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重拍四十年前的日本老片《追捕》,前幾日也帶了班底隨片宣傳.

老片追捕的男主角高倉健大家還算熟悉,但這部片子對台灣影眾而言其實毫無印象可言;這於中國卻迥然不同.

1978年,“追捕”的上映簡直像炸鍋式地席捲了中國。

據日人在1999年的一個調查,80%的中國人看了這部電影,按照當時10億人口來計算,至少有8億人次影眾。這是日片於中國映演的最高紀錄。

事情得由1972年說起,那年,中(共)日恢復邦交;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1978年10月,鄧小平首次訪日,中日友好進入了蜜月期。

引為文化交流的一環,10年荒蕪的中國電影界,順理成章地引進日本電影。

《追捕》於引進中國的兩年前就在日本上映了,根據西村壽行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日文原名為《涉過憤怒之河》。

原著小說由德間書店出版,旗下的大映電影公司改編成為電影,算是捆綁式的雙重行銷。

當時導演佐藤純彌剛剛脫離東映電影公司,手下沒人手,他拍攝《追捕》時,從製片到副導演借用的都是山本薩夫的老搭檔。

山本薩夫剛剛跟大映合作過《金環蝕》(1975),原定擔任《追捕》的導演,因檔期沖突就推薦了佐藤純彌。

事實證明,山本的搭檔十分給力,影片中出現的私人飛機、賽馬等“奢侈”道具都是製片自己掏腰包。

在此片最醒目的一群奔馬馳騁於東京最繁華的新宿車站鬧區這場大戲,堪稱前所未有的奇景!即乃製片通過自己在警局的人脈搞到了許可證;這在日本史無前例,之後也再也沒人能複製。

那時,高倉健也剛退出東映。身為東映俠義動作片的臺柱,他曾主演《日本俠客傳》系列、《昭和殘俠傳》系列、《網走番外地》系列等大量黑幫類型電影。

打殺多了心生疲倦,自立門戶後他立意轉型。《追捕》是他離開東映後的首部作品,飾演為了洗清犯罪嫌疑而走上逃亡之路的檢察官杜丘。

飾演女主角“真由美”的中野良子,也厭倦了東映一貫設定的戲路。

"追捕"片中的真由美熱情勇敢,她以矯捷身手宛如俠女之姿,驅策群馬在鬧區眾警圍捕群中險救愛侶,然後熱火炙烈地在野外向愛人獻身;在當時日本銀幕上,這樣的果決女性形象十分罕見。

因此對於三位主創而言,《追捕》都是一次求新求變的大膽嘗試。

當時,十年文革浩劫結束沒幾年,整個社會還沈浸在傷痕的愈療和反思中。《追捕》的出現,打開了一扇天窗,讓中國影迷忽然發現與其一衣帶水的東瀛真實的面貌....

:原來日本人不都是中國電影裡特意抹黑的圓框眼鏡/小鬍子惡面孔、滿嘴“八格鹿”的可憎模樣,原來日本經過戰後的重建,已經變得如此現代和發達,原來“資本主義”並不全意味著腐朽和墮落。

而對於經歷過文革之苦的人來說,《追捕》所講述的故事更直擊人心。

《追捕》探討了國家與個人、法律與正義的關係。當權者製造某種煙霧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為了排除異己,編造謊言來冤枉挑戰其權威的檢察官杜丘。
相對地,杜丘是一個剛正不阿/意志強大的人,他尊重法律,但不認為這種體制非無可挑戰,於是為了證明一己清白,他冒險違抗警方和法律,走上了逃亡和求索真相的道路。

  那時候的中國人民搞階級鬥爭搞得太久了,習慣把人當成了一個政治符號或鬥爭概念的一個集合體。因此當有某種單憑個人的意志能掙脫法律及社會枷鎖,充滿人性光輝的東西走到你身邊,
帶來的沖擊因此無比巨大。

高倉健於中國彼岸一直維持巨大的好名聲,追捕一片也於四十年後以著令影迷強大眷戀下終於重拍,便來自這個歷史因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