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http://i658.photobucket.com/albums/uu302/astia/0-MO2-1.jpg[/IMG]
oberon在電影中的喬治桑扮相
[IMG]http://i658.photobucket.com/albums/uu302/astia/oberon-_a_song_to_remember-1.jpg[/IMG]
一曲難忘
[IMG]http://i658.photobucket.com/albums/uu302/astia/180px-Liszt_1858.jpg[/IMG]
四十七歲的李斯特
[IMG]http://i658.photobucket.com/albums/uu302/astia/george_sand-1.jpg[/IMG]
喬治桑
電影與史實中的李斯特與蕭邦----由"一曲難忘"電影談起
[IMG]http://i658.photobucket.com/albums/uu302/astia/oberon-_a_song_to_remember-1.jpg[/IMG]

1945年的蕭邦傳記電影《一曲難忘 A Song to Remember》
是一部為求戲劇效果不惜大幅扭曲史實的音樂片.
但編劇精心改造的情節倒也不失洵美;而且蕭邦音樂配上古典情境自是浪漫保證....所以此片亦不無可觀....
在此就先將電影的故事略述一番,但重點倒不是要談主角蕭邦,而是影片曾提及的與之在巴黎密切交往的同代鬼才李斯特.
因為之前看過三、四部同代音樂家的電影----不約而同都提到李斯特不僅氣度高人一等,而且識人之明無人能及的諸多優點.
特別是他天性裡不知嫉妒是何物的那種神人般的品格----乍看之下頗難相信---總以為是電影編造的胡扯!
直至翻閱史冊,方證實史實更尤有過之....才不由歎服!
總之----和李斯特同代的音樂家如蕭邦、舒曼、白遼士、華格納等人人品均有小疵;唯獨李斯特的氣質與好性情遠超乎其同儕,
尤其是他的重義輕利/忠厚仁慈....,俱俱令他那些自我膨脹的知交汗顏---
且借句(少為人所喜但對李斯特卻真心欽服的)華格納的評語:「李斯特就像十字架上的基督,對別人比自己更關心,常常準備著為別人犧牲....」
在此就藉此片為引子,談談我收錄的李斯特的軼事....
       
        【《一曲難忘》電影本事】
電影是以蕭邦的童年開場:蓋蕭邦幼年在德籍恩師的指導下,已以天才神童之稱蜚聲國內外,但因家貧---以致一蹉跎十年---
始終無法應允在巴黎開演奏會的邀約.....直到十九世紀 二O年代沙皇加緊壓榨波蘭之時,才被迫流亡巴黎.
在流亡前的風雨時刻,蕭邦熱血沸騰,屢屢參與反抗軍的地下活動,
這緊繃的反抗意識終於在他表演的某場音樂會上爆發,因為他得知沙皇派任的新波蘭總督剛入座,
既氣憤此人破壞他的演奏心情,亦心覺須表明其抗暴意識,於是忿稱:他拒絕替沙皇的劊子手演奏---拂袖而去,於是惹來了一場即將就逮的牢獄之災.....

為避開這緊急迫害,他偕同恩師從華沙逃去巴黎---以此為起步,開展了他滿懷憧憬卻前途未明的音樂人生.
初抵巴黎,他倆興沖沖前去一會十年前寄來締約函的巴黎經紀商,
未料回應的卻是一場錯愕的挫敗.....
蓋當初此經紀商殷殷期盼的,乃是當年的波蘭神童---而今神童已成年,意興也就索然矣....
於是師徒二人窮費口舌無功後---正待放棄,卻詫聞大廳竟娓娓傳來蕭邦作品的彈奏聲.....
眾人趨出,方知正怡然自得地品賞蕭邦樂譜的正是當世第一鋼琴家----(也是以炯炯識人眼光著稱)的李斯特.
這是當世兩大鋼琴高手的初會.
不問可知---蕭邦藉李斯特之背書,當即順理成章斬獲了第一張巴黎演奏合同.

(李斯特甫一出手馬上顯露了他英雄本色的兩大特點:
第一他有絕步天下的鑑賞眼光----不只是蕭邦---包括舒曼、華格納等同代大家....
都是他先世人一步為之烙下巨匠的標記的...
第二他氣度之高/心胸之閎大古今少有---藝壇文人相輕本是常態
而李斯特則屬異類-----此節且容後再談....)

蕭邦認識李斯特後,不僅開啟了他其後絢爛無匹的音樂人生,也由他引介而與喬治桑締結了八年情緣.
這是他人生與藝術生涯中最多姿多采的一節;雖然這羅曼史是以狂喜始/而以悲愴終---但這畢竟是音樂史上最美的一場邂逅.
註定會是千古傳頌的...

而在這電影中正如我前言所述:"為求戲劇效果不惜大幅扭曲史實".
也特意編排了一段極美的傳奇,來襯托兩人墮入情網的綿綿款意----若不加深究---那戲劇效果倒是極其濃郁的.
這場戲,發生在喬治桑私宅.
話說,蕭邦初涉巴黎藝文圈----當然尚無藉藉之名.....
於是足智多謀的喬治桑,就串通李斯特設計了一個極其高明的/來將蕭邦引入勢利的巴黎上流圈的策略.
方法是由喬治桑發帖,以李斯特演奏為名---在其宅辦了音樂會.
於是在貴賓雲集的大廳上,李斯特宣稱此乃特別曲目----須講究幽暗情調而全場熄了燈.
於是在一片闇暗中,時而詩情/時而抑鬱的琴聲流蕩著----令全場感佩不愧乃李斯特之動容中....琴音奏畢/燈火復明.....
眾人方發現震憾全場的演奏者不是李斯特,而是陌生面孔的新天才.....
蕭邦自此一夜成名.

證諸史實,此片大部份情節都不太經得起考據----當然包括前兩節以及他離開波蘭的過程.
比如蕭邦去巴黎並非此片所敘的第一站,實際上他在這之前流轉於維也納柏林等地,已是小有名氣的鋼琴家,
根本無須屈尊求那一紙演奏合同....
而第二節則更是蓄意變造----這事與喬治桑全然無涉---而且是在蕭邦私人音樂會發生的.
熟諳西方樂史者,當知蕭邦是一位非常孤僻而神經質的天才,他很怕公開演奏---就連他最親近的知友雨果、德拉克洛瓦等人欲聽他琴音,
也都只能偷偷趴在窗下聆聽.....如是這般---蕭邦在演奏場上特意熄燈概屬常態.
而這段熄燈共彈的佳話既沒那麼戲劇化---在真實史實裡也是分兩段發生的:
據說在高朋滿座的某個晚上,李斯特一時興起表演了幾首蕭邦的曲子,中間因為過於得意,自己加添了幾個裝飾奏...
這就惹得蕭邦老不高興了---他冷冷地說:「親愛的老友,求求您---請你照著樂譜來....否則甘脆別彈!」
李斯特登時由坐椅上蹦起....「那麼你自己彈罷!」....看來有些掛不住臉.
這時,剛好有隻飛蛾掉入燈中令燭火熄了---眾人正待重新點火....
蕭邦卻一把攔住 ,說不用了, 有月光就夠了.
於是乎暢興而彈---用他那那感情如奔流的魔指毫不停歇地響了一個多鐘頭....
當他手指離開琴鍵---在座諸人卻已個個感動泣下;李斯特一把抱住蕭邦動容說道:「老友你是對的,像這樣的作品絲毫不容侵犯....
你是真正的詩人!」
「呦,這沒甚麼」蕭邦喜遂顏開地回答:「我们各有各的風格!」

這事發生的五天後,在同時同地的聚會中----李斯特央請蕭邦移上鋼琴座.
隨即叫人將燭火熄滅----於是在黑暗當中....李斯特附耳向蕭邦說了幾句---兩人就此悄悄易了座.
然後,同一首曲子行雲流水地響起.....圍坐賓客又再一次回味了五天前的同一感動....
未料琴音一停歇,燈火復起----訝見竟是李斯特在座----大夥兒自是一陣驚呼!
「你覺得如何?」李斯特問他的對手.
「我想說的正是眾人所認為的----連我都相信這是蕭邦彈的!」
「看吧!」這得意的演奏者提高嗓門「李斯特只要他高興,就能變蕭邦----蕭邦能變成李斯特嗎?」

十八/十九世紀西方大音樂家自莫札特以次,要不生活淒楚,要不脾氣怪異/病魔纏身....
能稱得上全然幸福的,大概只有孟德爾頌和李斯特兩人;而後者福壽俱足,兼又光輝一生可又更勝幾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景堂 的頭像
    大景堂

    大景堂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