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邵氏電影"宋宮秘史":談貍貓換太子的歷史真相



五o年代凌波主演的宋宮秘史電影---重心是落在(正史上確實存在的)宋仁宗生母之謎;



但架構上,當然是偏向曲折離奇的民間傳奇風格----以迷離詭譎的情節來招徠普羅大眾.....



故事之荒誕不經/遠偏史實也就不難想像了----比如硬生生將原本毫無干係的包拯也扯了進來----



以成全這一代名臣(但實質上是民間吹捧出來的法曹圖騰)即是顯例.





關於這故事有兩類明顯不同的版本:



一是元代雜劇所敘:謂宋真宗之李宸妃首得皇子.....



而善妒之劉皇后封鎖此訊,並命宮女寇承御攜出此子欲行加害.....





寇宮女於心不忍但又徬徨無計....遂於原計劃欲加溺斃的橋邊戰慄徘徊..



此時相識的皇帝親信陳琳,適奉皇命外賞御禮,兩人遂合計將嬰兒藏入禮盒,帶與御弟楚王收養.





....若干年後,此子長成,楚王佯稱其子----帶入宮中謁見真宗.



萬不料劉皇后疑心如此之重一被她睹及此子酷似李宸妃的容貌後,隨即返宮拷問寇宮女....





寇內侍死守秘密而不惜撞柱殉身----這秘事終沒暴露.



而數年後楚王見時機成熟,委婉告之真宗.....苦無子嗣的皇帝驚喜不已遂立為太子.



此時劉皇后仍居正宮,真宗情知其妒---故而隱瞞不宣---且央之納為皇后養子...



而五年過後,真宗崩,太子繼位....即是宋仁宗.





仁宗即位後起疑其身世----遂由陳琳和盤說出----此時李宸妃早已謝世.



而皇太后名義上乃其母親,對之亦無可如何.....遂敬奉如常.



唯陳琳與楚王有迴護之功,大加封賞自不待言.



而已逝之寇宮女,忠義可感---故重起其墓,褒封為忠烈夫人.





至於電影所本乃出自京劇包公戲"貍貓換太子".



此時包公不僅由局外人升格為主事者,且一人多種身份---既是清正法曹/亦乃輔國大臣;



甚至跨刀,當起智計百出的刀筆師爺----無所不能-----大大滿足了小人庶民對公平法治的夢幻期望.



這個版本由包公出巡時被一陣怪風引到李宸妃落難處道起.....情節大家耳熟能詳...在此就不多敘.



而歷史真相又是如何呢?



這事得由真宗和他那來歷奇特的劉皇后說起:



劉皇后不僅是平民出身----而且是以再嫁婦身分,為當時仍為襄王的真宗所納.



她身世微寒,十三歲即草草嫁給一貧窮木匠,之後且淪落為浪民----一路由原籍四川,飄流至京師...



但至京師後境況更加惡化...就在山窮水盡---逼得其夫且逼其改嫁的關頭---



正巧襄王適在訪求小妾---條件是須富才藝----而劉娥剛好擅弄鼓樂---據云她起舞曼妙/秀逸玲瓏....



特有某種豔旎的風情....



這可能也是她備受青睞的底蘊.



總之,此事甚怪----堂堂皇嗣的襄王納一歷盡風霜的已嫁女子且寵愛不墬---



甚至在太宗得知將她攆出後他仍私下戀棧秘往---直至後來的立為正宮;十幾年恩遇始終不輟.....



更怪的是---她的木匠前夫,後來也跟入宮中,而且勒封主官/權勢不小.....



種種痕跡皆透露出真宗力求彌補的感激之情(或從另個角度懷疑--此中是否另有隱瞞)





真正緣故,傳統史家不可能明言,畢竟她終是皇統正后---筆者瞎猜:這可能跟她飄浪的那段歲月有所關聯...



由四川流落到開封的漫長旅程---對她的人生歷練/處事手腕或許會有極深刻的影響.



這證諸劉皇后在仁宗嗣位後曾垂廉聽政一大段歲月----頗有些鎮慑手段....



會否就是在那段長路飄零/浪跡歲月的江湖歷練?!---總之此中大有文章.





話又說回來----正因劉皇后不是等閒人物,才有後來這等偷天換日的膽大行動...



"宋宮秘史"電影中的李宸妃---仁宗生母----史上確有其人----她原本正是劉皇后的侍女,是尋常的宮女---



後偶因侍寢,懷了仁宗才進為才人.



而劉皇后久年無子,遂把襁褓中的仁宗奪為己子,並交與楊淑妃育養....



李宸妃不僅完全被剝奪親母的一切權利,也因此隔絕了與仁宗的一切接觸.



當時劉皇后勢大,這事就一直被隱瞞到仁宗即位,而李宸妃和劉太后先後故世後....



事緣仁宗生性純孝---在劉太后死後,仁宗號泣痛哭/食不下咽,遂令深知底細的楊淑妃一泄真情,



勸之曰:"其非帝母,帝自有生母"----這整個謎團方始揭露.....



仁宗當時的反應算是相當激烈----尤其聽過燕王滾火添油的啟奏謂:"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



立刻像翻了油鍋般大爆發---下令兵圍劉氏府第/聽候發落,接著大哭開棺/親自驗屍....



還好歷史真相畢竟不完全像小說戲劇那麼般惡意渲染----劉太后的確特意隔開仁宗母子,



但並無苛虐之舉(如電影所說令其孤寒目盲)更談不上故意謀殺.....



而說到底,劉太后也該得感謝宋代名相呂夷簡的深謀遠慮.



蓋李宸妃以四六之齡故世時,呂啟奏須厚葬---而劉則主依普通宮人儀禮治喪....



她是怕高規格儀禮會驚起仁宗的疑慮.



於是避開仁宗,責問呂夷簡:"一宮人死,汝提厚葬,莫非欲離間吾母子?!"



呂有備而來,從容答道:"太后若不慮及劉氏族人,臣自從汝議----惟若慮及族人,則喪事宜從厚"



這話一針見血---也算精明的劉太后當即一言驚醒....



於是旋即下詔以一品之禮安葬.而呂夷簡作為一代名相的縝密思維,則是私下再多裝了道保險----



不僅是厚葬----而且是以皇太后服飾裝殮,更用了最高檔的水銀棺.





這番折騰果然在幾年後仁宗開棺驗屍的那瞬間,發揮了絕大功效----從而避開了一場腥風血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景堂 的頭像
    大景堂

    大景堂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