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賞析 (1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480692.jpg">


好萊塢明星照(英文說法:hollywood glomour photography of golden era)是泛稱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好萊塢明星宣傳照.
時間剛好與黑色電影(film noir)流行期重疊----基本上都是受了德奧表現主義劇場影響的產物.
(這兩者是有密切的相關連,但黑色電影這題目有點大且留待以後再談.在此先聊前者.)

在傳媒全仰仗平面報刊的上世紀初,明星照的重要性遠非今日影迷所能想像---幾乎可這麼說:那些照片的重要性,甚至遠逾影片本身---是型塑明星魅力,甚至用以辨識影片風格與品質的唯一工具....
和葛麗泰嘉寶同期的影星louise brooks即是如此說:
"when you think of it,what people remember of those stars is not from films,but one essential photograph.....when I think of Garbo,I do not see her moving in any particular film.
I see her staring mysteriously into the camera.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I've seen her in films,that is how I always see her.She is a still picture---unchangable."
(影迷追憶起明星的昔日印象,其實全來自電影的宣傳照,而不是影片本尊---比如我回憶起嘉寶時,我幾乎不記得她在影片中流連的倩影,卻腦海裡卻始終儁刻著她以幽秘眼神望向照相機的某張照片....
她就是照片裡的那個樣子----一張定照---永遠定格著!!)

好萊塢片廠對明星照的魅力與定位早有所知---也因此於一開始即聚焦於女明星----他们的精明盤算:是全力拉攏女性觀眾,因為:"When you've got a picture women want to see,the man will have to go along.
A woman can always keep a man away from a picture that attracts only him."
(女性鍾愛的片子---男伴不得不跟來;而女生偏偏又最排斥那類只吸引男生的影片)

正因如此,好萊塢明星照其實不單純是劇照;好萊塢有一套制式手法----千方百計溶入各項流行要素:從華麗的社會時尚到最前衛的打扮---由各個角度來精心妝點女明星---以吸引女影迷的注目.
但一項莊重的前提則是:這一切的精巧設計必得建基於romantic這主題上....
米高梅的影片--一言以譬之:即是"ROMANCE".
作為明星照開山祖--不用說---它製作的明星照正是圍繞此訣的業界典型:GRETA GARBO/LILIAN GISH/JOAN CRAWFORD/NORMA SHEARERMARION DAVIES等大明星奇花異卉/大展光華的畫面....
即乃上世紀前葉新大陸最引人的景觀了.
這些照片於七八十年/乃至百年後的今日看來----不僅不退時,甚且有種光華四射的獨特魅力----簡言之,那是強烈個性與明星光環微妙揉合的化學效應;而照片中以黑色電影手法所醞釀的戲劇性光影對比也起了特殊的作用...
當然,那時的照片都是用攝影史上最高規格的大底機(八乘十或十一乘十四玻璃底片);畫質如同剃刀般清晰剔透更是一大要素.
不過,那時的好萊塢片廠制活躍著一批如GEORGE HURREL/C.S.BULL/LASZLO WILLINGER乃至如RUTH HARRIET LOUISE這類創造力無比充沛的攝影巨匠,或許是更具關鍵的.
對照片,如同電影,我是抱持復古觀的.器材越進步,人文意涵卻相對倒退----五顏六色也未必比單純的灰黑色階能表達更多的情緒與感動.
這篇短文權且充做引言,下幾篇我會略述好萊塢明星照簡史,並介紹其技術特徵和拍照手法等等.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gerebert greatmovies fulllist















.Great Movies.





The Big Red One (1980)決死突擊隊



Cat People (1942)豹人



Days of Heaven (1978)天堂歲月



Double Indemnity (1944)雙重保險



Playtime (1967)



Ugetsu (1953)雨月物語



The Rules of the Game (2006)遊戲規則



Night Moves (1975)夜行客



12 Angry Men (1957)十二怒漢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2oo1年太空冒險



The 400 Blows (1959)四百擊



8 1/2 (1963)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1939)羅賓漢



After Dark, My Sweet (1990)



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純真年代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1972)天譴



Ali: Fear Eats the Soul (1974)恐懼吞噬心靈



Alien (1979)異形



All About Eve (1950)慧星美人



Amadeus (1984)阿瑪迪斯



Amarcord (1974)阿瑪柯德



Annie Hall (1977)安妮霍爾



The Apartment (1960)公寓春光



Apocalypse Now (1979)現代啟示錄



The Apu Trilogy (1959)阿普三部曲



Atlantic City (1980)大西洋城



Au Hasard Balthazar (1966)



Au Revoir, les Enfants (1987)



The Band Wagon (1953)篷車隊



The Bank Dick (1940)





The Battle of Algiers (1967)阿爾及利亞戰爭





The Battleship Potemkin (1925)波坦金戰艦





Beat the Devil (1954)打擊魔鬼





Beauty and the Beast (1946)美女與野獸





Being There (1979)





Belle de Jour (1967)青樓怨婦





The Bicycle Thief (1949)單車失竊記





The Big Heat (1953)





The Big Sleep (1946)
夜長夢多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國家的誕生





Blowup (1966)春光乍洩





The Blue Kite (1993)藍風箏





Bob le Flambeur (1955)





Body Heat (1981)體熱





Bonnie and Clyde (1967)我倆沒有明天





Breathless (1960)斷了氣





Bride of Frankenstein (1935)科學怪人的新娘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桂河大橋





Bring Me the Head of Alfredo Garcia (1974)驚天動地搶人頭





Broken Blossoms (1919)





Cabiria (1914)





Casablanca (1942)北非諜影





Children of Paradise (1945)天堂的小孩





Chimes at Midnight (1965)午夜鐘聲





Chinatown (1974)唐人街





A Christmas Story (1983)





Chuck Jones: Three Cartoons (1953-1957)





Citizen Kane (1941)大國民





City Lights (1931)城市之光





The Color Purple (1985)紫色姊妹花





The Conversation (1974)談話





Cries and Whispers (1972)哭泣與耳語





Crimes and Misdemeanors (1989)罪與罰





Crumb (1994)





Dark City (2005)





Day for Night (1973)日以作夜









The Decalogue (1988)十誡





Detour (1945)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1972)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Do the Right Thing (1989)為所欲為





Don't Look Now (1974)





Double Indemnity (1944)雙重保險





Dr. Strangelove (1964)奇愛博士





Dracula (1931)吸血鬼





Duck Soup (1933)鴨羹





E.T. --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The Earrings of Madame de... (1953)





Easy Rider (1969)迷幻車手





El Norte (1983)





The Exterminating Angel (1962)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1928)





Samurai Rebellion (1967)
奪命劍




Fanny and Alexander (1983)芬妮與亞歷山大





Fargo (1996)冰血暴





Faust (1926)浮士德





The Films of Buster Keaton (1923)





The Firemen's Ball (1968)消防員的舞會





Fitzcarraldo (1982)





Five Easy Pieces (1970)





Floating Weeds (1959)浮草





Forbidden Games (1952)禁忌的遊戲





Gates of Heaven (1978)天堂之門





The General (1927)將軍號





The Godfather (1972)教父





Goldfinger (1964)金手指





Gone With the Wind (1939)亂世佳人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8)黃昏三鏢客





GoodFellas (1991)四海好傢伙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1964)馬太福音





Grand Illusion (1937)大幻影





The Grapes of Wrath (1940)怒火之花





Grave of the Fireflies (1988)螢火蟲之墓





Great Expectations (1946)聖誕鐘聲





Greed (1925)





Groundhog Day (1993)





A Hard Day's Night (1964)一夜狂歡





Hoop Dreams (1994)灌籃夢





House of Games (1987)





Howards End (1992)





The Hustler (1961)江湖浪子





Ikiru (1952)生之慾





In Cold Blood (1967)冷血





Inherit the Wind (1960)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風雲人物





Jaws (1975)大白鯊





JFK (1991)刺殺甘乃迪





Jules and Jim (1961)夏日之戀





Juliet of the Spirits (1965)





Kind Hearts and Coronets (1949)愛心與冠冕





King Kong (1933)金剛





Army of Shadows (1969)影子軍隊





L'Atalante (1934)亞特蘭大號





L'Avventura (1960)
情事




La Dolce Vita (1960)
生活的甜蜜




The Lady Eve (1941)
伊芙夫人




The Last Laugh (1924)





The Last Picture Show (1971)
最後一場電影




Last Tango in Paris (1972)
巴黎最後的探戈




Last Year at Marienbad (1961)去年在馬倫巴





Late Spring (1972)晚春





Laura (1944)羅蘭秘記





Lawrence of Arabia (1962)阿拉伯的勞倫斯





Le Boucher / The Butcher (2003)





Le Samourai (1967)午夜殺手





Leaving Las Vegas (1995)





Leolo (1993)





The Leopard (1963)浩氣蓋山河





The Life and Death of Colonel Blimp (1943)





The River (Le Fleuve) (1951)





The Long Goodbye (1973)漫長的告別





M (1931)





The Maltese Falcon (1941)梟巢喋血戰





The Man Who Laughs (1928)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諜海亡魂





Manhattan (1979)曼哈頓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79)瑪麗布朗的婚姻





McCabe & Mrs. Miller (1971)花村





Mean Streets (1973)殘酷大街





Metropolis (1926)大都會





Mon Oncle (1958)我的舅舅





Moonstruck (1987)月暈





Mr. Hulot's Holiday (1953)霍洛先生的假期





The Music Room (1958)





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俠骨柔情





My Dinner With Andre (1981)與安德烈晚餐





My Fair Lady (1964)窈窕淑女





My Life to Live / Vivre sa Vie (1963)





My Neighbor Totoro (1993)龍貓





Nanook of the North (1922)北方努亞克





Nashville (1975)納許維爾





Network (1976)螢光幕後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1955)





Nights of Cabiria (1957)卡比利亞之夜





Nosferatu (1922)
吸血鬼




Notorious (1946)美人計





On the Waterfront (1954)岸上風雲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飛越杜鵑窩





Orpheus (1949)奧爾菲





Out of the Past (1947)漩渦之外





Pandora's Box (1928)





Paris, Texas (1984)巴黎德州





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 (1928)聖女貞德





Paths of Glory (1957)光榮之路





Patton (1970)巴頓將軍









Peeping Tom (1960)





Persona (1966)假面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歌劇魅影





Pickpocket (1959)扒手





Picnic at Hanging Rock (1975)懸崖上的野餐





Pinocchio (1940)木偶奇遇記





Pixote (1981)





Planes, Trains and Automobiles (1987)





Playtime (1967)





The Producers (1968)製作人





Psycho (1960)驚魂記





Pulp Fiction (1994)





Raging Bull (1980)蠻牛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法櫃奇兵





Raise the Red Lantern (1990101)大紅燈籠高高掛





Ran (1985)亂





Rashomon (1950101)羅生門





Rear Window (1954)後窗











Red River (1948)紅河谷





The Red Shoes (1948)紅菱豔





Rififi (1954)男人的爭鬪





The Right Stuff (1983)太空先鋒





Ripley's Game (2002)魔鬼雷普利





Romeo and Juliet (1968)殉情記





The Rules of the Game (1939)遊戲規則





Safety Last (1923)最後安全





Santa Sangre (1989)





Saturday Night Fever (1977)周末夜狂熱





Say Anything (1989)





Scarface (1983)疤面人





The Scarlet Empress (1934)紅色女皇





Schindler's List (1993)辛格勒名單





The Searchers (1956)搜索者





The Seven Samurai (1954)七武士





The Seventh Seal (1957)第七封印





Shane (1953)原野奇俠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The Shining (1980)閃靈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沉默的羔羊





Singin' in the Rain (1952)萬花嬉春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7)白雪公主





Solaris (1972)飛向太空





Some Like It Hot (1959)熱情如火





Star Wars (1977)星際大戰





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火車怪客





Stroszek (1977)





A Sunday in the Country (1984)鄉間的一日





Sunrise (1928)日出





Sunset Boulevard (1950)紅樓金粉





The Sweet Smell of Success (1957)成功的滋味





Swing Time (1936)搖擺年代





A Tale of Winter (1992)冬天的故事





Taxi Driver (1976)計程車司機





The Terrorist (2000)





The Dead (1987)逝者





The Thin Man (1934)瘦子





The Third Man (1949)黑獄亡魂





This Is Spinal Tap (1984)





Three Colors Trilogy (1994)奇士勞斯基紅藍白三部曲





3 Women (1977)
三女性




Tokyo Story (1953)東京物語





Top Hat (1935)





Touch of Evil (1958)





Touchez Pas au Grisbi (1954)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1948)碧血金沙





Trouble in Paradise (1932)





Ugetsu (1953)雨月物語





Umberto D (1952)風燭淚





Un Chien Andalou (1928)





Unforgiven (1992)殺無赦





The Up Documentaries (1985)





Vertigo (1958)迷魂記





Victim (1961)





Walkabout (1971)





West Side Story (1961)西城故事





The Wild Bunch (1969)日落黃沙





Wings of Desire (1988)柏林穹蒼下





The Wizard of Oz (1939)





Woman in the Dunes (1964)沙丘之女





A 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 (1974)





A Woman's Tale (1992)





Woodstock (1970)
伍茲塔克音樂節








Written on the Wind (1956)





Yankee Doodle Dandy (1942)勝利之歌





A Year of the Quiet Sun (1984)





Yellow Submarine (1968)黃色潛水艇





Yojimbo (1961)大鏢客





Rebel Without a Cause (1955)養子不教誰之過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電影>



john fowles這小說層次如許豐富----單保留其故事梗概與主要人物性格-----無非只製造一俗庸的古裝愛情故事.



幸虧掌舵的是英國新浪潮大將卡爾.賴茲和諾貝爾獎劇作家哈諾.品特.



他倆的絕妙手法是採用第一種結局當故事主線---去除旁支的全知敘述觀點;不再刻意強調書中的存在主義哲思....



而集中火力於:原書中以現代思惟對映維多利亞風土人情的設計.



遂以戲中戲的方式-----由兩位男女主角詮釋雙重人物;形成現代與古代雙線平行的套尾結構.



也就是說將全知旁述觀點具體化/視覺化----一方面古裝故事線逐步推衍,而扮演莎拉和史密森的兩名演員的現實生活也穿插串入...



形成兩組生活/兩樁愛情----現代與古裝的相互對照.



迥異社會情境和道德倫理觀----理所當然,呈現了不同的生活質感/對應方式/發展與結局....



時間與空間交互穿梭於同一銀幕----編導完全掌握此中能發揮的有機要素-----在古裝場景:



時間進行是趨緩是漸進的.....



空間處理:是由遠而近...由跟隨至前後趨近....由相隔兩端至逐一親近....乃至緊緊相擁----皆以極大的謹慎/長久的醞釀來呈現其對比...



譬如開場的"長堤"一景---既詩意又鮮明的意象:即是堤防兩端的綿延距離...兩人遙相以對.



再次之,幽林初會的第二次邂逅---場面調度更是精細已極----用象徵地位差距的好幾個短鏡頭,來對襯彼此的情境及心思.



至於最後相會的湖景---兩人撐舟穿越幽幽暗隱的橋洞....忽地一迴身,眼前已是豁然開朗的廣寰湖面---光燦絢爛/日照晃耀;小舟隨即沿陽光亮處逐漸淡去....化成融入遠景的小點.



暗示了莎拉兩人永結同心的圓滿終局.



而現代場景的安娜與麥可----他们的婚外情----一開始便以閃現的突兀方式出現---時間非常短暫/場景非常紛亂.



相對於古裝戲的委婉漸進/燉鍋式的醞釀---現代場景的這兩人---一開場即是原始直接的床戲---濃烈猛發而倉促;但旋即被打斷...



這種模式即成了兩人偷情的典型節奏---在拍戲中相愛/於間隙中偷歡----走走停停/斷斷續續;始終不完整...更始終不圓滿.



給予觀眾某種短暫/不安/煩擾的感受....



在空間處理上----兩人更是越隔越開---除了距離----還有大量湧入的各項干擾---工作劇組/聚餐友伴/舞會人群.....一個個亙入....到最終安娜不辭而別....



麥可只能隔窗遙望.....眼睜睜看她消失於生命之外.







古裝戲與現代戲如此迂迴深邃的對比,是此片匠心獨運之處---而開場戲尤其精妙,允為戲中戲罕有的典範(戲短而蘊涵深厚/而餘韻邈邈.....並第一時間道盡此片前衛的本質)---頗值大書特書:





片頭字幕方落,首先是:莎拉黑衣蒙面的特寫....鏡頭略拉出---露出化粧鏡和造型師的側影....攝影機擺在左側.



場記/道具師,人聲雜沓;意謂此乃拍片現場.



接著,導演"action"開拍聲響,莎拉轉身遞走鏡子,旋即走向前方....此時鏡頭拉遠,現出海港的全景以及近處紛亂躲開的劇組人員...



莎拉越走越遠...鏡頭越拉越高...氣氛突然轉為肅穆冷寂,此時以低弦襯底的配樂亦高亢揚起....配合著畫面中已裁淨的古樸海港/蜿蜒長堤的畫面



觀眾旋即墮入維多利亞情調的某種詩意的想像(渾然忘卻開頭拍片現場的提示)....



鏡頭轉為用DOLLY跟攝,莎拉逐漸走近...露出神秘幽怨的神色.....由正面閃過又逐漸遠去...



鏡頭拉高拉遠....最終莎拉成了堤防盡處佇立的遠影.....



鉛灰的天空/暗鬱的海面/拍岸的大浪....霎那間構成了一團蒼涼蕭瑟的氛圍....



也迅即完成了現實時空與戲劇時空的轉換.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Complete List - ALL-TIME 100 Movies - TIME Magazine























A - C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1972)天譴 荷索



The Apu Trilogy (1955, 1956, 1959)阿普三部曲 薩耶斯雷



The Awful Truth (1937)



Baby Face (1933)



Bande à part (1964)



Barry Lyndon (1975)亂世兒女 庫柏里克



Berlin Alexanderplatz (1980)



Blade Runner (1982)銀翼殺手 RIDLEY SCOTT



Bonnie and Clyde (1967)我倆沒有明天



Brazil (1985)巴西



Bride of Frankenstein (1935)科學怪人之妻



Camille (1936)茶花女



Casablanca (1942)北非諜影



Charade (1963)謎中謎 史丹利杜寧



Children of Paradise (1945)天堂的小孩 阮華(雷諾瓦)



Chinatown (1974)唐人街 羅曼波蘭斯基



Chungking Express (1994)重慶森林 王家衛



Citizen Kane (1941)大國民 奧森威爾斯



City Lights (1931)城市之光 卓別林



City of God (2002)



Closely Watched Trains (1966)



The Crime of Monsieur Lange (1936)朗吉先生的罪行



The Crowd (1928)群眾 金維多





D - F

Day for Night (1973)日以作夜 楚浮



The Decalogue (1989)



Detour (1945)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1972)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布紐爾



Dodsworth (1936)孔雀夫人 威廉惠勒



Double Indemnity (1944)雙重保險(雙倍理賠) 比利懷德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1964)奇愛博士 庫柏里克



Drunken Master II (1994)醉拳2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ET 史匹柏



8 1/2 (1963)八又二分之一 費里尼



The 400 Blows (1959)四百擊 楚浮



Farewell My Concubine (1993)霸王別姬 陳凱歌



Finding Nemo (2003)



The Fly (1986)



G - J

The Godfather, Parts I and II (1972, 1974)教父一二集 柯波拉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黃昏三鏢客(荒野大鏢客第三集)



Goodfellas (1990)四海好傢伙 史柯西斯



A Hard Day's Night (1964)一夜狂歡 李察賴斯特



His Girl Friday (1940)星期五女郎 霍華霍克斯



Ikiru (1952)生之慾 黑澤明



In A Lonely Place (1950)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



It's A Gift (1934)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風雲人物 FRANK CAPRA





K - M

Kandahar (2001)



Kind Hearts and Coronets (1949)愛心與小帽



King Kong (1933)金剛



The Lady Eve (1941)伊芙夫人 PRESTON STURGE



The Last Command (1928)



Lawrence of Arabia (1962)阿拉伯的勞倫斯 大衛連



Léolo (1992)



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03)魔戒



The Man With a Camera (1929)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諜海亡魂 約翰法蘭克海默



Meet Me in St. Louis (1944)相逢聖路易 文生明尼利



Metropolis (1927)大都會 弗立茲朗



Miller's Crossing (1990) 柯恩兄弟



Mon oncle d'Amérique (1980)美國舅舅



Mouchette (1967)慕謝特 RENOIR





N - P

Nayakan (1987)



Ninotchka (1939)



Notorious (1946)美人計



Olympia, Parts 1 and 2 (1938)奧林匹亞



On the Waterfront (1954)岸上風雲 伊力卡山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



Out of the Past (1947)漩渦之外



Persona (1966)假面 柏格曼



Pinocchio (1940)木偶流浪記



Psycho (1960)驚魂記 希區考克



Pulp Fiction (1994)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開羅紫玫瑰 伍迪阿倫



Pyaasa (1957)

Q - S

Raging Bull (1980)蠻牛 史柯西斯



Schindler's List (1993)辛格勒名單 史匹柏



The Searchers (1956)搜索者 約翰福特



Sherlock, Jr. (1924)



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 (1940)街角商店



Singin' in the Rain (1952)萬花嬉春 史丹利杜寧



The Singing Detective (1986)



Smiles of a Summer Night (1955)夏夜微笑 柏格曼



Some Like It Hot (1959)熱情如火 比利懷德



Star Wars (1977)星際大戰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1)慾望街車 伊力卡山



Sunrise (1927)日出



Sweet Smell of Success (1957)



Swing Time (1936)





T - Z

Talk to Her (2002)悄悄告訴她



Taxi Driver (1976)計程車司機 史柯西斯



Tokyo Story (1953)東京物語 小津安二郎



A Touch of Zen (1971)俠女 胡金銓



Ugetsu (1953)雨月物語 溝口健二



Ulysses' Gaze (1995)



Umberto D (1952)風燭淚 狄西嘉



Unforgiven (1992) 克林伊斯威特



White Heat (1949)白熱



Wings of Desire (1987)慾望之翼 文溫德斯



Yojimbo (1961)大鏢客 黑澤明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0年代,在全台各大學校區,曾流行過好幾年地下戲院(MTV前身)的熱潮...



那是1975年---sony家用錄影機(beta cassette-video recorder)石破天驚的出場---捲起後電視時代嶄新影片觀看型態(化被動為主動)的後續風暴....



這種地下戲院的主流---後來發展成以後的MTV.



營業形態是:一百元入場,依店家排定的片單/輪時看片;或許兩片同映,或許一天輪牌個七八片的不同片目....



台大商圈的"跳蚤屋"和"影廬"就是其中的典型.



但某種變型則是挺特殊的"錄影帶餐廳"---通常是某些西餐廳會架部20吋電視(這可是那時CRT電視最大的尺寸了)...



播些劇情片或片集用以廣徠客人,



而有些生意鼎盛的自助餐廳,居然也不怕客人黏屁股地使出此奇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各大學校門口,捉對廝殺的四五家自助餐廳,於用餐時刻就不約而同祭出這殺手鐗.



於是乎,貪慕此道的影迷,用餐前無不探首接耳....不觀菜色只睇螢幕---看哪部影片對味就往哪兒挪.....



那些年頭,類似我等這類電影饕客,因此吞噬了不少這類的速食影片.





但不知是一心二用,還是要怪餐廳老板的壞品味?!....



總之,除了當時流行的"幕府大將軍"和"西部警察"等幾部影集...



於今仍記得在那場合看過印象深刻的影片只餘下兩三片:



一是john boorman的"神劍",另一則是至今猶覺餘韻邈邈的"法國中尉的女人"





"神劍"最近又重新看過---這是部現代手法的亞瑟王神話片---當年那淋漓盡致的暴烈張力與凜冽前衛味,隔了幾代,略有翻弱之感....



但"法"片則越看越有味,不僅導演手法遒勁而縝密;編劇HAROLD PINTER別出蹊徑的改編功力更有諸多供一再迴顧的妙處.



更重要的是,最近耽看英國現代文學史----對原著作家john fowles在文學史的定位及其博通深邃的文思有更深的認識.....



尤其是由存在主義哲學和二十世紀中葉盛行的解構主義的角度來解讀他的小說,



年少時囫圇吞的若干不解忽然有豁然開朗之感......



(這就好似大學時粗讀亨利詹姆斯----一團疑惑---總要在入不惑之年一再咀嚼才略有體會是一樣的.)



在此就把電影與小說分別對照,同時談談....





<小說>



john fowles這小說----時代設定在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



古雅娟秀的維多利亞文體;故事則是看似老掉牙的羅曼史----講一貧微女子高攀上某貴族男人的戀愛故事.



但作者意在言外---存心只用這故事的軀殼,蓄意解構傳統小說的常規.....



所以這小說很新潮地同時有三種不同的結局----筆者一面很認真營造某種擬古式/逼真如墮當年的情境...



一面又帶入一個纏綿悱惻的戀愛情節----完全是一副羅曼蒂克/低迴淺唱的VICTORIAN MOOD...



另一面,又很煞風景地大潑冷水...以二十世紀現代景觀頻頻對照....屢次破壞這類華美幻覺.



如此一熱一冷;一古一今;一感性一理性...的多線進行



挑戰讀者的慣性思惟,更連番脫軌/屢屢翻車,蓄意脫離傳統小說的常軌.



可想而知,將之改編成電影的難度,可又比一般小說難上百倍.....





小說故事的主軸:敘述史密森爵士剛繼承叔父的爵位與大筆遺產,前來沿海名勝萊德鎮探視其未婚妻,並籌備婚約的進行....



另一附帶目的:是想來探勘著名的考古名跡萊德堤----他以業餘地質學者的身份慣愛蒐集化石標本(當時之貴族,除了政途與軍職,是不屑參與其他俗世職業的;業餘學者身份大半是遮掩其無所事事之一面,虛偽之狀同其於後表現的愛情觀,有極巧妙的對襯).



如此,遂因緣湊巧遇著了一位被當地人蔑稱為"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女子---莎拉.





他倆邂逅的經過,非常之戲劇化(fowles採用了一個悠逸如風的維多利亞情景作開場,但語法卻是現代化而略帶反諷的)....





那時,史密森抵埠未久,在清冷幽淒的冬日午後,伴同其未婚妻在港畔長堤散步,遠遠看到一披黑色斗篷的女子,宛如入定雕像般於堤防的最深處望海遠眺.....



他一時興起,行去攀談....卻於女子受驚的回眸中,見到了一張他生平所見,最複雜/最幽怨/最千迴百折的女子面容.



這一偶遇,激引了他的無限好奇,遂數度藉機攀談,才漸漸查知此女子不比尋常的過去....





她名喚莎拉,是個無親無故的孤寒女子----受過相當教育,會音樂,善繪畫,是維多利亞新式教育體系下新興的知識女流.



目前暫乃棲身於某富戶任家庭教師.



她之所以受當地人蔑視,直呼其為法國中尉的女人-----是因數年前她曾為某法國軍官療傷,兩人後來有過親密交往;此事被鎮上諸人視作不軌,



而後來法國中尉終於始亂終棄/遠逸離去....遂更加重了她的憂傷與惡名.



於是乎她時常出沒于山徑海邊.....離群索居/不與人聞問.



如此這般,謠傳便越演愈烈:眾人皆謂她之所以流連於海濱山崖,乃是欲眺望法國中尉的歸來....



在史密森初遇莎拉的那時,她的原東家剛病故---擔著這惡名,她四處碰壁,最終總算被舊世家波坦尼夫人勉強收容.



頤指氣使的波夫人此舉非為憐憫,而是基於該鎮第一門庭的家風,深覺該擔起此義務去矯正此偏差女子的惡念.



遂以諸多屈辱之條件,強求莎拉須遵從:其中之一,即是限制她的外遊.



而其餘種種箝制措施,更使莎拉愈發壓抑和孤獨.....



在海堤遇到史密森前,她早存命運乖舛之念----深沉的失望,使她懷著隨沉隨浮的宿命感,任己虛空擺盪....



其後,接續數個場合,乍遇這卓爾不凡的他----使她突然失了平衡---像是闇暗的牢籠忽然射入一道曙光.....



突如其來的慰藉與解脫.....催促鼓舞了她殘存掙扎的勇氣----於是乎連番糾纏/藉機吐訴....盡釋其千般委屈.





就史密森而言:應允與她的會晤,當初全出之好奇----見莎拉如此坦白/全盤傾訴,始則驚愕,繼則大大引動憐香惜玉的心思....



但史密森根深柢固的男性沙文心態,不覺總流露一種居上施援的意態....



內心壁壘深築的階級樊籬,也下意識地阻絕著對她暗地滋長的愛意,



而更巨大的障礙:則更有對莎拉貞德的疑慮....以及他本身悔婚會引發的道德危機/社會壓力.



他衡量自己的處境:



未婚妻奧帝娜平庸/膚淺/勢利/無知...缺乏與他相配的高知識與好趣味.



莎拉則獨立特異/有個性/勇於追求....是新時代的女性,更有不可抗拒的性的魅力.





娶了未婚妻,或許合乎社會規範/貴冑傳統,但可預期的:卻將是墮入一灘婚姻泥淖,不會有任何幸福.



而莎拉既是他逐步認定的真愛,將她由惡意環繞的現狀拯出,也不啻是其本人道德昇華與維多利亞時代新思惟的完美展現...





但莎拉隱隱約約仍讓他有所不安.....除了法國中尉女人的陰影....他也嗅出莎拉的處處主動,似乎有玩弄其於指掌之中的陰謀....





就在史密森內心劇烈爭戰的當兒----一個突發事故,終於還是逼他攤了牌....





總之,莎拉似乎自蹈險境般,故意讓波坦尼夫人發現她違其禁令一再出遊----令她暴跳如雷,將之斷然辭退.



於是乎,莎拉走頭無路/淒楚欲絕地求助於史密森.....



求救信寫著:"秘密已露,身藏懸崖故舍,吾與絕望之間唯冀君一人"



字裡行間,似乎不僅強烈絕望,甚且有尋短之意...



這下子史密森遂遽然而起/義無反顧地奔赴莎拉的去處....並隱密地將之移往另一市鎮之宿處,形同秘密監護.





經這番周折,史密森已全然傾向莎拉;而兩人忽然分隔兩地,他倍感神不守舍----更因此確定他對她確有超脫垂憐的情意.



於是再度探視莎拉的當晚,他猶如潰堤般源源傾訴對莎拉的相思,而莎拉回報的則是毫無保留/毫不反抗的獻身.



史密森這時驚奇地發現她居然仍是處子之身!!



在這番纏綿當中,莎拉既盡現其柔弱之態,更揮發了誠之於中的真摯情感,令史密森深深感動----再也無絲毫猶豫地決定解除婚約.





在萊德鎮,史密森花了番心力終於卸脫婚約;這期間,那維多利亞禮教對悔婚的種種磨難和懲罰,對他當然是極度難堪.



但待他(冀望由莎拉的柔情獲取補償)-----急忙忙欲接回她時......卻愕然發現她早已不知去向.





史密森痛苦至極,完全不知所措----在孤立絕望中他只能離開故里,權且先躲開這漫天蓋地無所逃的難堪,



一面仍不死心託人查尋莎拉的下落.....





漫長的三年後,人在美洲的史密森終於接獲莎拉在大洋彼岸的消息----那是他的律師打來的電報.



原來莎拉飄然離去的這三年間,歷經艱辛----只為尋求自我實現的機會-----她的堅強和不屈不撓,總算有了豐碩回報.



她試過幾個工作,最後落腳在知名畫家rosetti處,以其敏銳美學素養,獲得主人的衷心尊重與賞識...



並藉助rossetti的人脈在藝文圈中聲名鳩起---不僅奠立風格別具的畫家地位,也有了獨立的豐裕生活.





正因為莎拉自覺已能謀取社會與人格的自立,而且在精神和情感上日趨成熟,她才決定將行蹤告知史密森.





史密森接訊後隨即急回----但心緒裡千迴百折----痛恨/怨懟/憐惜/深愛...以及割捨難去的相思與不解,



令兩人會面自不免是一陣激烈的爭持與究詰....



史密森慨言:"我為妳做出一切犧牲----妳差點毀了我!!"



莎拉則平靜回應道:"時至今日,方尋到我的生命我的自由."



語氣中慰藉自得遠凌乎對史密森的愧疚....



原來她之所以不告而別,是因為深感兩人地位的不平等----她不希望他是懷著自己乃犧牲者的受害心理與她結合.





於是史密森的洶湧怒氣,在莎拉的款款柔意下終於軟化.....



更令史密森喫驚的是:莎拉忽然退出房間,說要引見能化解兩人爭端的某位仕女....



而出現在他眼前的-----卻是一個麗容姣好的女童.



莎拉牽她的手,引到他身旁---平靜的說:"這是你女兒.".



史密森驚得簡直說不出話.....直直看入小女孩天真的臉龐,千般思緒突然如洪流湧入....



既感慨莎拉獨立自持的辛酸歲月....



也惋歎自己的始終蒙在鼓裡,而又東奔西走/虛擲光陰....



於是乎停駐史密森腦海裡的搜索煩苦與種種疑慮,於這一剎那間頓時風波定止/俱化無痕.





fowles之後也沒再交待他们這對悲苦鴛鴦的終局.



但讀者盡可樂觀想像-----這一對戀人終於和解....



應該會有完美的收場.





但這卻只是fowles設定三種結局的其一.



另一項結局則是:史密森始終沒原諒莎拉的棄之他去,更以受損的男性自尊,無法理解莎拉在他付出無比犧牲後,



而居然仍欲與他維持一冷淡/獨立之等距,遂洶洶厲責後....即反目別去.



而莎拉冷眼以觀----不多辯解/不加挽留...



於是兩人此別,一行東一向西,永成陌路....



故事結尾是:FOWLES一面渲染著史密森暮色中孤寂拉長身影的畫面....另一面則用著不祥的口吻預示史密森行將又浪跡天涯的今後宿命.



而莎拉成了時代先鋒的新女姓,永遠擺脫了舊傳統....





第三個結局則拉回他回到萊姆鎮欲作最後抉擇的那個場景.



fowles用嘲弄假設的筆法重新模擬史密森的心境另外又開拓了一條他可能會走的路----



也即:他對莎拉那股汹湧澎湃的的激情逐漸冷卻....心搖意動的他回復紈絝子弟的本性----一旦滿足肌膚之親的情欲,莎拉令他眩暈的神秘魅力,



無復如磁石般難分難解....



於是在踏入未婚妻家輝煌的門庭的那一剎那,他決定不再脫軌----回歸安穩的平日生活----那個或許一成不變,但絕對是無風無雨/悠逸的貴族社會.



他委託律師給了莎拉一筆豐厚的津貼---逃離了她/逃離了責任;也不啻遠離他與莎拉相配所可能開拓的無限可能....



(但這正是夾處於維多利亞十九/二十世紀新舊之交,無數所謂開明之士的夢幻與現實的殘酷差距了....



fowles於故事結語時這麼說!!)





小說的哲學與多層次意涵



這故事的梗概基本上已屬不凡;而深刻的心理分析與情境鋪陳,更早脫出一般小說之窠臼.



但原作者JOHN FOWLES的創作意圖其實遠為閎大深邃.



他是將此小說戲擬為所有維多利亞小說的範本---更擴而遠之泛及傳統小說.



蓋傳統小說家依其所感所見,在現實中抽取其題材,而後賦予這些材料以某種秩序.



在作者具絕對權威的虛擬世界中,有無比的敘事權/有完全支配讀者的威力.



亦即作者通過敘事權製造幻覺;而讀者則難以自拔/沉迷於此幻象世界.



FOWLES則處心積慮特意破壞這幻覺----正如開場時筆者已先提過的:他一面模擬維多利亞小説,一面隨時自我破壞...



主要出之三種途徑:



一.放棄絕對敘事權.他用三種不同結局來提醒讀者,這故事的各種可能性.



似乎作者也很謙卑地正和讀者打著商量:看哪種結局最合理?!



另一方面,則不忘喚醒讀者勿單方面信任小說的真實性---他是如此真誠地迎迓讀者進入小說的工廠,一一示範這產品的質地/



產品的工序.....總之,與其相信小說的真實,不如徹底審視其製造的過程.



二.岔入作者評論.這小說雖是第一人稱主述,但敘者卻完全不是書中人物---甚至更非故事同一年代之人.



他是由二十世紀的目光,回頭審視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風土人情.



但FOWLES又偶而讓這全知型的敘述者化身為故事中的人物----顯然FOWLES是故意讓這一切混混沌沌/似真若幻



以突顯小說的虛構本質.



三.製造文本短路.也就是把虛構文本和歷史的真實事件攪和成一團.



FOWLES將故事設定在達爾文發表物種原始論的同年,又一再引用達爾文言論於序首是一例....



而大畫家ROSETTI真實出現在莎拉的生活背景中,當然也是疑幻似真的鑲嵌---佐證莎拉存活於歷史的可能.



作者一再交換這類真幻交織的手法---即是先建構,繼之,隨即自我解構----用意即在點明:小說並非生活的重現.



同時更引導讀者深一步省思:語言是否也是種虛幻?---真實性是大大可疑的!!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 YEARS, 50 FILMS, ONE SPECTACULAR BOX SET





janus是羅馬神話的門神.



神像最特別的是有兩張朝向不同方向的臉----一張蓄鬚;一張光下巴.



分別代表日和月----也即象徵了歲月迢遞/過去與未來的遷變.



在羅馬漫長的帝國歲月中----這是個影響深遠的神祇.



民眾在播種之初/收獲之前必須祭拜.



延伸到後世,遂引用到出生與結婚式;乃至一切萬事之始---問卜禱福的對象.





對影迷來說,這個兩面神的標誌則有一個固定而單純的意義---那就是代表了藝術佳片的黃金招牌.



janus是由兩個哈佛大學生在1956年始創的,



始意,原只想引進美國罕見的歐洲藝術電影,供哈佛一帶高知識份子有開拓眼界之鑑.



遂在哈佛劍橋校區開設"BRATTLE THEATRE"---- 第一部放映的電影是柏格曼的"第七封印".



接著又在紐約開另一家"55TH STREET PLAYHOUSE".



就此開展了JANUS卓爾不凡的電影事業.



該公司於八O年代延展入HOME VIDEO範疇----LD影碟上"CRITERION"---大名鼎鼎的標誌即是其闖盪的成果.



去年剛歡度五十周年慶的JANUS用來與全球藝術影迷同歡的大禮,正是這套歷年精選集的五十片裝豪華集.



一套賣八百五十美元(AMAZON特價650美元)價錢不算低---不過這是份蠻有代表性的藝術片單



按圖索驥/幾乎羅蓋五十年最佳片精華....



片單如下:



ALEXANDER NEVSKY (1938)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ASHES AND DIAMONDS (1958)灰燼與鑽石



L'AVVENTURA (1960)情事



BALLAD OF A SOLDIER (1959)兵士的歌謠



BEAUTY AND THE BEAST (1946)美女與野獸



BLACK ORPHEUS (1959)黑色奧爾菲



BRIEF ENCOUNTER (1945)



THE FALLEN IDOL (1948)



FIRES ON THE PLAIN (1959)野火



FISTS IN THE POCKET (1965)



FLOATING WEEDS (1959)浮草



FORBIDDEN GAMES (1952)禁忌的遊戲



THE 400 BLOWS (1959)四百擊



GRAND ILLUSION (1937)大幻影



HÄXAN (1922)



IKIRU (1952)生之慾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1952)



IVAN THE TERRIBLE, 恐怖的伊凡

PART II (1958)



LE JOUR SE LÈVE (1939)



JULES AND JIM (1962)夏日之戀



KIND HEARTS AND CORONETS (1949)



KNIFE IN THE WATER (1962)水中之刀



THE LADY VANISHES (1938)貴婦失蹤案



THE LIFE AND DEATH OF

COLONEL BLIMP (1943)



LOVES OF A BLONDE (1965)



M (1931)



M. HULOT'S HOLIDAY (1953)賀洛先生的假期



MISS JULIE (1951)茱莉小姐



PANDORA'S BOX (1929)潘朵拉的盒子



PÉPÉ LE MOKO (1937)



IL POSTO (1961)



PYGMALION (1938)賣花女



RASHOMON (1950) RICHARD III (1955)羅生門



THE RULES OF THE GAME (1939)遊戲規則



SEVEN SAMURAI (1954)七武士



THE SEVENTH SEAL (1957)第七封印



THE SPIRIT OF THE BEEHIVE (1973)



LA STRADA (1954)大路



SUMMERTIME (1955)豔陽天



THE THIRD MAN (1949)黑獄亡魂



THE 39 STEPS (1935)國防大機密



UGETSU (1953)雨月物語



UMBERTO D. (1952)老人淚



THE VIRGIN SPRING (1960)處女之泉



VIRIDIANA (1961)



THE WAGES OF FEAR (1953)



THE WHITE SHEIK (1952)白酋長



WILD STRAWBERRIES (1957)野草莓



THREE DOCUMENTARIES

BY SAUL J. TURELL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陸運濤---南洋電影鉅子--東方的赫斯特?!



最近看著五六十年代邵氏/電懋老片DVD紛紛出籠,自不免越發緬懷年少時,在台南孔廟附近的金萬字舊書店大蒐"南國電影""銀河畫報""國際電影"的塵封往事....





當年,霧裡看花,對---邵氏與電懋對峙/邵逸夫與陸運濤兩大亨互別苗頭的半世紀前事蹟,只覺紛至沓來/五色繽紛,卻絲毫摸不清來龍去脈,



如今靠星馬港陸續流出的資訊也才一點一滴捕捉了若干面貌.....



基本來說:電懋起先遙居穩勝,而邵氏逆勢苦鬥....但最終的勝利者卻是後者,



這其中主要的關鍵:居然是兩大公司主事者的一早逝一長壽.



尤其是1964年十一屆亞洲影展諸多重量級人物墜機台中神岡的那場空難,算是既結束了一個影壇傳奇,但同時也開啟了另一個東方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這當中不能不認識的兩位影壇大亨----就是陸運濤和邵逸夫.



前者一生金玉輝煌/繁華燦爛,卻於一場(真相掩覆了數十年的)神秘空難中突然劃下終止符---尤其令人惋歎.



而他一手開創的電懋王國於他殞逝後迅即瓦解,乃自逐漸為後人淡忘則勿寧更令人扼腕.....



筆者向來有股考古癖----對四/五O年代的氛圍特有興趣-----在此就對當年邵氏和電懋的幾個中心人物略作素描...





   陸運濤----國泰機構首腦;電懋靈魂人物





陸運濤的一生經歷和美國的傳奇人物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頗有雷同之處.



.譬如他倆的父親都是白手起家,然後奇蹟般成為富可敵國的巨賈.



.赫斯特是由銅礦致富;陸家則以錫礦發跡.



.赫斯特建立起一綿延近百年的媒體王國;陸家則由十九世紀末發跡,至今仍是南洋各地基業龐大的產業巨擘.



.倆個開山祖都沒受啥教育,而卻盡力栽培第二代成光芒四射的知識菁英.



.最相似的----則是兩個家族都有個功敗垂成的電影王國---並靠此餘澤流芳後世.....



但最根本的差異也很明顯:



.赫斯特是個爭訟不斷/頗受非議的豪門....



(且先不提CITIZEN KANE 中影射的醜事----光說他惡名昭彰的三大事件:一.煽動美西戰爭二.於其旗下報刊挑撥種族歧視三.遊艇殺妻疑案即可見一斑)



.而陸家則由一代祖陸佑起,就是君子門第/好善樂施----時至於今,在星馬港各地以陸氏父子命名的路名校名屢見不鮮....(香港大學即其捐助)



陸運濤則更不僅是人見人誇的謙謙君子,也是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的罕見奇才.



他是劍橋大學文史碩士;自十三歲遊學起,一路上各項學藝榮銜即接踵而來:足球隊長;乒乓/羽球高手;跳高冠軍(紀錄且在瑞士某地高懸了三十年)



在歐陸留學期間且多人鼓勵他往體育發展,奧運金牌當指日有望...



後來是因傷了膝蓋方止.



但他充沛的精力隨即轉往叢林冒險----後來成了國際知名的生態學家以及馳名的鳥類專家兼攝影能手(至今在星馬各地猶有回顧展)



總之,此人之天才洋溢和多面性向,實乃上帝恩典----更別提其據稱超過一千萬英磅的龐大資產能隨心所欲發揮的能量與影響力了....



陸運濤排名老四,其父兄早逝,故陸家產業可說於其弱冠之年即落在其掌握:



財團規模實在嚇人:包括馬來亞銀行;馬來亞航空;國泰機構;無數個錫礦/地產/影院/娛樂場/船公司.....



但他之所以創辦電影事業卻完全出乎興趣-----也就是說他那天生的文藝青年脾性,在不堪龐大的商業運作逼壓與銅臭味薰染下,特意留出的透口氣的窗口.



不過他當初仍是由經營影院的祖業開始....



在承接香港永華影業的債務後,方正式開啟了以星加坡為總部,幅員廣及南洋港台的電懋王國....





陸長年受歐化教育,作風更是洋式---電懋一扯旗開張,聘用的全是西洋通/高知識份子,並全盤搬來了好萊塢的片廠制度.



他網羅香港著名文人宋淇----以其為核心,架構起編劇審核委員會;陶秦/王天林/易文/姚克/張愛玲...等名導名作家組合了黃金陣容企圖打造耳目一新的電懋招牌.



雄厚資金結合了當代最傑出的電影人才,令1960年前後的電懋遙遙領先香江所有的同業....



試列這個時期的卡斯陣容:



明星有:林黛/尤敏/林翠/葛蘭/李麗華/葉楓/李湄/丁皓/張仲文/王萊/蘇鳳/嚴俊/張揚/雷震/喬宏/田青



導演有:岳楓/陶秦/唐煌/易文/王天林



而相形之下,邵氏較具份量的惟獨:樂蒂/趙雷和李翰祥寥寥數人...即可知於此時兩大是有相當差距的.





電懋的盛世與衰微



由1953年登陸香港,至1964年陸運濤故世後瓦解,電懋實值上只短暫輝煌了十年,但它的存在,先是大舉網羅了一批優秀的編導演陣容,



並以移植自好萊塢的精良片廠制度,大資本/高產量地製作小資題材/庶民風味的影片(歌舞劇和家庭倫理劇)....旋即確立----好人氣/高賣座之香江第一片廠的黃金招牌....



不消說,更嚴重擠壓當時仍盛行於香港之諸獨立製片所的生存空間,這是以後由電懋獨大....接著邵氏繼起....終至整合成強大東方好萊塢的一大底蘊與影響.



但更重要地,電懋以其雄厚資金/強大競爭力處處逼壓邵氏,遂激起了邵氏的奮發意識和抗爭本領(1958年邵逸夫由前哨站的星加坡回帥香江即乃分水嶺);邵氏後來大引日援以及不惜代價與電懋大打雙胞片....



就是於逆襲中培植的求勝意志和戰鬥力的衍生.....



而那批電懋培植的優秀編導演陣容,以後不僅全數為邵氏吸收----成為香江影壇中堅,並一路開枝散葉造就台灣聯邦/國聯/中影諸多後續的影響(譬如西施/俠女/喜怒哀樂/龍門客棧等片)....



可説都是自陸運濤掀來的餘波盪漾----也因此,當時輿論聽聞陸墜機後,浩歎:香港電影從此倒退十年已矣.





陸運濤謎般的墜機疑雲



第十一屆亞洲影展,在1964年6月18日於當時四面楚歌的台北舉辦.



對亟需爭取朋友的當局來說----邵逸夫和陸運濤不僅是一再表明支持的老朋友;後者且剛發表聲明:



謂不僅在電影鼎力義助,且願在財務經貿與國府進一步密切合作....



故而兩人所率的龐大代表團,理所當然獲得國府最高規格的接待(風采且大大蓋過了難得同時應邀的威廉荷頓).



原定的迎賓方式----是頒獎式結束後,由當時最高電影官員---台灣省新聞處長親自帶隊率貴賓,赴台中看故宮國寶.



但邵逸夫臨時有事須返港;而陸運濤興致特高---想多繞個圈去花蓮太魯閣----這是他一向熱愛的自然風光---



遂決定威廉荷頓獨自直去台中---而所有台灣電影官員:包括省新聞處長/臺製廠長龍芳....則全程陪遊----先飛花蓮再轉到台中.



也就是這場轉折和莫名的巧合----讓這個五十人的巨賈高官隊伍剛好碰上了一場死亡之旅.





說起來,邵逸夫和威廉荷頓也算命大(荷頓1981年去世,邵則相當長壽,如今垂百歲而猶健在)......



而銜著銀湯匙出生的陸運濤,一生可謂常在頂峰----騰雲駕霧/無往不利----卻突如其來一場空難......



上帝忽然間鬆了手.....



輝煌人生就此灰飛煙滅....





     民航客機C-46死亡之旅:





這場空難當年空前震動,知者無數----但明瞭其嚴重影響者為數甚少-----而深切知曉其背後真相的恐怕更是鳳毛麟角....



政治上的影響:包括國府在南洋僑界失去一有力人士;陳納德的民航空運不止損失慘重,還與國府大生嫌隙此後即逐漸淡出台灣...





對影界的嚴重影響則是:



一.電懋隨即改組,沒多久就收攤---導致邵氏獨大----香港電影少了電懋那批西化書生/理想份子的制衡----大舉倒向俚俗的民俗題材與無所遮攔的商業導向.



二.有號召力的編導演人才全為邵氏宰制---從前百花齊放/互有競長的局面逐漸單調沉寂(註:這是筆者個人的揣想和觀察,非香港學界的定論,



---原因是我不喜邵氏中後期的風格----常常會想:要是電懋若還存在著?----邵氏還會如此獨沽一味/唬弄上菜麼?!)



三.台灣公營製片業跡近停頓---蓋主事者和決策人泰半偕亡---據說台製和中製的當年預算甚至發不出來----此後幾年也是一片凌亂....



四.國聯失去有力奧援,隨即停業(國聯短暫五年拍出的十九部電影,是台灣電影第一個黃金期:冬暖/西施/破曉時分/幾度夕陽紅即是其中雋品)





墜機始末:



1964年6/20這天下午,早上由花蓮轉來剛參觀完故宮珍藏的陸一行人在台中登機----陸當晚在台北圓山還有一個冠蓋雲集(嚴家淦院長預定出席)的回謝宴.



但飛機剛過豐原---就轟然一聲---墜落到鄰近神岡鄉,丘陵起伏的田地上...



機上五十多人無一生還.



在國共對峙那詭譎的氣氛中----稍一風吹草動即可能引來滿城風雨----更何況是這種空前災難?!



於是全台轟傳:這是匪諜預置炸彈---要製造島內恐怖氣氛---並順便除去陸運濤---這令中共頭疼的反共僑領云云.....



而台灣媒體界氣氛也很詭異....除了第二天,聯合報獨家登出一張隱約看得出挖空痕跡的洋文書殘跡照片外,幾無一家掌握到核心的消息....



這樣的滿天疑雲籠罩台灣全境....陰霾多日遲遲不開----終於由官方定了調....



調查結論是:駕駛不當---在大角度拉回航道時,失控墜落.



於是乎---風波暫息但民航空運可元氣大傷----不僅得天價理賠,商譽亦大損,於是乎由飛虎大隊名將陳納德所經營的這家美國民航



嚴正抗議----欲追究疑雲重重的真相----更不願替國府背黑鍋兼買單!!



這事也的確蹊蹺---蓋失事駕駛的殘軀上,據傳兩人都有槍傷---若如此,則先前謠言所說的匪諜之可能性便急遽升高了....



結果民航客運的抗爭於喧嘩一陣後終於還是認賠收山......



國府對這事件一個大悶鍋囫圇蓋住----一蓋就是四十年----就好像當年諸多白色恐怖般,要沒人挖,它就裝傻.....



除非有人追纏著窮究---是不可能主動澄清的.





      墜機事件的真相



墜機的真相於今天看來,是既不複雜/也無神秘(應該也和匪諜扯不上邊).



但因為是台灣史上第一樁民航劫機事件,這可就是國府最忌諱的痛腳----



當年之所以拼命掩蓋-----目的無非就是想保蔣介石的面子!!



畢竟,一邊是萬眾擁戴/國泰民安的蔣氏政權;另一邊則是罪不可赦/民不聊生的共產中國....



而居然會有人由正易邪/公然叛離----主謀還是蔣氏部隊鐵桶核心的海軍軍官?!



簡直是不可置信/不可原諒?!!



總而言之----這事影響民心士氣之嚴重,自不待言----全面封鎖---理所當然成國府唯一的對策.







那天到底發生了啥事??



這整個來龍去脈,得先由當時台灣境內唯一民航機:美國民航空運的來歷說起.....



事緣大陸淪陷後,有一批中國/中央航空的飛機成了無主物,滯留在香港.



國府覬覦這批財產而不便出面,便以飛虎大隊陳納德為人頭,標得這批以C-46機型為主的機隊...



未料國際官司曠廢時日---飛機空置太久,等真正到手早已多數銹壞-----這下子成了燙手山芋,只得全由陳納德吃下...



陳整修可用部份飛機後----勉強想到的解套方案,就是:在台灣開辦民航業務!!





這倉皇張羅的民航業務----由頭到尾---生意實在慘淡;當年的寶島根本窮得養不起民航線!



這些C-46飛機主要載的仍是軍公務人仕-----固定航線:是由澎湖飛到台南或高雄,歇一站,再續飛台中接客後,北往首都.



陸運濤這班死亡班機,正是由澎湖飛來,機上已坐著兩個海軍兵工廠勤務軍官的接駁客機.



四十年前的空航---別說簡陋的台灣,就連美國本土也不來安檢這套(約翰韋恩有部老空難片---乘客攜槍上機居然無人理會----足可為證)



這兩名海軍軍官就被有人看到上機時是人手一本厚重的洋文書.....舉止有異----據說兩人捨免費直航軍機不搭,



偏要購票上這線多轉了好幾站的客機.....



總之,事後回顧----怪異徵狀頗多----集合判斷起來:應該是這兩名軍官早有預謀,於台中起飛後劫機轉飛大陸....



但遇駕駛強力抵抗.....遂開槍玉石俱焚.





六o年代幾乎可說是二十世紀鬼影幢幢的十年;1963年有甘乃迪遇刺案;1968年有羅伯甘乃迪槍殺案.



都是草率結案,而疑雲四十年未散的世紀大案.



陸墜機一事相比之下實在簡單明瞭-----我相信不僅國府第一時間即掌握實情;而美方知道的更透徹....



蓋五/六十年代,CIA以西方公司為名在台灣大搞特務活動(範圍遠達港中菲中南半島)----據悉最先趕抵墜機現場,



收走證物的即是其幹員...



所以CIA不僅了然國府在玩啥把戲----諒必亦有默契與之大唱雙簧....



國府則毫無顧忌地全力開動宣傳機器,無所不用其極地掩飾其心虛.....



這是那個獨裁時代全面愚民的現象之一----大家在回顧那個有點遙遠/有點模糊....因而顯得美好的老電影時代,心裡得先有底的巨大陰影...





不過本文最主要仍在緬懷當年曾有過的:如陸運濤這類俊逸之士.



順便提醒一番曾輝煌發揮過影響的電懋這家公司的印象----幾乎都快被淡忘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邵氏電影"宋宮秘史":談貍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



五o年代凌波主演的宋宮秘史電影---重心是落在(正史上確實存在的)宋仁宗生母之謎;



但架構上,當然是偏向曲折離奇的民間傳奇風格----以迷離詭譎的情節來招徠普羅大眾.....



故事之荒誕不經/遠偏史實也就不難想像了----比如硬生生將原本毫無干係的包拯也扯了進來----



以成全這一代名臣(但實質上是民間吹捧出來的法曹圖騰)即是顯例.





關於這故事有兩類明顯不同的版本:



一是元代雜劇所敘:謂宋真宗之李宸妃首得皇子.....



而善妒之劉皇后封鎖此訊,並命宮女寇承御攜出此子欲行加害.....





寇宮女於心不忍但又徬徨無計....遂於原計劃欲加溺斃的橋邊戰慄徘徊..



此時相識的皇帝親信陳琳,適奉皇命外賞御禮,兩人遂合計將嬰兒藏入禮盒,帶與御弟楚王收養.





....若干年後,此子長成,楚王佯稱其子----帶入宮中謁見真宗.



萬不料劉皇后疑心如此之重一被她睹及此子酷似李宸妃的容貌後,隨即返宮拷問寇宮女....





寇內侍死守秘密而不惜撞柱殉身----這秘事終沒暴露.



而數年後楚王見時機成熟,委婉告之真宗.....苦無子嗣的皇帝驚喜不已遂立為太子.



此時劉皇后仍居正宮,真宗情知其妒---故而隱瞞不宣---且央之納為皇后養子...



而五年過後,真宗崩,太子繼位....即是宋仁宗.





仁宗即位後起疑其身世----遂由陳琳和盤說出----此時李宸妃早已謝世.



而皇太后名義上乃其母親,對之亦無可如何.....遂敬奉如常.



唯陳琳與楚王有迴護之功,大加封賞自不待言.



而已逝之寇宮女,忠義可感---故重起其墓,褒封為忠烈夫人.





至於電影所本乃出自京劇包公戲"貍貓換太子".



此時包公不僅由局外人升格為主事者,且一人多種身份---既是清正法曹/亦乃輔國大臣;



甚至跨刀,當起智計百出的刀筆師爺----無所不能-----大大滿足了小人庶民對公平法治的夢幻期望.



這個版本由包公出巡時被一陣怪風引到李宸妃落難處道起.....情節大家耳熟能詳...在此就不多敘.



而歷史真相又是如何呢?



這事得由真宗和他那來歷奇特的劉皇后說起:



劉皇后不僅是平民出身----而且是以再嫁婦身分,為當時仍為襄王的真宗所納.



她身世微寒,十三歲即草草嫁給一貧窮木匠,之後且淪落為浪民----一路由原籍四川,飄流至京師...



但至京師後境況更加惡化...就在山窮水盡---逼得其夫且逼其改嫁的關頭---



正巧襄王適在訪求小妾---條件是須富才藝----而劉娥剛好擅弄鼓樂---據云她起舞曼妙/秀逸玲瓏....



特有某種豔旎的風情....



這可能也是她備受青睞的底蘊.



總之,此事甚怪----堂堂皇嗣的襄王納一歷盡風霜的已嫁女子且寵愛不墬---



甚至在太宗得知將她攆出後他仍私下戀棧秘往---直至後來的立為正宮;十幾年恩遇始終不輟.....



更怪的是---她的木匠前夫,後來也跟入宮中,而且勒封主官/權勢不小.....



種種痕跡皆透露出真宗力求彌補的感激之情(或從另個角度懷疑--此中是否另有隱瞞)





真正緣故,傳統史家不可能明言,畢竟她終是皇統正后---筆者瞎猜:這可能跟她飄浪的那段歲月有所關聯...



由四川流落到開封的漫長旅程---對她的人生歷練/處事手腕或許會有極深刻的影響.



這證諸劉皇后在仁宗嗣位後曾垂廉聽政一大段歲月----頗有些鎮慑手段....



會否就是在那段長路飄零/浪跡歲月的江湖歷練?!---總之此中大有文章.





話又說回來----正因劉皇后不是等閒人物,才有後來這等偷天換日的膽大行動...



"宋宮秘史"電影中的李宸妃---仁宗生母----史上確有其人----她原本正是劉皇后的侍女,是尋常的宮女---



後偶因侍寢,懷了仁宗才進為才人.



而劉皇后久年無子,遂把襁褓中的仁宗奪為己子,並交與楊淑妃育養....



李宸妃不僅完全被剝奪親母的一切權利,也因此隔絕了與仁宗的一切接觸.



當時劉皇后勢大,這事就一直被隱瞞到仁宗即位,而李宸妃和劉太后先後故世後....



事緣仁宗生性純孝---在劉太后死後,仁宗號泣痛哭/食不下咽,遂令深知底細的楊淑妃一泄真情,



勸之曰:"其非帝母,帝自有生母"----這整個謎團方始揭露.....



仁宗當時的反應算是相當激烈----尤其聽過燕王滾火添油的啟奏謂:"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



立刻像翻了油鍋般大爆發---下令兵圍劉氏府第/聽候發落,接著大哭開棺/親自驗屍....



還好歷史真相畢竟不完全像小說戲劇那麼般惡意渲染----劉太后的確特意隔開仁宗母子,



但並無苛虐之舉(如電影所說令其孤寒目盲)更談不上故意謀殺.....



而說到底,劉太后也該得感謝宋代名相呂夷簡的深謀遠慮.



蓋李宸妃以四六之齡故世時,呂啟奏須厚葬---而劉則主依普通宮人儀禮治喪....



她是怕高規格儀禮會驚起仁宗的疑慮.



於是避開仁宗,責問呂夷簡:"一宮人死,汝提厚葬,莫非欲離間吾母子?!"



呂有備而來,從容答道:"太后若不慮及劉氏族人,臣自從汝議----惟若慮及族人,則喪事宜從厚"



這話一針見血---也算精明的劉太后當即一言驚醒....



於是旋即下詔以一品之禮安葬.而呂夷簡作為一代名相的縝密思維,則是私下再多裝了道保險----



不僅是厚葬----而且是以皇太后服飾裝殮,更用了最高檔的水銀棺.





這番折騰果然在幾年後仁宗開棺驗屍的那瞬間,發揮了絕大功效----從而避開了一場腥風血雨...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現在一年只回幾次的老家)--佳里--鹽分地帶最富庶的小鎮



在古早時,曾有過兩家極熱鬧的戲院.一家專演歌仔戲/新劇/馬戲等雜劇----眾名之曰:"舊戲園";



另一較時新的,則升格為專演電影,習稱之:"新戲園".



如此壁壘分明----自有不同擁眾------但舊戲園逐漸不敵,終於於七o年中歇業....



以及沒幾年後,不可免地完全拆除;



讓新戲園獨享了此後十年最後輝光....這又是後話了.







在電視仍絕無僅有的三四十年前,電影是鄉間唯一(更是至高無上的)娛樂.



而判斷一部電影賣座的指標,是放映天數;



普通片了不起一兩天就下片;賣座片則可上達五天/六天;



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翰祥''西施''上映時,全鎮兩個小學/一個初中/一所高中統統排隊去看,



(就像今天小學生的戶外教學一般----勾踐這人物以及其臥薪嘗膽的事績---是當年最政治正確的標竿);



想當然耳,映期就長了,記得好像持續了七天左右.



但破紀錄的,卻還是西片--''賓漢'',整整放了十天,門外的大招牌,那幾丈長的戰車看板於今



映像猶新..



各位猜''梁祝''映期多長?---史無前例的十四天,每天擠死人地塞滿了戲迷;



後來又追加了另一個十天的檔期.



當年梁祝盛況實在不可思議:凌波由港抵台時在松山機場萬人空巷的照片我還存在手邊,



當非今日戲迷所能想像.



當年初演時我有幸也參了一腳,但悲慘的氣息太濃厚.....絕非稚拙一小三生所能消受...



以至一切細節概屬模糊....



沒想長大在台中念興大時卻因緣際會被重映的"梁祝"迷了個半死...



那是大二暑假回家,漫長無謂的大白天隨便進去消磨時光,完全沒預料到樂蒂在戲中煥發的魅力,



居然有如酗酒....整個人像中了蠱一般在裡頭陷了一天;



接著的第二天...第三天...直到映期終了,完全魂不守舍.



.

如今想來,梁祝實在揉合了太多偶然的神采令它特別有魔力;



一.俗文學的宿命感在一完美的結構下糾結爆發,令觀眾感同身受地激起對男女主角的最高同情.



二.黃梅調的漪旎情調正好襯托此劇的悲劇性.



三,凌波反串的柔弱意象強化了文弱書生受欺凌的悲愴感,和屈服於造化捉弄的無奈...



四.完美的技術整合---周藍萍的音樂/靜婷,凌波的演唱,適當卡司與邵氏片廠齊整的班底搭配..



五,更重要的,李翰祥對舊戲種與通俗元素的嫻熟揉合;看過李的''騙術奇譚',當知道他是一位多高明的故事高手.



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樂蒂的那種既現代/又古典的氣質---令英台這實則前衛與獨立的新女性,更顯可親可信....



山伯的相對弱勢----而有英台的全心傾愛/無怨無悔----當然以某種超脫形式,益形放大了樂蒂的溫婉美質....



至於中土俗藝曲所多少埋伏著的一股曖昧的同性戀的潛流----令女扮男的雙雙配對的詭異魅力更有推波助瀾的功效---



這可由凌波金漢夫妻檔(後來的花木蘭等片)的另一類顛鸞倒鳳的變奏得到反證....



總之梁祝不單是六o年代黃梅調浪潮的拔尖之作----片子本身亦是諸多秀異元素的驚奇結合,懷古奇作.









圍繞梁祝一片的風風雨雨----其精采程度更不亞於本片---譬如此片,於影史後話--大可歸類為名利雙收的經典;



但究其實,勿寧該稱之為當年香江兩大影霸邵氏與電懋惡鬥的意外產物.







先是電懋搶先籌畫了梁祝的開拍----預計由嚴俊策劃/編導,李麗華反串山伯,尤敏飾英台.



這是一向走新潮路線的電懋回歸傳統的大作.



卡司堅強,又由最擅古裝戲的嚴俊執導-----新聞一發佈後,果真引發一陣轟動....



但長居優勢的電懋這回可算低估了死對頭的邵氏之強烈回應.....





蓋兩者於台港星乃至東南亞華片市場的激烈征逐----此刻又延伸至國際影展的顏面之爭....



前兩番亞洲影展(貂蟬/四千金)積累的恩怨----演變到居然要以操縱評審團來決定得獎陣容----面子裡子全盤通吃....



簡直已成了你死我活的焦土戰-----





於是邵氏決定不讓電懋等閒好過----它也搶拍....而且要爭到先---殺得對手猝不及防!!





當時的電懋----由老板陸運濤以下,到行政階成層的宋淇/姚克/陶秦等人,俱是文質彬彬的斯文人-----



當然玩不來那套市井行逕的割喉戰.....



這場戰役遂成了弱者逆襲成功的大驚愕----由後者落後至一舉掠先....



這是兩大公司一路纏鬥的最高潮----是後更印證了此乃兩者興衰的一大轉捩點....



當時的邵氏---大部份是拍銷往東南亞的低成本小片-----在票房與品質上不及電懋,故而積忿反擊的架勢,就有幾分破釜沈舟的味道...



一聲令下---片廠全停,所有資源一律挪給梁祝----李翰祥帶頭動員所有編劇幾乎是一夜間就趕出了開拍的劇本....



接著動員了六組導演日夜開拍...



幾乎是以昏天黑地的急速度----只一個月就迅速完工/搶先上映.....







梁祝史無前例的票房成就自不待提.(當年全票十六元,總收入超過二千萬;台北九十七萬人口中就有七十幾萬人看過此片)



但當年兵荒馬亂/搶拍的情況,對比於不久後的意外成功-----若聽過當事人之一的胡金銓於多年後的補敘---



自勿寧該視為是個影史少見的奇蹟.



蓋李翰祥一夜間趕出的劇本,可想而知是個粗胚-----不僅來不及分鏡,有些段落連台詞都得到現場才張羅....



胡金銓負責的那段"十八相送"----很倒霉的,就連腳本也付之闕如----於是就一路拍一路掰....



(當然也借用了不少老祖宗現成的東西---譬如越劇---呆頭鵝那段是全文照抄).



最扯的是----由於是六組分頭作業---服裝不連戲的狀況層出不窮----常常是同一場景衣衫又黃又綠連變好幾次,



讓一干趕著上片的製片編導臉色也黃綠一陣....但最後也是趕鴨子上陣了.





這片子不僅影響兩大公司的興衰,也根本改變了女主角樂蒂的人生軌道



她原本坐穩了五年的頭牌女星的地位,因凌波的乍紅而有了改變,遂急急改投對之延攬已久的電懋的懷抱....



這是她事業走下坡之始.....人氣/婚姻...於後一路拋錨.....



她只活了短短三十一歲......不能不說,這是關鍵.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dsworth 孔雀夫人



威廉.惠勒就像是十項全能型的導演能手-----既能拍''賓漢''那種場面浩瀚/文功武德的宮闈巨片;



也能導''desperate hour''那種陰霾密佈/手法前衛的驚悚劇.....



至於如''羅馬假期''之類輕柔淡雅的文藝片;詩意婉約別具一格的西部片''錦繡大地''等等.



堪稱千款百樣/游走於諸般類型片而遊刃有餘-----對wyler而言實乃信手拈來/稀鬆平常....



但長年回味其昔日名作,WYLER的電影也未必無駁雜之處......



(譬如當初赫赫威名的"賓漢"要多看個幾遍---就會覺得很多地方,像片中海戰場面那幾艘玩具船般玩得假假的.....)



我個人覺得惠勒最拿手的撒手鐗---卻是那類小場面的文藝戲----細膩緩柔/入木三分;非常富古典情調,更極其深刻與警醒.....



''DODWORTH'''孔雀夫人""就是惠勒較不知名卻佳句連篇/處處彰顯其藝術手腕的雋品.



這部戲改編自百老匯的舞臺劇(劇之所本出自辛克萊的同名小說)-----領銜的是原劇的常川男角---WALTER HUSTON .



(他因此片獲頒當年的紐約影評人協會大獎----奧斯卡則於極大聲勢中落馬)



他飾演某白手起家的汽車大亨SAM DODWORTH----年過中年/而猶雄志勃勃....但在結褵多年的嬌妻逼退壓力下----



決定盡賣旗下產業----打算依妻子FRAN一再鼓吹的退休計畫----與廝守二十年的她周遊列國/歡享餘生.....







兩夫婦的生活雖一向平靜無波---但長年相夫教子的FRAN心裡暗礁密佈----卻已是幾番翻湧了脫身思變的波濤.....



SAM和愛妻的年紀本有幾歲差距---經商場打滾多年時日後----此刻雖心志未衰但已兩鬢侵霜/頗現向晚之態.....



而FRAN方抵不惑之年---平日素衣布裙,乍看似與其夫容貌相稱/似若完配----而實則,不僅年紀有若干距離,兩者的性情與趣味更有大段鴻溝.....



於是即將束裝歐遊的前夕....FRAN神采奕奕/換妝華裝與SAM邋遢睡褲/懶散面容的一番鮮明對比----預示了老夫少妻/安渡餘生與重拾新生活的兩種不同心態的嚴重衝突.....



終致一路出軌終於分道揚鑣的不同路向......







在這之前兩人一主外/一安內,交集不多----倒也相敬如賓/若無迀格.



最主要的是----他乃一貫樸拙的君子人----對身畔愛妻既是全然信任---也少花心思於留意枕邊女子千迴百轉的心思.....當然更無絲毫醒覺妻子此番計較之深沉用心與自私盤算....



她呢?------原先一力鼓吹丈夫退下職場,與其說是為他,倒不如說是自我私心的考量---她早已厭倦操持家務的種種勞頓,一心一意想藉助這番遠遊尋得一方透氣的新天地......



於是乎,一旦脫離了家庭主婦的常軌,甫登上赴歐的油輪,頓如脫韁野馬---一心一意欲追回她為夫為兒犧牲的過往青春----



不旋踵...像隻花蝴蝶,於郵輪上到處花枝招展的FRAN,果然第一時間吸引來一名獵豔老手-----這登徒子(大衛.尼文演來頗為傳神)手段果然老辣,



----完全看穿她那欲拒還迎/既憂且喜的心態....幾番挑逗眼看就要上手...



幸好男的----見獵物輕投羅網-----不免得了便宜又賣乖地出聲譏刺---於緊要關頭不經意地戳中了FRAN殘存的羞恥心/色急徐娘的心虛...



遂以她惱羞成怒的一記耳光....雙方撕臉.



但這番豔遇---不啻像是提前引發的觸媒---啟蒙了她解放的心思.....於是於接下來往法奧瑞義的一連串旅程.....她手段愈發俐落-----



熱切逐一回應對之殷勤挑逗的歐陸諸公子....而魯鈍的丈夫始終蒙在鼓裡......



於是乎,兩人間的疏離與輕蔑,隨滯歐的時日愈拖愈久而愈演愈烈.....直至丈夫如夢初醒----忽然發現她於他短暫還鄉的空檔,居然與其法國情人於瑞士某別莊公開雙宿雙飛----方起了決裂....



SAM畢竟不笨----正如前述,他渾然不覺其妻的風流韻事----全然於基於對愛妻的徹底信任---於是在看穿其妻之欺罔的當刻,立即兼程趕回歐陸,並同時了掌握其妻出軌的證據....



接著以果斷的手腕找來了法國情夫三人當面對質....







他一開始完全沒存切斷情緣的念頭---畢竟多年的夫妻情義----更何況他始終辨不清這多年枕邊女子真正心思的一團疑惑----



令他接續的一連串步驟只望能強自按捺被叛的屈辱----迫情夫退出/愛妻重回懷抱...



法國情夫原只是玩玩....如今既已惹出禍端就此知趣退讓.



但最難逆料地卻是女方那善變難迴的心意....



總之,FRAN乍然間進退失據----權且虛與委蛇勉強答應復合.....



但還貪慕歐陸風華的她仍不願隨夫返美.....



(這一路上她已自視為薰染文雅/昇格為歐陸的仕女貴婦----而丈夫則始終是那粗鄙無文的鄉野老漢)



既仍存此類心態,則兩人的復合其前程不問可知---於是乎兩人剛由花都徙往維也納,她隨即又搭上了一名奧地利男爵......



這回夾著男爵強烈求婚意願的後盾----於是女方迅速下手為強---在丈夫某回又發覺她與情夫深夜私語後索性翻臉....自求別去!!



切離的姿勢且是極其斬絕.....



對SAM來說----這打擊是既深且鉅---既已苦心吞嚥這裂痕累累的婚姻,而相識多年的愛妻卻如陌客-----一再輕蔑/連番叛離....



他自覺無顏返鄉-----遂流放於歐陸數月---希望寄身游魂來化解心中的情傷.



幸好---就在SAM倦無可倦地----漫步那不勒斯的某天---不期而遇地重逢了初旅歐時在郵輪偶識的某寡婦---由威斯康辛徙居義大利的C夫人.



相對於如今叛離他的前妻渾身曝露的---淺薄/虛榮/反覆/和狡獪的污濁氣息-----C夫人性格上呈現的卻是另一番鮮明清新的對比.....



她開朗平和---周身上下透著一番洞澈世情的閒適與慵懶-----再和那不勒斯山光水色相互呼應---一瞬間當即吸引了一身疲憊的SAM...



而另一樁隱而未顯的底蘊---或許更是主宰了兩人遇合的要素.....



也即,c夫人初識於他仍與其妻鶼鰈情深的首途....其後三人共赴巴黎,也唯有她以女性的直覺首先發覺FRAN的出牆異動........



並以過來人身份警示該女勿輕蹈越界....



也就是這種全程親睹兩人之夫妻關係由小小隙縫直至潰堤奔散所起的巨大同情....更有幾分同為天涯淪落人的感傷......



加速拉近了距離......兩人隨即同居於C夫人賃居的別墅-----過起難得雲淡風輕的歲月.....







但一波剛平,另波復起.



在維也納待婚的前妻----她殷盼的一場完美婚禮未必如預期如意-----致命傷,則是她徐娘將老的年歲...



男爵的母親出手攔阻----(演這戲的MARIA OUSPENSKAYA有一個精妙已絕的華麗出場)----用她世故已極/一招立斃的手腕---



冷然不留情的一句:"吾兒乃貴冑,汝如此高齡何能傳宗接代?!"



令她當堂死心----斷了攀龍的奢念......





既然後路已斷----她可又見風轉舵------這時又想起了遁居那不勒斯的前夫.....



於是奪命連環扣-----企圖找到SAM再續前緣......





這片子餘韻邈邈/耐人尋味之處----就是編導精妙轉闤的收尾動作-----倒底SAM會恩至義盡完續多年情緣?



還是一刀兩切別臉他去?!.......







在此且賣個關子-----只能說---只有文武兼資/有一定詩書根底的上一代巨導如WILLIAM WYLER之流,



方具備這類細膩婉約/人情練達的功力-----將一個或許有些陳套的題材拍得絲絲入扣/動人已極....







這片雖改編自舞台劇-----有其結構謹嚴/演技功架完足的先天優質----但wyler添加幾場電影感十足的對照畫面,



令這部宛如婚姻現形記的變質過程更顯層次演化/栩栩如生,就更見導演的功力了....



這幾場連環相扣/互成對映的戲;且摘如下:



其一,是夫妻倆歐遊前於寢室的閒聊---只見底褲凌亂的丈夫...一面閒語/一面邁著瘦腿來回走動.



而其妻裸裎換衫/隨口搭話-----完全是一幅親暱夫妻私密以共的閨中情景.....



其二,則畫面跳躍到dodworth察覺其妻有變---兼程趕回巴黎的那場戲----妻子見了睽違多日的先生,



迎面的幾句話卻是冷淡的説:



"她已加訂了別的房間.....";明示她已有分飛之感-----連與他同房都不肯了...



其三,維也納之行....當她決定情歸男爵的當夜----dodworth偶敲其門....以為男爵復返的她驚喜開門....



迅即遮胸/側掩.....連只小露肌膚的睡衫身形都不許他看------幾乎心理/生理上---百分百當丈夫是陌生人了.





這類微妙/富層次/高意涵的對映場景-----看似細瑣實則極其高妙---若非過來人,要不,即是洞悉女人心的隱密幽微.....



總之,類似這類可信細節在全片既無所不在/處處完足---自是充分架構起一幕幕逼真氛圍.....



令此片過目難忘....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洋影壇通稱的四大巨匠-----分別是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黑澤明與成瀨巳喜男.



這其中黑澤國際知名度最廣;溝口和小津則被視為最具日本風味---更是東洋人絕無異議的文化指標.



成瀨相形下黯淡得多....似乎也較不受公眾青睞.



比如筆者早在二十年前就聽佐藤忠男提過----小津曾自歎謂:"溝口的"祇園姊妹"和成瀨的"浮雲"是他也再怎樣拍不出來了!!...."



印象因此十分深刻.



但縱然望穿秋水----也直到2005年成瀨百年冥誕---日本為之發行了大全集後,此地才有機會略窺堂奧....







成瀨的電影乍看下很難吸納----比如他的第一名作"浮雲"----雜雜沓沓講了個纏綿不休的愛情故事---戰亂/畸戀/貧窮/破敗/毀壞/叛離/惡疾/死亡....諸多不快場景交纏紛來....而畫面又是如此單調素樸....



統篇一口氣看完真是會很愁悶很鬱結.....



令你有幾絲懷疑----這??? 好----在那裡?!



但成瀨的況味-----就是厲害在這纏綿不休的餘韻和後勁.....



浮雲的故事和畫面,隨後三不五時就在心頭絞著.....直到你終於默默承認這片子沉重的後座力...方後已.



獨一無二的風格---你可以這麼說----那麼般的細碎/綿延....那麼般的宿命/無奈-----毫無容情地逼視人生終歸寂滅的本質.



無怪乎以輕愁淡雅見長的小津會自歎不如成瀨之厚重了.



我愛看小津電影少說也過二十年,但收DVD只及五部----唯獨成瀨----不出半年卻幾乎已張羅了小全集.



"女人登階時''''稻妻'''山之音''浮雲''亂雲'"飯''銀座化妝''母親''兄妹''"放浪""流浪記"....



算算,已超過十部-------應該他所有重要作品都已入列.





因此花了不少時間,一再看他的作品-----熱狂地有點莫名成瀨為何有如許魅力?





事實上成瀨的電影頗難言宣.....



不像小津那種淺白直描的動人/近乎直趨人心地的美麗與哀愁----你可以簡易放心地薦與他人...



成瀨真的有點難.....(事實上,是特別難)



沒有幾分閱歷/人生磨難的老到是難能體會成瀨好在那裡.....



更何況他的片子一律清簡---沒啥窮湊熱鬧或走馬看花的餘裕...



只能說成瀨擺的這店面是捲了拉簾又掩上雙扉的一間幽舍----有心人自尋門戶出入;不識者終竟視若無睹了.



西方電影學者DONALD RICHIE認為要透視成瀨必得將他與小津並觀:



RICHIE說:''成瀨慣以某種放縱的態度將其影中人物當陌生人;他本人,則是一旁冷眼以觀的局外人.



反之,小津則以拘謹不太有變化的姿態來迎迓其常客;而小津,無庸置疑---既是眾客舊識,亦乃此中主人.''



''成瀨和小津一樣慣常裁理傳統日本家庭的大小問題;但不像後者那般樂觀以待,而是時時暗示----甚至驅使其主要人物去反抗傳統/去死力逃離----縱然,未必盡如人願"

"

悲劇結局於成瀨的人物始終是徘徊難去----尤其當這人終於決絕行動後更形脆弱....."



"小津的人物於同樣的情境會以妥協避開.....而成瀨的主人翁則認為只須下了決斷便可獲致某類自由而削薄悲劇....甚至化災解難."



"女人登階時"的媽媽桑正是成瀨人物的典型----她,煩擾於酒樓人生的空虛,決定採取行動迎向解脫.到頭來---發現每個步伐都踩空/計畫一個個成了泡影....



只好認命退卻.....又一階階上樓回到她寄命棲身的舊酒吧.



片中她拾級而上的畫面一再重覆----恰恰好正是成瀨精巧安排的意象----某種motif----代表了她徒勞無功的空乏人生----方向看似向上,命運卻是急步趨下......



重要的是:她終究奮鬥過了.



片尾最後一個特寫:看她又挺直了腰/重新粉扮了媽媽桑一貫溫柔/平靜的面貌------日子,總是要過的.





(成瀨式的人生頓悟.....典型如是!!)



後語:



前夜剛看過了"飯""-----嗯?!-----有點閨閣氣,更有小塊文章大題目的況味----剛好手頭也收集了大陸永安網某網客一位意氣汹汹的女子(署名:喊哪阿倫特)所寫的感言,

言簡意賅,最適用以理解成瀨對女性影友發揮的影響力,輯錄於後以為之參....













■ 結結婚,做做飯







中安網 原作 : 喊哪阿倫特

潤稿: aubrey



  結了婚,做做飯....



結婚,意味著在廚房裡和搖籃邊浪費掉一大半人生,女人們無從逃避這命運。





"飯"中的三千代是一個絕望主婦,丈夫輔之助看她像看根蔥,下班回來,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是:我餓了,然後看報紙等開飯。

  

五年前,三千代在一片反對聲中和丈夫結婚,離開東京來到大阪。



五年中,三千代做飯、無窮無盡地做飯,做完飯盛飯。在上頓飯和下頓飯的間隙,她養一只叫『百合』的短尾巴小貓。



做飯中三千代開始想每個女人都會想過的問題,我活著就是為了做飯嗎?結婚就是為了讓一個男人有機會說『我餓了』嗎?



就是為了請求丈夫不要看報紙而是看菜嗎?(看自己就未免奢求了!)

  

每天她在廚房裡做一千件事情,沒有一件說得上嘴,她想表表功,嘴張了張----竟不知道究竟幹了些什麼......總之,做了,啥功全無,不做立刻就是災難。



女人就這樣被最深/最底地壓迫,很不體面、稀裡糊塗地度過了做飯的一生。

 

誰替做飯的女人出口怨氣?誰把她們的時間也當時間?也唯有半世紀前的女性主義前鋒---最早為日本女性抱不平的---成瀨巳喜男了。





《飯》的女主角三千代,心裡有個小小的聲音在說『走』。大部分女人心裡都有小小的聲音在說『走』,不過她們堵住了耳朵。時間一長,小小的聲音閉了嘴。



一旦丈夫有了外遇/孩子叛逆頂嘴----女人不甘,哭天嚎地的當兒----那個聲音就會變大:『走!』



往哪裡走呢? 該走的時候沒有走,不該走的時候被趕走,沒處可走了!

  

三千代的遭遇正是如此.....無奈卻慶幸無事的世界裡忽然來了位靚女----三千代長兄的女兒從東京來到大阪---招呼都不打,她說想在大阪找個新工作。



女孩整天躺在三千代家裡吃吃睡睡....(塌塌米上裹被懶臥的身影挺礙眼)....差事沒啥動靜.



三千代冷眼旁觀---覺得女孩倒是應該找個有錢的老公,而不是工作。

  

正在找工作的人總是比別人胃口更好,欲望更難滿足----少女開始有意無意地勾引輔之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他不動聲色照章全收。



三千代原本去意彷徨----這下找到了結實的藉口,她終於有理由從一天三頓做飯中逃跑了。

  

女人啊可憐的女人,做飯讓你變得像流通了十年的紙幣一樣蓬頭垢面。可是至少給自己放一個假,像三千代。

 

女人要多麼把自己當回事,多麼大志氣,纔能夠擺脫做飯?為什麼一愛上一個男人,我們就覺得自己低了起來,低到廚房裡去?



為什麼一個男人一說『我餓了』,我們就水都來不及喝一口,一路小跑到廚房,直到他停嘴,我們纔如釋重負地蹣跚到洗手間,兩個小時前就該去的地方?

  

問題是----逃跑後又回到娘家的三千代未來該如何呢?!



女兒的生活出了問題,唯有同是過來人的母親知道該如何解套----輔之助是個老實可靠的男人,等氣消了你還是回去吧。

  



最後一個場景----這也是成瀨最厲害的收尾手勢------



落在男人終於藏起自尊,遠路來東京接太太回去的路上......



好不容易由剛見面的生疏恢復對話.....輔之助甫開口就積習難改地說:""老婆,我餓了"----話剛出口忙不迭地認錯----''對不起''。



是了,千般委屈只換得這三字----三千代將繼續給輔之助做飯,她明白自己別無選擇。做飯可以,如果需要休息,三千代將毫不猶豫地說,對不起,我要罷工。



世界把女人逼到了牆角,有的女人豁出去了,闖到外面去;有的女人安心呆在牆角裡,把牆角變成一個世界。無論你是哪種女人,都該向你致敬。



連牆角都沒有的女人,如果你看到她蜷縮在人生的垃圾堆上,請保持起碼的尊重,千萬不要加上你的一袋垃圾。

  

看絕大多數外國電影,都像在接受教育,有一個小小的抵抗和適應過程......



看成瀨巳喜男絕不。他在半世紀前拍的電影,每一部都說中了觀眾的心事。



累得再打瞌睡,只要成瀨巳喜男特有的簡素與柔和鏡頭一出現,觀眾就像缺水焦乾躁了很久的植物,一陣甘霖滋潤下又鬆軟舒服了....

  

把不照顧他人當作罪過的眾家女子/溫順了一輩子的廚房動物/羞於訴說內心怨憤與絕望的主婦群,終於有一個人站出來為你們擦去眼淚了。



老天有眼,他在世離世的共鳴均同等響澈。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內外兼修的影星又一位入列----談喬治克魯尼的''good night&good luck''*



以往對喬治克魯尼印象不深----那種溫文爾雅地有些黏膩/笑容又帥得不似真人的調調是挺詭異的......不過今天看了林博文的時報專欄,說他拍''good

night and good luck''的底蘊-----嗯,挺不簡單,對他的看法有些動搖了.....

威尼斯影展期間,聽說此片聲勢不凡,但注意力集中李安身上,也因他的明星身分,有些輕視,但如今得知這片落定的醒目背景(麥卡錫清共旋風),以及主人翁的不凡來歷,這應是入秋後大可期待的好萊塢佳片之一;正等著要賞鑑克魯尼的精采手段了....

麥卡錫旋風橫掃全美歷時不到十年,但影響美國政治民心,尤其對文藝界以及好萊塢有嚴重打擊----譬如卓別林/楚姆波/伊力卡山一票君子秀士或退隱或流放或受波及.......這片描繪最具影響力的電視主播正面迎擊美國史上最邪惡的政治惡客的真實故事,單憑想像便知精采可期.....









在布希和新保守主義為唯一政治正確的今日美國,敢正面抨擊極右風潮的聲音雖有但極微弱-----喬治克魯尼印象中似乎也不是那類大聲嚷嚷的異議分子-----不過這片於此時上檔,或許有借古諷今的意圖,否則克魯尼挖出半世紀前的冷門題材絕非偶然;準此,他或許又是冷面如冰/內心炙熱似火的另一個克林伊斯威特,光這點就不只希望他一炮而紅而且就此風生雲起了.....











此片片名''good night,and good luck''乍看下似乎突兀-----這是

CBS著名電視節目"SEE IT NOW"的道別語-----節目主持人edward

murrow正是克魯尼這部新片的取材人物.



克魯尼父親曾任25年主播(可想而知當是見過不少世面的非普通角色),而克魯尼雖以明星光環現世,但當初也是新聞系肄業的高材生,對新聞志業決不陌生----兩人不約而同都推崇murrow是他父子倆最仰望的媒體人,可想而知此人應有其了得之處.....



實情也確實如此,murrow是美國無線電新聞的開山祖師之一,他和若干傑出記者群,號稱murrow's

boys一起型塑了美國廣播新聞:尤其二戰期間,影響力之廣大,經常被邀入白宮與羅斯福共餐-----有一個很戲劇性的插曲;1941年12月7日晚上,在類似的同一個白宮宴會上,晚餐耽擱了一陣-----原因是日本偷襲了珍珠港.....

murrow如此第一時間見證世界大事發生的即刻,更說明他站在歷史關鍵點的重要性.

因緣際會,他成了對麥卡錫開第一槍的正義先鋒的過程是既複雜又迂迴----這應該也是此片頗具戲劇性之處------不過克魯尼能獨具慧眼於這特殊時刻挖出這些人與事,可真不簡單......





對了順便提提在爵士流行樂界大名鼎鼎的ROSEMARY CLOONEY 正是喬治的親姑姑----她也下海演過電影----比如平克勞斯貝"white chrismas "她正是挑大樑的第一女主角.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較電影

'雙重保險'與'依芙夫人'



冷/熱;善/惡交錯的狡獪蛇女----BARBARA STANWYCK.



同樣都是用'EVE'----這聖經中為蛇引誘/墮落象徵的夏娃意象.



同樣是用美豔無匹的同一女角----但由極酷寒/至極溫暖....



由極陰冷/至極歡然......這南北兩極的悲喜對比!!



對第一回初認識STANWYCK這令人神魂顛倒的/活耀於四O年代黑色電影時期的一代尤物---的影癡來說....



這確實是一種提神醒腦的空前經驗!!



在STANWYCK最當紅的那個年代,她是以擅扮演某種冷酷似蛇般的女角獨步影壇.....



那種涼薄中偏帶著嗜血的熱情/倦怠中又掩不住極端貪婪的既狠又辣的角色-----詮釋來難度既已是挺高----

她可就有本事--不僅渾身傳神而且由中散發某種令人又愛且懼的----迷人的魅力.....



也許是她那冷然似冰但轉瞬間忽而又燦爛如春花的面龐特別富饒(無懈可擊的)戲劇性與吸引力.....

也許是她那一逕磨蹭/緊挨/貼身的撒嬌姿態特別落力.....

總之,她扮演這類迷惑眾生且引發無盡血腥怒濤的蛇蠍女子總是最具說服力----

不管是'雙'片中讓她誘引著終於失去理智也喪失一切的男主人翁FRED MACMURRAY(而他原本是那麼世故而冷涼的旁觀者)

或者是''依''片中被她迷得東昏西倒/不覺中走向婚姻死巷的呆書生HENRY HONDA------觀影者隨著片中一堆受害者一步步踏入其迷魂陣而不可自拔似乎亦是理所當然了.....



據云,導演STURGE早在幹編劇營生時,早就看中了stanwyck那冷豔中實則極其魅惑/極其烈火的特質---一直叨念著為她量身訂做一部與其影壇形象一百八十度逆轉的喜劇片......



其人----果然言而有信;sturge後來以一系列黑幫片奠立好萊塢巨導的威名,而這他生平第三部由其編導雙管齊下的成功喜劇----成績斐然!!

有論者謂:這可能是好萊塢影史最動人/最性感/也最逗笑的喜劇之一.

也幸虧有此一片-------才讓後世影迷於stanwyck一貫冷冰冰的形貌外,很寶貴而短暫地領受了片刻但炫麗的溫暖-----但這也儘夠了....

我個人認為她是黑色電影時期最迷人的表徵之一.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冬日聽冷雨---看金基德''漂流慾室''有感

上週五,寒冬加冷雨,凍得一清晨早沒了上班的心情,索性躲入被褥一古腦消化積久未看的一堆dvd-----這一天四肢不動地連續看了五部影片;印象最深的是金基德的早期佳作''漂流慾室''(英文名"ISLE"似乎更切題些---''孤島'')-----描述一個於湖畔靠出租船屋慘澹維生的孤女的淒冷影片----透過大投影幕的影像渲染,這一個既寫實又有深刻寓意的fantasy,看完後真有股透入脊髓的冰涼----就好像此時窗框外一陣陣透入的刺骨冬寒和滴個不停的鬱雨-----生活裡偶而的孤冷,和片中那個遙遠/濕冷/詭譎的湖畔異世界就好像偶而交叉的一種共鳴與同調----戚戚然心有同感.....



以往從未聽過金基德這個名字----直到在誠品看到該處居然是以專區整櫃展示,才算偶有認識;而連續看了''春去春又來''和這片-----印象的確深刻---金基德營造的那方孤絕世界(剛好都是湖畔)確實有其意境和哲思----難怪近年來聲名鳩起了...



我在大二曾選過楊念慈(黑牛與白蛇作者)的"中文小說賞析"一課----他說的一段話挺傳神-----''寫實就是貼近想像的真實,而非現實中的真實'';他舉例,現實的真實太平常,因而不具紀錄的價值;而太聳動的現實又太離奇,缺乏普遍的說服力----譬如偶而跌了一跤卻重創致死並不罕見,由高樓躍下居然沒事也常上報端,但拿這些極端例子寫入戲劇中必定顯得過於蹊蹺----所以最高明的寫實應該是以接近想像的真實,而不脫離合理的兩極,為發端.....



金基德的''漂流慾室'',我說他既寫實同時又是個寓意的fantasy正是此理.

像片中那荒郊僻壤的湖邊船屋,是很可能有不少弱勢族群,以同樣卑微的謀生方式慘澹過日-----但金選擇了一個冷艷似夜叉/偏執若厲鬼的不語女子作卡司,再極度放大幽微生活的異常情慾與悽苦,那種強烈的戲劇性就勃勃然湧出-----加上金基德對意象與映像精準結合-----譬如濕雨與交媾;魚勾所連結的多重創傷與隱喻-----都是他最厲害的撒手鐗.....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確實厲害的老經典"玉女奇男"/''雙重保險''/''釣金龜''

買了不到一個月的dlp投影機-----效果之好,已讓我興奮到不行地每日加速吞吐著積了快三年的dvd庫存-----大畫面委實有過人魅力,以至於讓一大部分畫質欠佳的公版片居然也活色生香了起來------比如比利懷德的''double

indemnity''積塵了快兩年,昨天也一口氣消化掉,而且印象深刻-----這是近年來自己看過最具戲劇性張力-----完全撩起觀影者內心陰暗感和迫切危機的傑作.....

這片讓我想起看亞蘭德倫''陽光普照''的多年前緊張經驗----當男主角的殺人劣跡逐漸暴露,那種一步步被人看穿的緊窒壓力,讓人在電影院的那團幽暗中幾乎是坐立難安幾乎奪門想逃.....而看''double

indemnity''是在視聽室我自己的舒適座椅-----那種奪門而逃的嚴重不安,卻是絕無二致----總之,是緊張到了極點,令我不自覺地幾番起坐-----完全不玩音效/無謂動作等嚇人怪招,純粹以心理/意涵及形勢威逼,這就是殿堂級老導演的無上功力....

最近連續看了他的''熱情如火''/''公寓春光''以及這片,三部都是類型經典,對他是拜服得五體投地......

文生明尼利的''玉女奇男 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更令我對此我一向列為二線導演的他,評價大大改觀----這片的文學氣息/人物刻畫/佈局與結構,說實話真的是''彗星美人''那種超凡級數的-----若非前一陣在amazon看到美國影藝學院榜單,這片可就走寶了......



''玉女奇男''當年一共六項奧斯卡提名,除了寇克道格拉斯的男主角落榜外,幾乎是滿貫采-----尤其是那磅礡大氣的攝影以及出場沒幾分鐘就搶盡全場風采的女配角-----飾演劇作家太太(據說是影射大作家費茲傑羅夫人)的GLORIA

GRAHAME....

這片子隔今太遠,以致其話題性當然不及當年轟動-----事實上,劇中人不僅都與現實對映,也都是當代的大名人-----譬如男主角是影射製作''亂世佳人''的上世紀最偉大製片家david

selznick;女主角是影射當時的大明星diana

barrymore;劇中的編劇家則是寫''大亨小傳''的費茲傑羅.......劇中人物,俱是傳奇人物,而影片本身

則是詩意盎然/取筆驚迴的一幅人物肖像畫.......女主角,更不用說,是傳奇性更勝劇中人的拉納透娜----這是每個新影迷必得認識的過往巨星.....一片只賣295的dvd全都網羅,只能說太太超值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照片滿天飛的21世紀,腦海裡儁刻久遠的幾乎仍是---邱吉爾/畢卡索/愛因斯坦/海明威/達利.....的那些出自philippe

halsman;arnold newman;yousuf

karsh等名家之手的黑白肖像的此類印象----和好萊塢的明星照如出一轍;簡言之,器材和照相技術突飛猛進,但相片的內涵和影響力卻相對萎縮,也算是歷史的一種弔詭.....





當然,這其中的底蘊錯綜複雜/線索紛陳,可能是學者寫論文的大題目----但在下試想,在資訊貧乏的上世紀前半,這是地球大多數人類認識世情的僅有若干來源---受重視程度自必不可同日而語了......

不過,倒也可由另個角度予以觀察-----是否這類影中人(邱吉爾/愛因斯坦...)的確是太傑出---而令其特立獨行地突出於眾多平庸腳色----光以其強烈形象成為一世紀的代表人物;就好像GARBO/hepburn/kelly等三四十年代大明星,幾乎即是當年好萊塢黃金時期的表徵一般?!!









對好萊塢片場時期影片涉獵較多的影友,或許會同意,當代明星的眩麗光環實在遠不及以往----這其中的一個主因,是以往的環境閉鎖,大明星較容易維持其神秘光環,而好萊塢片廠又自有其一套渲染促銷的獨門手法-----譬如早成絕響的''hollywood

portraits'',就是一種獨特神秘的魔法----時隔七十多年,據說由於當年派拉蒙/華納等大片場故意封鎖所有資訊----到現在,製作方式依然成謎----研究好萊塢的學者,只能由當年攝影師如george

hurrel等人留下的照片上尋跡,這也是以下筆者想談的....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