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Photo-10 121-1-Photo-08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2-mert_marcus-adele-600x463 161-1-Adele-Vogue-Magazine-Mert-Marcus-600x415  

copyright, Mert & Marcus.

Thanks to everyone who sent in (and continues to send) pics of their pooches. Now back to the lighting guessing.

It doesn’t matter what kind of music you like or don’t like. I don’t think anyone can disagree that Adele has an angelic voice unlike any other. A voice that can seduce you one second, then grab you by the shoulders and shake you silly the next. The more interviews I see, the more I really like her. She has a refreshing honesty and self-deprecating sense of humor not found in many megastars. It’s unbelievable that her career was nearly ended by necessary throat surgery. Our collective ears rejoice that it was not.

Mert & Marcus’ drop-dead gorgeous and dramatic story for the March 2012 US Vogue couldn’t be more fitting of Adele and her voice. The photographic duo combine unbelievable styling, propping and lighting to create an image I’m sure Adele’s mum has taped to her fridge. They certainly nailed it. And with a combo of 4 hot lights and strobes.

This image was suggested by Joel Bedford. Thanks, Joel.

Camera: Medium format, digital, with 70mm lens set on a tripod 12 feet back. Shot at 1/60, f11, ISO 50.

Lighting: For starters, I want to acknowledge there’s quite a bit of retouching in this shot. But I don’t believe it affects the light sources. The key light (if you can call it that) is a 2.5k Arri fresnel HMI at f16 (+1 stop) placed 8 feet to camera right and 6 feet above Adele’s head with narrow focus. It’s aimed directly at her face and hits very little else. A similar Arri fresnel at f16 (+1 stop) sits low, 12 feet to camera right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couch and aimed slightly upward. This light illuminates the branches of baby’s breath, purple fabric, her hand and dress. A gridded, medium strip light at f11 with a full CT blue gel is boomed in above Adele and aimed at the back wall. It has also been flagged to stop light from spilling onto her. A Profoto XL white umbrella at f4 (-3 stops) is set high and directly behind camera to provide a hint of fill.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渡專欄-1949,渡海傳燈人的故事…
2013-03-20 01:20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他站上講台的第一件事,是用調皮的眼睛,把台下的同學掃一遍,直到每一雙眼睛都安靜下來,才微笑著說:「現在我們開始上歷史課。首先,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想照歷史課本寫的上講,還是要聽我講真正的歷史?」

     台下的高一新生都非常興奮的說:「老師,要聽真正的歷史!」

     「好,那你們把窗戶關起來。不關也沒關係,校長來巡堂的時候,你們就說是我要這麼上的。」他微笑著說:「那,我們先來講一講,秦始皇這個私生子,是怎麼變成皇帝的。…」在那戒嚴的年代,那簡直是大逆不道。

     這個老師叫齊治平。他不僅上歷史課,還會講抗戰的故事。冬日寒甚,他中午吃飯喜歡喝一杯高粱酒,來上課時有點醉意,便會打開向北邊的窗戶,讓冬風吹進來,醒一醒腦子,他鬆開自己的上衣,說:「今天要講北方的歷史之前,先唱一首北方的抗戰歌曲吧!」於是他受過藝術歌曲訓練的歌聲,以可以震動隔壁班教室的嘹亮聲音,穿透每一個人的心靈,把他的感情,烙印在少年的記憶裡。我們未曾經歷戰爭,也沒有北方的體驗,卻在他的敘述,他的歌聲中,用感性覺知了戰爭的殘酷,思鄉的飄泊,流離的憂傷。

     我們太喜歡這個傳奇的老師了,向別的老師打聽他的故事。傳說他是北大才子,因為有聲樂才華,音樂系要保送他進去就讀,但他拒絕了,他要讀歷史,要研究中國歷史,搞清楚中國為什麼變成這樣。但大歷史卻讓他流離遷徙,來到偏遠的海島上。傳說他有一個在香港當影星的妻子,也是北大的才女,但分開了…。

     那一年我十六歲,高中一年級,第一次認識中國流離遷徙的大歷史,也見識一個知識份子的才華、風度和狂放不羈。

     多年後,書法家杜忠誥談起他在台中師範讀書,得以認識呂佛庭老師,而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總是說,一個彰化鄉下的窮苦孩子,得以和一個國畫大師學習書法,那是何等的緣份和福份,如果不是一九四九大遷徙的歷史,可能我們這一生都不會有這個機會。

     不僅是杜忠誥先生,畫家李轂摩談及這一段歷史也深有同感。他認得許多藝術家,都是在一九四九年來台,由於一時間來台的知識份子太多,沒有這麼多大學、高等學府讓他們教書、謀生,只好輾轉到台灣各地。高學歷的知識份子低就於師範、中學、職業學校等,於是讓許多青年學子,在一九六○、七○年代,有機會接觸到一代傑出的知識份子。除了藝術家,還有作家、詩人、音樂家等,在各地散落如文化的種籽。像台中一中,就有作家學者楚卿、楊念慈等,成為學生仰望親近的老師。不僅是從台北到中南部,從宜蘭、花蓮到台東,也有許多好老師,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家、藝術家,都是在這些老師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終而自成一家。

     我問了許多朋友,不管是藝文、醫生、學界、政界的朋友,彷彿每一個人都可以舉例說明他的成長過程中,在某一間中學、師範,有那麼一個或幾個老師,曾帶來那麼關鍵性的影響。他們可能是來自北大的才子,來自清華的學人,來自杭州的藝術家…。總之,命運讓他們在這個島嶼上,無論過去如何煇煌,現在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教育領域默默奉獻。

     一九四九年的大遷徙,是台灣命運的轉捩點,帶來了威權政治、戒嚴時代、白色恐怖,卻也帶來了無數的人才。他們當然不是當權者,否則不會散落各方,他們甚至是受苦的知識份子(例如殷海光、雷震),他們在台灣各地教育學子,默默奉獻一生。然而歷史卻慢慢將他們遺忘。

     畫家李轂摩說:台灣不是只有渡海三家,還有許多默默奉獻的播種的藝術家啊!我們能不能為他們辦一場共同的畫展,來記錄他們的貢獻?不僅是畫家,有許多人的啟蒙師,散落台灣各地,有待記錄。這些人都是塑造台灣文化的人,我們怎麼能夠遺忘?

     那麼,我們能不能從現在開始,也來寫一寫這些人的故事呢?來寫一寫這些「渡海傳燈人」的故事。(作者為作家)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中時社論-激情過後 省思中華隊為何不能更上層樓
2013-03-14 01:37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世界棒球經典賽進入最後四強決戰,中華成棒隊的賽事,則已在上周告一段落。許多球迷非常感謝中華英雄們帶給國人長達一星期的激情,再一次喚起大眾對棒球的感動。但中華隊終究沒能更上一層樓,箇中緣由頗值深究。

     猶記四年前,中華隊於九月個內先後在北京、東京兩度敗給中國大陸隊,面臨舉國上下一致的撻伐;與今年近千餘球迷前去機場迎接中華隊返國的盛況,際遇可謂天差地遠。

     四年過去,中華隊不也是同樣帶著兩敗戰績從東京返台嗎?然而,球迷這次在三場預賽中,先熱情看到了王建民壓制澳洲隊的精彩投球;再看到中華隊在劣勢下逆轉擒服荷蘭;更看到了陽耀勳浴血迎戰韓國的堅毅…球員的拚鬥精神,燃起了大家的爭勝企圖心、看到了中華隊的希望!

     激情過後、感謝之餘,此刻應該沉澱下來、重新省思,中華隊第三次在經典賽征戰東京,究竟在賽場上、在球場外的表現,是不是還有應該成長、必須改進的空間?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旅日棒球明星郭源治在中華隊前進東京時,到休息室裡為大家打氣,他對球員說:「希望你們能打出代表台灣棒球文化的野性。」在比賽場上,棒球的確可以打得豪放狂野;但是,它其實更是一項很細膩的競技,尤其在實力相當、戰況膠著時的比賽,更容易體會出一個小細節上的疏忽,往往會成為最後的勝負關鍵。

     以這次中日之戰的第三局為例。當時,中華隊第九棒郭嚴文率先二壘安打,日隊先發左投能見篤史在失分壓力下已有控球失準情形,中華隊卻讓狀況極佳的預賽MVP陽岱鋼執行短打,難道只想掩護跑者推進至三壘?能見篤史隨後對林哲瑄、彭政閔接連投出四壞、觸身球,中華隊又未能耐心等待其自亂陣腳,而錯失一舉擊潰能見篤史的良機,最終僅靠周思齊在滿壘下的四壞保送擠回一分。

     當比賽來到日隊追平比數的八局下,彭政閔、林智勝於無人出局時接連安打攻占二、三壘。該如何讓彭、林二人攻回本壘,要回原來的兩分領先,讓陳鴻文能更篤定的完成終結任務?自然十分緊要。在那當兒,教練團是否仔細審度了戰局,在日本隊只剩九局上半的最後進攻機會下,該不該換上有速度的跑者,替代可能已不需要他下一次打擊的林智勝,更積極地搶下這足以確保勝局的第二分?

     在彭政閔藉周思齊的安打攻得超前分之後,中華隊仍無人出局、跑者分占一、三壘局面,這是另一個以代跑者替換林智勝的時機。

     中華隊陣中,不乏適合人選可以在九局上半接替游擊區的守備;此際更換代跑,不但升高日本隊防守上可能面臨再次失分的壓力,更增添中華隊教練團執行戰術的空間,不是嗎!棒球比賽的迷人,正是存在於交戰雙方間這些細膩的鬥智之處。

     今年一月過世的前巴爾的摩金鶯隊棒球名人堂總教練厄爾韋佛(Earl Weaver),曾有一句名言:「教練如果在比賽中作風保守,只想贏一分取勝,他的球隊常常會以一分輸球!」咀嚼厄爾韋佛的經典名句,回顧中日兩軍的對戰過程,實在讓人期待中華隊的教練們,在下一次大賽來臨時,能夠有讓人耳目一新、更具企圖心的細膩布局。

     至於在球場之外,在台中預賽一切順遂的中華隊,為什麼會在抵達東京之後,由媒體、網路上陸續引爆出:球員沒有早餐吃、聯盟會長沒有證件、中華隊沒有獎金、球員返台沒有包機的爭議性訊息。這些球隊行政作業上的疏失,因何而來?行政作業是讓球員得以在前線安心作戰的後勤支援,棒球作為全台灣最受矚目也最有市場的體育項目,行政工作更不該出現「暴投」或者「漏接」的失誤;再說,棒球經典賽今年也已是第三屆了,在中韓之戰固守本壘力保不失的高志綱,是唯一的三朝元老,可有人曾去請他比較一下,中華隊的行政管理,今年和過去兩屆有何不同?主辦大賽的美國職棒大聯盟,提供參賽球隊的待遇和以往可有落差?這些負面訊息背後的事實真相又是如何?

     主管國家體育大計的教育部體育署,在特案獎勵中華健兒的同時,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嚴謹的態度,召集一同分擔中華隊選、訓、賽的棒球協會和職棒聯盟,推派參與運作的負責人,一同出面向關心棒球運動發展的國人說明、澄清一切,還給中華健兒們一個應有的尊重,讓球迷的熱情持續澎湃下去。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w3-fnl2_1736 _w3-fnl2_1702 _w2-fnl_1552 _w2-fnl_1410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