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攝影 (96)
- Apr 01 Tue 2008 15:40
jill greenberg look
- Nov 23 Fri 2007 14:52
女王對女皇──記白金漢宮一次女王之怒

女王對女皇
§ 記一次白金漢宮內的女王之怒 §
除了宮禁深處,相信沒人看過依利莎白女王會如此發飆。
這位渾身上下收綴得華貴無匹的英國第一女士,雙眼瞪得像銅鈴大,狠狠射向───
那居然斗膽冒犯皇室至尊的一介女流(雖然她也有女皇之稱!).....
令這閃身於相機後按快門的手───縱然是數十年訓練有素───亦不由得震了一震!
但不妨事───照片終究還是拍了下來───既紀錄/更不啻檢視了這安坐王座半世紀;早習慣對外界不動聲色的貴冑也有普通人的脾氣....
.....也有醜陋乖張的一面。
對英國王室───此時正是多事之秋───前一陣子因國外媒體對首相是否為實質總統的爭議,已惹得女王老不高興。
而對黛安娜的懷念逐年高張,尤其是十周年的到來───一股反對王室的暗潮,更隨著陰謀流言四起,而匯湧集結...
一葉知秋,女王難得的失態,多少透露了她可能扛不太住這蜂湧的壓力....
回頭來談這張照片之前,且先敘明這是甚麼場景?為何會搞成這個局面?
這說來話長,主要的因素當首推如前述的:女王的身處壓力鍋的心理情境....
另一個微妙的因素,則又和策劃這整個活動的BBC略有相干。
蓋BBC近來搞出一堆紕漏,既是聲譽下滑,又惹得國會大砍預算。
加之,最近剛換的主事階層正開始媚俗───想擁抱群眾;大舉向收視率低頭。
於是,這個聯結了──女王八十大壽慶典;汰換女王官方肖像;首部女王生活紀錄片──的一連串活動......
甫開始───就流動股詭異的/蠢動生事的氣氛...
在此且事後諸葛地瞎猜───
當初遠度重洋由美國東岸找來這夙有攝影界女皇封號的ANNIE LEIBOVITZ,搞不好就是別具居心!
總之,王不見王───會把以鐵達尼號成英國第一紅星的凱特溫斯蕾丟進水箱/折騰得差點沒急救的跋扈偏執狂,
何在乎又多得罪另一個英國第一女士?!
(anyway,不管levobitz存何心態───有好戲看,自是不亦樂哉,何況這戲碼還真不壞的。)
戲的舞臺是落在白金漢宮的接待室。
前面曾提到LEIBOVITZ的肖像照行程,是聯結在BBC紀錄片『與女王共度一年時光』的一環。
這是英國廣播公司一臺所製作,從2006年5月伊麗莎白二世80歲生日開始,BBC1派出特製組跟著女王整整拍了一年,鉅細靡遺地紀錄女王的生活點滴....
肖像照進行過程也毫無遺漏全程照錄
拍照前,照約定:女王穿官服、白毛披肩;胸前佩元首勳章,戴鑽飾王冠。
紀錄片錄入了衝突前幾分鐘,女王全身披掛,以著王者氣派移入拍照位置的動作。
她神色如常───心裡大概正想著:這諒必照官樣文章行禮如儀即可....
然而LEIBOVITZ可不如此易與───卻居然指指點點,開始指揮起一向養尊處優的這九五之尊了:
她要求女王取下王冠,說:『我覺得您取下王冠,照片會好看些。』
『服飾不用那麼考究───那長袍看起來真的很……』
LEIBOVITZ沒來得及講完的話,全句是:『那長袍看起來真的很特別。』
但還沒等她把“特別”一詞說完,女王竟已勃然怒斥。
眼瞪銅鈴地地盯著leibovitz說:『不用那麼考究?你以為這是在幹嘛?!』
隨即風暴般立起,含慍帶怒往門邊衝....。
眾人目睹女王狂風暴雨一陣發飆,全都驚呆了。
隨從想到的唯一動作:是趕緊跟在身後並拉起她的尾袍,以免女王一不留神被自己絆倒。
女王一邊走,一邊頭也不回地對LEIBOVITZ說:
『我啥都不換。老實告訴妳,我早就煩透了老穿這副模樣,非─常─謝謝你!』
LEIBOVITZ於事後受訪時,回憶道:
『坦白說,女王那天打一開頭就不太妙。』
『她進房時,走路的速度就快得嚇人,還差點被自己的尾袍絆倒。』
『而拍照時,女王不停咕咕嚕嚕“為什麼我大白天還要穿這樣的衣服”!』
『她其實也很煩老穿這樣,早就想擺脫官服的束縛了。』
『女王不想有人一直槓著,而我剛好火上澆油。』
『話說回來,我倒是很豔羨女王——到了那把歲數,理當有發脾氣的權力。』
事件結尾呢?
女王冷靜下來,後終於還是和解重新就拍照位置
leibovitz似乎也趁此重新研究了新佈局───結果真是皆大歡喜:
她排除了衝突時那原先官式照的設計,讓女王拉到戶外。
就襯著陰雲密佈的天空,採壓光拍法:拍出女王一國之尊的無上氣概。
但全場最精采的一張───則有點接近前輩大師cecile beaten於幾十年前為先太后拍的照片。
LEIBOVITZ自承在接下此任務後,認真作了功課:主要鎖定的正是這個點子。
“女王官服盛裝,側著身子坐在長窗前若有所思.....”
“窗外風景隱約露出的,正是陰霾難開的一大片烏雲”
“色調是特意調灰的素淡暗調,畫面洋溢了古樸的詩意。”
- Nov 23 Fri 2007 14:45
浮華世界:安妮萊波維茲傳奇

浮華世界:安妮·萊波維茲的傳奇
VANITY FAIR:ANNIE LEIBOVITZ
A LEGENDARY PHOTOGRAPHER
她是當世收費最高的攝影師之一;號曰:『紐約攝影界女皇』;乃"滾石"(ROLLING STONE)"浮華世界"(VANITY FAIR)濟濟名家中的頭號大牌。
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遇刺當天拍的最後一張照片───滾石雜誌335期封面──與小野洋子兩人裸體共擁的驚世駭俗畫面,正是出自其手。
當AVEDON/KARSH等上世紀大師逐漸凋零,已活躍三十年的Annie Leibovitz遂繼之而起,成了當世一柱頂天的肖像大師。
她出道甚早,不出二十歲已為音樂雜誌盟主───滾石雜誌納入帳下。
在ROLLING STONE期間,她大部份是以外拍寫實照為創作核心。
1975年,隨ROLLING STONE樂團全美巡演跟拍的一長串紀錄照,乃其名聲鳩起之始。
但她直抵巔峰之關鍵,應該是由八○年代始,進入"VANITY FAIR"用中底機拍名人肖像後,有了大突破。
她以女性特殊的洞悉力,解剖影視名人(為名氣和偽裝)緊縛的內在性格,創出某種霸道又銳利的拍照方式...
:比如將搖滾巨星STING周身塗遍泥巴/丟置荒野,營造某種幽微的情緒....
:比如把剛以TITANIC紅遍全球的凱絲布特蕾丟入大水槽,令她憋氣忍苦再重演一遍片中的動作....
:比如在諧星心愛的白禮服上胡劃一通,讓其在同樣佈滿亂七八糟線條的抽象畫前大演歇斯底里的動作....
Leibovitz和其它大師略異之處,是她藉龍頭文化刊物之便───年年月月演練實驗各式流行主題/紀錄焦點人物.....
有意無意間,即將過去二十幾來的美國流行文化,作了年輪般/歷史方塊的封存。
但她之厲害處:即在不僅佈光技術日臻化斧鑿於無形,而洞察力與創新也始終源源不絕,令人驚嘆!
(就以筆者自身的觀察來舉例───才剛歎過她拍希拉蕊在自宅陽台的那張秀作...
接著馬上又為她拍出綺拉與史嘉莉的橫陳玉體而看花了眼.....
然後呢?她拍英國女王的餘波蕩漾猶在眼前...不曉得啥時候──又浩蕩完成了狄斯奈五十年慶的童話專輯!!)
像她這般游刃有餘的絕世高手風範,對映其本人的真實生活面貌,評價卻又有截然不同的落差!
她強烈的侵犯性格/我行我素───為拍出好照,連面對文化名人,甚至當紅巨星───亦不留情面/跡近虐待
所以其行徑之臭與照片質素之高正好成詭異的對比;這與前輩大師普遍之文質彬彬更是迥然不同......
LEIVOVITZ是猶太人也是蕾絲邊,但又養有三個小孩(最小的女兒,還是她以五十一高齡生出的)是她諸多矛盾性格之一。
她的同性愛人可能還比她有名───即哲人作家SUSAN SONTAG。
自九○年代兩人相識相戀後,SONTAG即充當其文化導師及拍照顧問,對之應有不少助益。
- Nov 20 Tue 2007 13:51
KARSH──經典攝影大師



菲利普.哈爾曼 PHILIP HALSMAN
史泰欽 STEICON
艾維登 AVEDON
卡許 KARSH
阿諾.紐曼 ARNOLD NEWMAN
歐文.潘 IRVING PENN
上世紀素負盛名的肖像攝影家中,論質量之佳與大眾知名度之廣,我個人覺得仍是以卡許居首。
這名於二戰前避難到加拿大的愛沙尼亞藝術家,幾乎拍遍全球鼎鼎大名之各界政學藝文菁英。
由蕭伯納至川端康成.....由畢卡索至海明威.....由克拉克蓋博到奧黛麗赫本.....由邱吉爾到甘迺迪....。
肯定可以這麼說:上世紀所有名人的公認形象皆來自卡許的匠心塑造──應該是八九不離十。
與之並稱一時瑜亮的哈爾曼,一向仰仗拍照意念的刻意強化來震撼人心(譬如他拍達利的一系列超現實照而聲名鳩起)。
卡許則顯得更純化/更聚焦於人物的神態美。
他的採光極富變化與神采───能精確又微妙地利用明暗對比,來補捉人物內在流露之瞬間的同時,更刻劃了這些不凡人物的堂皇之概的這個特點
應該是他遠勝同儕/獨步天下的絕技之最。
(舉例來說:哈爾曼也同樣拍過海明威與愛因斯坦,但成品始終趕不上卡許那種精雕細琢於性格烘托與光線醞釀之絕美....)
他之所以成功,泰半可說:歸功於起步之初,在戲劇舞臺上所學之燈光技術的磨練與啟發!
由舞臺技術習得用硬調聚光細密地佈光,以取得某種戲劇性效果───他作品的光比,就像舞臺一般,既是對比分明但又層次豐饒....
就好像戲劇的重點人物一定會浴滿最飽足的聚光,而其餘襯景則依重要性遞減,落入或多或少的陰影....
高達三比一甚或四比一的光比,外加八乘十大底片的丰富表現力,使其影下人物特顯活力昂然/意蘊深遠.....
但在技術層面外,可不得忽略卡許在人文深度苦下的功夫。
卡許曾如此夫子自道:
『攝影者務必深入探索人物的內在,以構造起某種心心相印的互感;敏銳心靈乃相機的真正鏡頭。』
『不凡人物對外界始終罩著面具───造像人的任務首須卸此面罩,還其本貌。』
因此每當接到名人的特殊任務,他必定竭盡所能花很大功夫作功課───不僅研究該由何角度切入/該如何拍?!
甚且深入其生活習慣/精神樣態.....
譬如在拍上世紀最知名的盲人───以脾氣乖戾著稱───的海倫凱勒時,他特意搜遍枯腸尋找能與之溝通的話題.....
於是甫見面即端出他最初的英文閱讀經驗跟她套交情:
說凱勒所寫的『如何欣賞夕落的美感』正是他逃抵加拿大學英文的頭幾篇文章之一....
立即觸動了她───當堂朗誦了文章的起文....───陌生的兩人隨即拉近了不少距離。
拍海明威更是下足細膩做功。
卡許事先打聽大文豪的日常作息,知道他愛杯中物。就特地於拍照的前夕,尋去海明威常造訪的酒吧,點了杯他愛喝的龍舌蘭酒,外帶揣摩其人偏愛的情調....
這功夫可沒白費....第二天他剛踏入海明威私宅,作家隨口問他要甚麼飲料?卡許當然不動聲色地───點了同樣的龍舌蘭酒。
海明威頓時興高采烈/熱絡無以復加.....
其成果也確實如龍舌蘭之濃烈美好───兩人初次合作即產出了卡許最好的雋品之一,更是海明威亙古永傳的經典形象。
(如果各位也和筆者一般愛看他的小說,那應該早在國中或高中的少年階段即看過這張照片。)
他那張無人不知的邱吉爾肖像則更得大提特提:
這也是令他一舉成名的關鍵作───當初他只是活動於渥太華的無名攝影者,根本不太有機會拍到這等世紀級的人物
但也是機緣湊巧──他前陣子因偶然間拍過加拿大總理──蒙他賞識,赴邀過幾次官邸的飲宴因而雙方成了熟友....
於是在聽聞邱吉爾即將訪加時,卡許躍躍欲試想挑戰此高難度任務───遂大膽透過總督的引介,趁他於國會演講後的小空檔拍其肖像....
邱吉爾是個高傲貴族,當然不太把個無名小子放在心上───
卡許曾記敘了這影響了他一生的這戲劇性的一幕:
『‧‧‧我在休息室等待,燈具和相機前一晚已架好待發.....
演說後,總理伴著邱吉爾雙雙走了進來,隨從則緊跟在後....
我忙不迭地開了聚光燈,沒料到會有此唐突的他馬上不悅地叫了兩聲 "怎麼回事?怎麼回事?"
隨從個個面面相覷沒人敢回話───我趕緊搶前接腔:"閣下!希望能有此榮幸,能為此歷史一刻留一張相稱的肖像"
邱瞥了我一眼"為啥事先沒告訴我?!"
眾隨從忍不住一逕地笑開......但這小小的輕鬆對我的恐慌可說無濟於事──邱頓了頓,點燃雪茄狠狠吸了幾口,然後口氣稍為緩了下來....
"準你拍一張!"
隨即不情不願地移動巨人的身軀到燈光的位置。
邱的雪茄從不離手,我遞了個煙灰缸過去,可他絲毫不理不睬。
我轉頭將相機料理妥,看著,等待按快門。
邱仍大口大口地吐煙.....
沒法子,我突然大步上前,嘴裏維持著尊敬的口吻說:"抱歉,閣下!"
手底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把把雪茄由他嘴裡扯了下來。
在回頭往相機的途中,瞥了邱的神色像怒火狂燒,活似要一口吞了我似的....
我趕緊抓住那瞬間按了快門!
這時周遭像死一般的寂靜。
邱愣了一下,方回過神來,嘴角慢慢漾起一抹寬厚的微笑説:"你可以再拍一張!"
然後向我走來,主動和我握了手,說:
"你居然可讓一頭咆哮的獅子乖乖站著任你擺佈!!"』
第一張照片,卡許寫了個標題『怒吼雄獅』,收入他自個兒珍藏的首列。
這也是攝影史上流傳最廣的肖像照之一;更與二戰史,大不列顛獨力抗拒軸心強權的不屈歲月緊緊栓了一起。
正如在拍這張照片的幾分鐘前的邱吉爾在加拿大國會的這場演說,予世人和卡許的印象。
邱吉爾提到:"在巴黎淪陷後,法國將領咸認英國繼續再獨力作戰是註定徒勞的....
眾人一致預言───英國在三周內就會像隻讓人扭斷脖子的雞!"
邱吉爾一面引述,一面以強悍的手勢和蠻勇腔調還擊:『...強壯的雞!堅韌不拔的脖子!!』───那歷歷如繪的不屈與豪勇。
卡許為他塑造的這雄獅咆哮形象,不僅為邱吉爾的歷史地位定了調,更普傳全球,替孤立的大不列顛爭取了無比的同情與聲援。
而對鎮日戰慄於戰禍威脅的英倫子民來說,有這威武不屈的全民統帥翼護其上,能發揮的鼓舞力量更是勝似千軍萬馬了!
總而言之,一張照片能發揮的威力,這大概也是最極致/也最不可思議的了。
而邱吉爾發過脾氣後拍的第二張照片呢?
邱嘴角泛著寬厚的笑容,是張貴氣耆老的不錯肖像,據說也是他和其家人特別畛愛的照片。
這照傳世不廣,卡許扣在庫房好幾年方才公開的底蘊他也沒明說───大家瞎猜,一來是不想掠了前一傑作的光采,
二來這的確說不上是夠出色的肖像。
就照論照,邱那忽然鬆下來的面容,線條是如此虛垮───同樣的佈光/同樣的技術條件───祇因情緒掌握之別,而成果天差地遠....
簡直可說是藝術手法翻雲覆雨的絕佳示範了!
- Oct 08 Mon 2007 15:05
DeMarchelien──VOGUE人像大師
- Oct 08 Mon 2007 14:59
DeMarchelien超厲害的人像大師
- Jan 19 Fri 2007 19:28
秋日偶趣
- Jan 19 Fri 2007 18:52
大阪櫻舞2
- Jan 19 Fri 2007 15:13
大阪舞櫻
- Jan 18 Thu 2007 18:26
南紀海岸
- Jan 18 Thu 2007 18:23
山寺偶遇
- Jan 18 Thu 2007 18:20
南紀勝景
- Jan 18 Thu 2007 18:18
南紀偶行
- Jan 18 Thu 2007 18:13
南紀落櫻
- Jan 17 Wed 2007 19:37
城内無處不有好風景
- Jan 15 Mon 2007 16:32
京都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