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LP唱盤了解越多,便知唱盤問題的第一要務是軸承.

轉盤的材質/重量...底盤形式和避震方法等等....則屬次要也.

蓋轉盤的基本任務除了提供穩定的轉速,還必須安靜和穩定.

這三個要素都和軸承息息相關.

它就像房子的地基---地基鬆散,其餘條件再好皆不足觀矣!



lp播放系統其實是比表面看來更嚴酷精密的技術.

就拿唱片的音溝來說:

33又三分之一轉唱片每秒鐘運行0.5555轉,也即唱針要走52mm----此時兩萬赫茲訊號的溝距只為0.026mm.

軸承只須微小偏離而令轉盤略有震動,致唱針無法保持在正常位置上,訊號自必有失誤或扭曲....

所以曾見証過八o年代LP風雲時期的老燒友,必然有很深的印象於:那些各門各派唱盤於不斷花俏改裝著外表的同時.....

其實也使盡吃奶力/鴨子划水般悄悄進化其軸承.

也就是說大部份存活過CD時代的各派經典盤,與其說其在材質或避震上有何突破,

倒不如說是各自在其軸承製造上下了扎實功夫,致令音質穫致正面回報---才算是比較公允的評價.

SOTA/ORACLE/VPI/LINN這流行浪頭的四大門派固是如此.

其餘銷量更小/更昂貴得多的超級唱盤如THORENCE REFERENCE如OXFORD如VERSA DYNAMIC亦不例外,

統統都只是在老掉牙的原始設計----套筒軸承上....下死功夫----幾曾看到那些廠家脫出這個窠臼/有所突破了?



20年後,工業用機器大部份已淘汰了古董級的套筒軸承,改用更精密的滾筒/滾針軸承等新產品.

但套筒軸承掛在唱盤的老臉孔仍沒啥變,

這原因是套筒軸承有其明顯的幾項優點:

一.結構簡單.

二.軸與軸套的緊密度可以極其契合.

三.加工成本低.

四.其特性剛好符合唱盤的特殊要求.



套筒軸承啟用於唱盤的原始期,固然乃限於技術匱乏之無奈.

但理論上其磨擦點極細/極小,因而雜音系數經得起超高倍數放大之考驗,勿寧乃它的絕大優點.

(就以第四點來說:筆者曾有過鮮明的教訓---曾拿過老AR盤去請精機廠改成滾珠軸承---而雜音反大得嚇人即是一顯例)

所以也未必是新部品即可取代舊技術.

但墨守成規也非正理-----畢竟套筒軸承無法承載大重量,和精密度不良即易導致異常的徑向磨擦是它的先天罩門.

以今日來說,一部天價至幾十萬的HI_END盤投資在軸承的成本和創意實在不太夠誠意,

何況在上個世代交替時,早有MICRO SEIKI成功做出單向空氣軸承,而ROCKPORT更一舉突破至雙向空氣軸承(也即完全的氣承軸).

而VERDIER/TRANSPORTER/COBEAN等陸續推出的磁性軸承也證明是有效好聲的設計.

因此可在此大膽宣稱HIEND盤若未進入此兩大領域即算失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景堂 的頭像
    大景堂

    大景堂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