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洋作家村上春樹的音響系統,三之一》
東洋作家村上春樹1949年生,是浸淫於美國五六o年代流行音樂中成長的愛樂人.
說他愛樂成痴,大概沒人有異議,畢竟他寫的有關音樂的文章,數量絕不少於他的小說.
 
愛看他談旅行及聆樂的散文(尤其聆樂品味與他很貼近),剛好東洋雜誌SWITCH 37期有一篇《村上春樹音響室》的專文.村上談自己的音樂與音響觀,姑且就錄此一敘,同為音樂與音響迷有頗多堪值借鑒處:
 
《聽爵士樂時用JBL4530,古典樂,用TANNOY BERKERLY》
 
村上聽爵士樂時用JBL4530揚聲器,這是他在東京經營爵士樂咖啡館CAT PETER CAFE時的營業喇叭,多年來獨沽一味,從沒換過.
 
聽古典樂, 他會用TANNOY BERKERLY同軸喇叭,為配合此叭高效率特性及圓潤聲音,他加買了OCTAVE V40SE管機.
 
(他自承因網路找書方便,已多年不買書了,CD也沒興趣多買,但黑膠是必買品,其實村上國外旅行的至樂之一便是買黑膠,出國常把隨行的妻子撇在一邊,自顧自去黑膠店尋寶,目前藏量已破萬張.)
 
唱盤:Thorens TD520, LUXMAN PD171A(都是皮帶驅動盤)
 
擴大機:Accuphase E407晶體綜合擴大機, OCTAVE V40SE管機
 
音響:BL 4530 背負載號角喇叭 
低音Woofer - D130
中音號角Midrange - 2440+HL89
高音Tweeter - 2420, 
 
TANNOY Berkerley同軸喇叭
 
CD機:marantz SA11S3
 
村上說:我每天都在這個房間寫作.需要音樂來調劑.
就某方面來說,我算蠻在意音響是否合我意,若音響不好,音樂再好,我也不聽.
 
總之, 我的系統不在意他人評價,我自己聽了高興就好.我向來不會邀請友朋炫耀我家系統有多棒;所以,很放鬆."
 
對自己音響的評語:這就是我愛的聲音, 所以器材經年不換.而好聲, 如同好文, 沒特定的標準.合你的就是最好. 
 
每人對好聲的定義都不同,好的寫作也一樣.重要的是,找出什麼對我來說很好... 但相當困難... 換句話說,尋好聲的歷程宛如建立人生觀."
 
《村上春樹的音響系統,三之二,村上文學中的音樂,由CASA特刊" A ROOM WITH SOUND"談起》
在村上春樹世界登場的人物都極其愛好音樂,書頁中不時樂舞悠揚.
 
比如,札幌的“海豚賓館”電梯中傳來波爾瑪麗亞“LOVE IS BLUE”,繼而變成PERCY FAITH樂團風靡一時的“a summer place”。突然一切都靜止了,而“我”也就進入了“羊男”所存在的异次元世界。
 
在《發條鳥年代記》中,“我”一邊煮著通心麵,一邊吹著口哨哼著“鵲賊”序曲時,意外地接到命中註定的女子打來的電話。
 
而長篇小說IQ84的開頭:「計程車的收音機,正播放著FM電台的古典音樂節目。曲子是楊納切克作曲的小交響曲《SINFONIETTA》。在被捲入塞車陣的計程車裡聽這音樂實在很難說適合。
司機看來也沒有特別熱心地在聽那音樂的樣子。中年司機,簡直像站在船頭觀察不詳海潮浪勢的老練漁夫那樣,只能閉口眺望著前方整排不斷地汽車行列。青豆深深靠在后座,輕輕閉上眼睛聽著音樂。」
 
更是以古典音樂切題,一啟幕就營造了樂符飄揚/詩意悠然的畫面...
 
以主角愛聽的音樂開端,並以之為線索貫穿全文的世界觀,在村上春樹看來,再平常不過了;對他而言,音樂早已深入骨髓,完全融入自己生活與靈魂。
 
村上春樹自中學開始迷戀爵士樂,接著去爵士酒吧打工、唱片行工作、開自己的爵士樂酒吧,再到走上文學道路,可說是在音樂飛舞中激發靈感,創作出一部部風靡世界的作品。
 
音樂與村上作品隨伴左右,也是引導作品劇情與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的關鍵因素。
 
且來聽聽村上在CASA特刊怎麼談論他的音樂音響觀:
 
「文章就像音樂,也可以通過字詞、語句、段落、輕硬與輕重、均衡與不均衡、標點符號及語調的組合營造出節奏感。」
 
如此熱愛音樂的文學大咖,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音樂故事?村上最近在casa談了許多他與心愛音樂與唱片軟體相遇的趣事。
(註:行家都說村上小說或許頗有爭議,但他的散文著實好看,尤其若讀者也很愛音樂,那更是敲中心坎去了;觀下文村上談他上天下地找黑膠的經驗,真是標準發燒友一咖,同好必有共鳴)
 
【唱片收集癖】
 
「從以前開始我就有收集的癖好。看電影一定要買光碟,想看的話就要馬上去買一張。但意外的是,對書本我倒沒有收集癖。看完書後就可以丟在一邊了,對初版書籍也沒什麼興趣。
以前因為工作可能會用到還會把書留下來,現在因為在亞馬遜之類的網站能馬上買到,連這個必要也沒有了。」
「但是,黑膠唱片的話就不一樣了。雖然我也會在YouTube上聽音樂、買買CD什麼的,可以的話還是會儘量收集唱片版本,古典音樂也會儘量買原版。對於唱片,有著非常嚴重的收集癖。」
(註:村上書房照上的黑膠總量已超出一萬張,看他這種熱勁,遲早房間不夠放)
 
【最喜歡的唱片店】
 
「每次去美國書店『Barnes & Noble』的時候,會發現CD區漸漸縮小,唱片區反而越變越大,這一點我也覺得很驚訝。我經常在國外大量買入黑膠唱片,遇到流失的版本也確實沒有辦法。
外國的收藏家們就非常了解我這種心情。」
 
 若非得選一張自己最愛的"荒島"唱片,村上選了Billie Holiday的《I Can't Get Started》
 
「我現在最喜歡買爵士樂唱片的地方,是斯德哥爾摩。那裡有兩家喜歡的店,每間都很大,要全部看完得用三天時間。
即使如此,我還是用了整整三天在裡面淘寶,完全把妻子忘在了腦後。那時候她好像也去買古董了(笑)。
就這樣,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店主突然說:『過來過來!想看點好東西嗎?』『想看!』他帶我到了裡面的房間,平常店主似乎在這裡居住,還有電爐之類可以搞定吃飯的東西。
在那旁邊,就是一座藏滿寶物的唱片架——這可是不花上三天就看不到的架子。店主雖然想賣給我,但都沒標註價格,我也一個個問了下來。」
 
「北歐有很多不錯的唱片行,一般集中在斯德哥爾摩,其次是哥本哈根。奧斯陸稍顯遜色,成熟度還不夠。芬蘭的爵士角落也很有趣,就算我是因為工作旅行到了那裡,也會確保有足夠的空閒時間去逛逛。以前還會查好黃頁,把地圖列印出來,到租賃中心借一輛自行車到處轉;最近開始用谷歌地圖,變得輕鬆很多。」
 
關於唱片,有意思的經歷
 
「如今我已經逛過世界上的許多家唱片店,最近在巴黎和倫敦沒碰到什麼大的店,在紐約倒是有不錯的地方。波士頓也很棒。
當時在波士頓住的時候,還有十幾家二手唱片店,現在只剩5、6家了。當時我每周都要把每家唱片店都逛個遍,連在哪裡停車都仔細記好,制定了詳細路線出來。每家店的樣子都記得很深刻。
前不久回波士頓再去的時候,被店裡的人認出『你不是那個村上先生嗎?』我回答,『我很早以前開始不就一直來嗎。』店長說:『知道倒是知道,但並不認識你呀。早說就便宜點賣給你了。』」
 
「美國的二手唱片店經常有很多奇怪的人,比如有家店的3個店員會聚在一起,互相問答音樂冷知識,有時候我也會舉手搶答一下。簡直就跟《失戀排行榜》那部電影一樣。」
 
「說到有意思的店,我去維也納的時候,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經歷也是唱片狂熱分子。我問他哪裡有好唱片行,『有倒是有,很遠哦,』他回答。
『沒關係,反正有借車。』根據他的說法,這家店在沿著多瑙河一直走的一條小街上。我半信半疑地去了那裡,發現是家並不大的小唱片店。
本來想看看就走了,但越看越迷失在唱片的海洋里——裡面全是唱片架,而且全是精品。
我在這個『魔窟』里逛了整整一周,買了很多張爵士唱片,古典音樂更是數不盡數,到後來因為沒想過怎麼搬運,手裡都拿不動了。
這是我見過的最厲害的二手唱片店,這種地方只有發燒友才能找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