/過得很雅痞;也因而重逢了十餘年前少女期曾寄居其家的vaco(中越典子飾).

vaco的個性與出身很是出人意表;她與其父反目而出走數年,靠在時尚酒吧賣色相掙生活,夜晚是塗龐克妝/穿比基尼,於酒巴通宵達旦地於肆應各式酒客的特種行業女子;
白天則攸忽一變,成了穿梭於古藝坊與文人雅客對語論藝的古雅仕女;寄宿在東福寺過著如古人化身的隱士生活;得空就織布彈琴/傳承京都古藝.

她纏上松原,不容其推拒的理由居然是:『她都能與七八百年的古寺怡然相處了----你才年近花甲何足道哉?!』

妙矣!!


片中有一幕,是vaco於東福寺主持了一個電影講座;選播的兩段戲中戲正是小津安二郎《晚春》一片中父女於女兒出閣前最後一回京都旅行的場景:先是父女同觀了一場能劇;
繼之, 再跳到尾幕父女於古剎石道默默走著,女兒忽然走離父親身側,看似要分別,卻又隔得老遠與父親亦步亦趨的那經典的場景.

哎呀,看得我心領神會,會偏喜"初秋"這片子,或許是此片的既濃又輕/雖綺而素/乍看若無雜質卻又泛滿了異色禁忌的氣息,但導演也愛我愛的這些老片片段,或許更迷人!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安夜睡前想看部日片消遣.

不經意翻到"昭和64"這部由橫山秀夫小說改編的電影;唉呦,真是好看!忙不迭地一口氣上下兩集全看完,子夜方休,破了近月來強迫早睡的戒....

先說三點感想:
一.昭和64年原來只有七天,昭和在第七天駕崩;隔日就改元"平成"了.(也曾走過那段歲月卻不曾太留意,記得那時應還沒去過日本,頻頻訪日也是後來去美商任職後的事了).
橫山厲害的一點就是將小說中的綁票撕票案設定的昭和死去的同一天,以致小縣城的殺童案件被舉世注目的歷史大事給淹覆...
而小說續後的發展又將強大張力糾結於警方的失誤與組織的腐敗與鬥爭...故而一個沉寂多年的殺童案竟然於即將過追索期的前夕竟然突然炸鍋,暗黑無比的真相正是這個故事澎湃鼓盪的魅力所在.

二,電影版卡司真是驚人:佐藤浩市、綾野剛、榮倉奈々、瑛太、三浦友和、永瀬正敏、吉岡秀隆、仲村トオル、椎名桔平、滝藤賢一、奥田瑛二、夏川結衣、緒形直人、窪田正孝,每個都是超級演技派的一線演員。
(連許久未見的鶴田真由都露臉了.)

三,案子發生於某58萬戶/182萬人口的小縣城;片頭的鳥瞰遠景極大地打上這些數據原來有所暗指:蓋受害者之父於警方早已棄案後仍咬住不放地獨力緝凶;兇手是怎麼找到的便與這數目有關.
在此也不破壞想找片一觀者的興致,總之,以東洋人之性格殊有可能....

影片去年於東瀛極賣座,據說上下兩集共破四十億日幣;而以五集改編的電視劇聲勢就差多了,但有人說相比電影其實更殊勝,晚上就找來看.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萊塢老牌女星莎莎嘉寶去世
 
匈牙利裔好萊塢女星莎莎·嘉寶因心臟病突發不幸去世,享年99歲。病發的嘉寶於往醫院半途離世。
嘉寶生前五年飽受重疾折磨,最嚴重的一回是2002年的車禍,使嘉寶局部癱瘓不得不以輪椅代步。

可惜她沒能迎來自己的百歲壽辰,只差兩個月又十幾天。

莎莎·嘉寶1917年生於布達佩斯,原名莎麗·嘉寶(Zsa zsa是小時的暱稱).天生麗質的她1936年當選匈牙利選美皇后(但稍後因謊報年齡而失格),1941年隨已離婚的母親投靠在美國的姊姊,並往好萊塢發展。
之後共出演七十多部電影,代表作不多,唯《莉莉》、1952年版約翰赫斯頓的《紅磨坊》等。

相較演員的本職,讓莎莎·嘉寶更出名的是她的9次婚姻,及獵男與珠寶掠奪癖(她的名言之一:"I never hated a man enough to give his diamonds back.")。

她稱得上是憑戲外的私生活維持知名度和曝光度的好萊塢始祖。

BBC評論說:Zsa Zsa Gabor's greatest role was that of playing herself.
Although she appeared in more than 70 films, it was her many marriages and celebrity lifestyle that defined her.確屬允論!

有趣的是,她還把自己的傳奇經歷出版成書,如《如何引誘男人》、《如何保住男人》、《如何擺脫男人》等,書名聳動趣足。

嘉寶的前夫中不乏商業大亨:如希爾頓老闆康拉德·希爾頓等,也曾與前總統甘迺迪、法蘭克·辛納屈、史恩康納萊、李察波頓傳過緋聞。
莎莎·嘉寶還曾創造過一項紀錄,她在1982年同男演員Felipe De Alba結婚一天即宣告離婚。

她的猶太富婆老母曾勸她說:"You don't have to marry every man you sleep with,"
猜嘉寶怎麼答的: "it was because she "never stopped being a Catholic at heart".
(她媽雖是猶太人,但為便於布達佩斯貴族圈出入,讓三個女兒全信天主)

2002年11月27日,莎莎·嘉寶搭乘由她的髮型設計師所駕轎車在日落大道撞上電桿。坐前座的莎莎嘉寶沒繫安全帶,因此傷勢嚴重,頭部受傷、多處骨折以及割傷、瘀傷。
之後2005年又因動脈阻塞引發中風。2010年嘉寶因摔床,動了髖關節置換手術。2011年她的右腿截肢,避免壞疽擴散,此後成醫院的常客。99歲生日剛過兩天就因為肺部感染而住院。

晚年的她更是官司頻仍,幾乎與入院次數有得拚,有回還因辱警被判入獄三天,但法官體恤,還準她將牢房布置豪華如高級套房.她還告過與希爾頓所生的女兒,說她詐財,總之,其人風波特多.

這位匈牙利女星最為人難忘的,也是她演出時的註冊商標,就是她雖定居好萊塢超過半世紀,但仍保留濃濃的匈牙利口音,以她貴族的風度甜膩十足地對她在片中遇著的所有男人說:“dahling"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聽行家說演技的最高境界是"連背影都能演戲"
電影看多了,真發現有些戲精是會用背影演戲的(譬如梅姨便火花四射/很厲害).

至於華語片,花樣年華更是個典範了,看這片中的張曼玉和梁朝偉,簡直顧盼生姿/遊曳間無處不是戲了....
https://youtu.be/fIgU9aNpb9k
<iframe width="352" height="264"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fIgU9aNpb9k"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澤雅美4天走訪平溪、日月潭等地,出動日本首席廣告導演後藤匠平及一流製作團隊來到台灣拍攝,宣傳廣告預計將於11月中下旬於日本首播;而長澤雅美本人也很期待能透過自己的介紹,讓更多日本朋友來到讓她感到溫暖的台灣。
沒猜錯,廣告片有東洋味,果然是日本導演操刀.
AOI Pro. 企画演出部 後藤匠平(33);他本人也是寫真家
另觀其作,個人風格印記鮮明.
https://youtu.be/b1zoYbLbQwY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b1zoYbLbQwY"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