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罕見女性音響發燒友?》
◎在發燒音響的世界裡有其殊異處︰即男性壓倒勝,女性發燒友出奇罕見!
此說當然無實際調查數據,但走跳音響店,委實女性絕跡,連歐美日亦然
幾年前,美國《WIRE》雜誌訪問唱片收藏家MIKE GRELLMAN,其人說了個小故事旁證男女發燒態度迥然有別:
話說某一天,GRELLMAN跑去音響店的特賣會蒐黑膠片,買時發現一張片子上有古怪燒痕,他好奇不止窮问店家,老闆聞之,忍不住大笑地說:這是他某個老顧客家庭悲劇的小殘跡.
蓋此佬偷買音響軟硬體前科累累,老婆屢戒不聽,有回,某張貴到無倫之天價唱片的收據,竟好死不死塞在口袋忘了滅跡,於是東窗事發...
這下,老婆吞忍多時的怒火一整個狂炸,堆起柴火,將庫房大批唱片一把拉出全燒了!
老闆指一指這張黑膠,說:您手上的這張便乃劫後所餘!沒法,能救回的也被逼著出清了!
GRELLMAN打趣說:這天底下最危險的嗜好有三:一是玩飛行翼,二是爬高山,第三,就屬家有悍妻居然還敢玩音響了.
〔WAF〕
已成家的發燒友都聽過WAF這個專有名詞,(Wife Acceptance Factor):亦即「太座接納度」的重要性.
買音響需先請示掌財政的太座,可說是每個已婚發燒友欲下手前最坎坷的一關;幸好蒙允,實報實銷當然是最理想狀態,通常沒如此好運....
逼不得已總得暗貼私房錢,再少報兩三個零蒙混過關(但東窗事發終歸遲早之事)
WAF指數極高,如我所知,倒有大發燒友如李富桂和蔡克信兩位;李夫人將一座內湖大宅全讓夫婿的音響房給坐足正宮;而蔡前輩買進的第N套巨弩級喇叭:MBL四件式旗艦喇叭,據云竟是財政部長主動提議,更是羨煞人也.
不過這些當然都屬特例,普通發燒友泰半沒這福氣,這便是下文想談的題目.
【為啥絕少夫唱婦隨/一起發燒這種例子?】
美國發燒天書Stereophile十幾年前曾發過一系列專文。歸納過幾個原因︰
(1)男性天生愛玩機器、女性則既不愛更玩不攏!
的確,孩童期,男生通常較愛機械類玩具,而女性寧願玩洋娃娃或公仔。所以有人說,Hi Fi乃「大男孩的Toys for Boys。」
(2)男性玩物喪志、女性實用主義
在不少人眼中,玩Hi Fi是一種奢侈的玩意;而不斷灑錢更換器材,則更是一種玩物喪志的「敗家」行為。
女性是天生的實用主義者,對這種行為當然不以為然,尤有甚者,她們注重家庭的財務狀況和長遠打算,對丈夫的亂花金錢深惡痛絕。
(3)男性喜歡炫耀及與他人競爭,Hi Fi只是他們用以炫耀和競爭的一種工具.
不容否認,部分男性發燒友確有這種傾向。發燒友之間攜械集體「械鬥」和「打擂台」,更加深此類觀感。
此外,不少富豪忙得每星期坐下來聽半小時的音樂也沒有,卻在家中添置過千萬的極品音響器材,這豈非炫耀?
(4)男性傾向理性、女性傾向感性
表面看來,這好像與是否發燒音響沒有關係。但男性傾向理性,因此喜愛不斷分析、判別和比較,而這正是「發燒精神」的泉源。
反之,女性傾向於感性,對一種聲音,喜歡便是喜歡,不喜歡便是不喜歡,講的純粹是一種直覺。
女性意識裡,把聲音的好壞高、中、低音分門別類,又有啥音場、定位、結像、瞬變、動態等,還要左分析右分析,是毫無情趣/大煞風景的無聊行徑。
(5)絕大部分女性都沒有專心一意聽音樂的習慣。
女性將音樂當情緒之佐料,用來醞釀情調/耽溺氛圍;反之,男士正襟危坐/全神投入,會以更全縱深式的姿態看待音樂本身,故而更傳神/更逼真重現樂音原貌便成追求的標地.
於是一步步踏入發燒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