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揮拍的內旋與外旋》
打羽球,我算啟蒙甚早.約略小三就開始打了,而且始玩就是專業配備;當時大家都是在路邊找塊空地就開打,球拍是重得要命的木拍或藤拍;球是軟膠頭/會颼颼叫很會跑的塑膠球.
但拜家父任職於國營事業之便,不僅一開始就打室內,更是用當時最先進的鋁拍,打軟木塞頭/鵝羽尾的比賽球.

記得是上國中時,就讀的佳里國中才創立羽球隊,培育了台灣第一屆女國手陳玉珍等人.陳是我國小同班同學,她是因百米跑得飛快被校方挑中的,之前完全沒摸過專業球具;得知她入選校隊時我還蠻納悶為何校方選人為何沒公告,否則略有基礎的我若也加入,諒必更勝其餘門外漢.

總之,陳玉珍就此一路稱霸羽壇好幾年;而我的球技則一直停頓於國中那種業餘玩玩的水準,所以雖然後來一直有打,但直到現在,連正手高遠球都打不好;更別說難度高幾倍的反手高遠球了.

這正是所謂科班出身,和diy隨便玩玩的先天差距.

球類運動的共通點:高手與業餘者的高下差距,除了差在訓練強度外,真正關鍵是此運動核心的技術訣竅若沒經高手點化就始終學不會.
說來慚愧,這羽球打了好幾年,是前兩天偶然看youtube體育影片,方才知羽球揮拍的關鍵是:內旋與外旋
https://www.facebook.com/hsin7377/videos/761033980735001/?t=102

總之,看了茅塞頓開,解釋一下,內旋/外旋這種故作專業的用語其實不太好理解,簡單說:掌心帶動手腕向外翻就是內旋,而掌背帶動手腕向外翻就是外旋.
兩者適用狀況,內旋是打正手高遠球及正手殺球時用的;外旋則用於反手高遠球.

羽球要打得高打得遠又不費勁,訣竅是掌握拍面與球的接觸最大面積.也要能將球拍羊腸線的彈力充分轉移至送球的力道上.
所以重點來了:
一.擊球需擊在最高點;越早將來球回擊越省力.
二.羊腸線包覆效果越大,回彈力越大
三.所以必須正面擊球,將球與拍面的接觸面張到最大.
四.打正手高遠球,不持拍手舉起/彎肘,肘迎向球飛來方向;持拍手拉高/彎肘準備發力擊球,但手仍保持放鬆,待觸球那剎那方發力.
五.拍面先是保持與後背平行,如切菜刀般將拍框迎向來球(這時拍框與空氣阻力最小,以求最快速擊球)待拍面將接觸來球時,再快速轉腕(也即內旋)由掌心帶動手腕向外翻.
六.內旋的功效即在轉化手臂揮出的力道,冀能在觸球的一瞬間將力道全灌注在來球上;所以一方面能像揮鞭一樣將力道能瞬間發散,另一方面這時拍面瞬間轉正,剛好將球全包覆於羊腸線中
   羽拍的彈力能最大限度將球擊出.
七.內旋的擊球拍面是羽球拍靠身體的那面(即內側面);也即打正手高遠球及殺球是打內側面.
八.外旋,則是掌背帶動手腕向外轉,也就是說是以球拍的外側面擊球;這就是打反手高遠球的訣竅了.發力訣竅同正手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體育
    全站熱搜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