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年年初的某一天,氣溫很低。一個穿著平凡的小提琴手在華盛頓DC地鐵站L'Enfant Plaza 的入口處,連續拉奏了四十五分鐘。

他一曲曲地拉,從巴赫、舒伯特、Manuel Ponce、Jules Massenet,最後又拉回巴赫。只有七個人留下腳步聆聽, 也只有一位小女孩真正聽得入神...

那是早上八點左右,上班的人流川流不息。

拉了大約三分鐘時,一個中年男子留意到小提琴家的演奏,停住腳步幾秒,又往前走了。

又過了一分鐘,一個女人扔下一美元,但她沒有停下來。又過了幾分鐘,一個過路人靠在對面牆上,似乎想聽他演奏,但看了看表,就匆匆走了。

對小提琴手最感興趣的,是一個三歲的小孩。小孩想停下來,可他媽媽又拉又扯,硬是把他拖走了,小孩一邊走一邊回頭看,戀戀不捨。

在音樂家四十五分鐘的演奏中,七個人停下來聽他演奏。他收到三十二美元。演奏完畢,沒一個人理他,沒響一個掌聲。

這位小提琴手叫 Joshua Bell,是年輕一輩音樂家中技藝最拔尖的一位。

他剛才在這個地鐵站裡演奏的,可不是街頭半吊子的廉價表演,而是古典樂難度最高的曲目,手上的小提琴,是意大利stradivari家族在1713年製作的名琴,價值三百五十萬美元。

就在兩天前,他在波士頓歌劇院裡演奏,門票最低上百美元,座無虛席。

其實,他的面孔也很有辨識度,可說是有國際知名度/凡古典樂迷皆孰悉的醒目容貌;但街頭整整拉了四十五分鐘,不僅沒人認得,也無人想看他的表演。

一場可值數十萬美元的演出,免費供人聆賞,卻被當空氣般無視...

也就是說,由《華盛頓郵報》一手策劃的這場蓄意的實驗,十足奏效。

郵報的盤算就是找來像BELL這樣超人氣樂手扮演街頭藝人,以最戲劇化的設計,來測試人們的知覺、品味和行為傾向會否因場合差異而起不同反響。

而實驗結果,確實有幾分證實下列三個假設:

1.在高貴的表演殿堂,名樂手萬眾擁戴,化身成街頭的無名表演者,便乏人問津。

2.普通人確實會因環境不同而機動調整知覺與品味。

3.生活裡太忙碌的節奏,有可能令你不時錯過平凡中偶現的神采。

https://youtu.be/BJhZ0J3bIYc
<iframe width="1280" height="720"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BJhZ0J3bIYc"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景堂 的頭像
    大景堂

    大景堂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