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蘭『孤女的願望』與美空雲雀『花笠道中』

五○年代,『孤女的願望』這首台灣歌謠響遍大街小巷,堪稱是那個時代最醒目且具象徵意義的流行曲。

那是台灣剛藉美援站穩腳步,並摸索著靠加工業帶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年代....農村的失學貧苦勞動者因此大舉流動──紛紛湧往人生地不熟的各大都會,盼望靠努力打拚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當時,台灣物資匱乏,生活普遍困頓,單靠做工幫傭收入實屬微薄──但那一整代的工僕階層踏實認命/咬牙茹苦撐了下來;只因為對未來懷抱了宛若睹及隧道微光的希望。
而當時的社會倒也活力蓬勃/機會遍地,的確令底層下民普存"愛拼就會贏"的拼搏意識....

但縱然如此──一大部份埋身於暗無天日/污濁吵雜之工廠──幾乎終年無休的那些悲苦小學徒/生產線女工,生活可想而知是既艱辛又孤寂....

「阮想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度日子」、「若是少錢也要忍耐三冬五冬,為將來為著幸福甘願受苦來活動」.....
──葉俊麟筆下如此剔透的心理摹繪,藉由陳芬蘭那情摯急切/無處不透著悲憐的稚嫩歌喉娓娓道來──幾如那歌中孤女正於聆歌者耳畔聲聲求援般,絲絲摧人心肺...更不用說那幾百萬個感同身受的低層勞動群了!

筆者的童年也曾重疊於這歌流行時的歲月,那時我住居的南部小鎮──每個店頭幾乎都是全年無休的──老闆學徒由早至晚埋頭苦幹的景象於今仍是印象猶新....

而家母經營著一家規模中等的製衣坊,身旁更不時活動著十幾個離鄉背井之阿姨阿姐的蹤跡──如今回想起來,那些於遙遠歲月前,鎮日埋頭苦幹──收工後則擠睡於一間窄屋的女工身影,似乎也談不上有何娛樂休閒可言...
這──或也是此歌擊中心坎的目標群罷?!

話又說回來,那時的人雖困頓勞祿,但似乎總能苦中作樂/自尋排遣....譬如入晚後,小鎮燈火闌珊的街道上盡是散步閒聊的人群....鋪席出凳/左鄰右舍大開龍門陣....
無所不在的收音機電台則聲聲入耳成那歲月的固定背景。

『孤女的願望』一曲和五○年代諸多台語名歌殊無二致──均取自東洋曲調。

原曲是美空雲雀所唱的電影『花笠道中』主題曲;這是一部古裝任俠電影。年方少艾的美空追隨片中的大俠遊走於江湖道上;
片中載歌載舞的風格倒像是部歌舞片型式的公路電影──片名『花笠道中』意即"戴著花斗笠的旅程";故而主題曲歌詞盡是吟風頌月的旅途記趣,倒未必有葉俊鱗新填詞那樣深刻的意趣與社會關懷.....

但日本於二戰慘敗後,東瀛全境瀰漫空前蕭索與悲觀──當時流行曲多少沾有幾許哀愁味的共通特質,不自覺也會牽動隱約的幽思.就算是表面輕快者依然.

筆者曾偶見及日本長者於回味此歌當年況味時,居然也有像我這類台灣人於回味『孤女的願望』的相同感觸,雖說花笠道中原詞其實輕鬆許多....
我想這其中底蘊是來自此歌誕生的時代背景──蓋當時的東京正由凋敝中復起,大量鄉村人口匯聚這百舉待興的首都成了地鐵/高樓工事的廉價勞動者;
我所見東洋老者身為當年離鄉眾工之其一,自不免將此歌觹刻於腦中那既酸又苦的回憶裡了.....

花笠道中

作詞 / 作曲 米山正夫

これこれ 石の地蔵さん
西へ行くのは こっちかえ
だまって居ては 判らない
ぽっかり浮かんだ 白い雲

何やらさみしい 旅の空

いとし殿御の こころの中は
雲におききと 言うのかえ
もしもし野田の 案山子さん
西へ行くのは こっちかえ
だまって居ては 判らない
蓮華たんぽぽ 華(はな)ざかり
何やらさみしい 旅の空
いとし殿御の こころの中は
風におききと 言うのかえ
さてさて 旅は遠いもの
田舎の道は つづくもの
流れて消える 白い雲
やがて蓮華も 散るだろう
いとし殿御と 花笠道中
せめて寄り添う 道の端


『孤女的願望』
作詞:葉俊麟 作曲:米山正夫

請借問播田的,田莊阿伯啊,

人塊講繁華都市,臺北對叨去,

阮就是無依偎,可憐的女兒,

自細漢就來離開,父母的身邊,

雖然無人替阮安排,將來代誌,

阮想欲來去都市,做著女工渡日子,

也通來安自慰自己,心內的稀微。

請借問路邊的,賣煙阿姐啊,

人塊講對面彼間工廠是不是

貼告示欲用人,阮想欲來去,

我看你猶原不是,幸福的女兒,

雖然無人替咱安排,將來代誌,

在世間總是著愛,自己打算卡合理,

青春是不通耽誤,人生的真義。

請借問門頭的,辦公阿伯啊,

人塊講這間工廠,有欲採用人,

阮雖然還少年,攏不知半項,

同情我地頭生疏,以外無希望,

假使少錢也著忍耐,三冬五冬,

為將來為著幸福,甘願受苦來活動,有一日總會得到,心情的輕鬆。

比對兩歌的詞語與曲思之契合實在不由驚歎葉俊麟改寫之高明──
許多人甚看輕由東瀛歌改編的台灣歌謠,但優秀詞人所能發揮的功力實不宜小歔──此即一例。

陳芬蘭原唱的此曲是1959年由高雄的亞洲唱片以黑膠唱片發行;當年銷量應是不小

(陳日進斗金之勁,令街坊不免因之眼紅──故而當年有個難辨真假的謠傳:謂陳父的瀕倒鐵工廠居然因此轉危為安──也不知確否?!)但從古早到現在筆者倒從未親睹此黑膠現形過
幾十年來聽的都是收音機的窄頻聲響──直到1990年前後,買到亞洲唱片於小蔣的抑台鎮壓行動後,憑倖存母帶新出的一系列cd傾聽,
才真正領略到當年文夏、紀露霞、鄭日清等昔日台語歌旗手的朗暢風采,也才確實能感受這『孤女的願望』的懇切哀鳴於更逼真的重現後有多動人!!

說實話.亞洲這批四十年前的老唱片,除了樂隊水準參差不齊,倒也擔得起發燒唱片之稱譽──歌聲既暖烘又飽滿──我猜應該是全套真空管配備的現場錄音
這一系列cd也有點像是音響系統的試金石──我發現越是複雜系統,或強調解析聲色者少有讚詞;而用英系喇叭或是古董號角又或偏好LP體系者則泰半叫好....

當然這總是題外話了,識者自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