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場''概念的濫觴----由TAS 30週年慶說起

七月號的tas原文照刊了1978年的文章''infinity/magnepan=the

QRS-1D",作為tas30週年慶的經典回顧之一......

此文,一來既印證了tas的歷久彌新,二來也彰顯了harry

pearson的確不愧是hi-end第一高手的先見-----也就是''音場''-----定位/形體感/透明度等等hi-end觀念進場的伊始.....看了不無感觸,在此不由推薦對音響史有興趣的網友買來翻翻,也許大有啟發......





1978年,就以我這幾乎於當年的台南起步/也玩味了近三十年音響的老hi-fi迷來說-----記得那年頭的主流是AR/JBL等以美國東西岸(陰陽)不同特色分歧而出的兩大流派.....那時台灣的hi-end霸主,印象中無非就是JBL

4350和paragon和tannoy autograph /altec

a5......就算是書架型的AR3A,所有的喇叭的確都是靠牆擺,從無所謂音場定位這類講究.......似乎是到了幾年後(約1981前後),以''音響雜誌''第二代復刊的張文俠等人才開始鼓吹這類概念.......接著,是在音樂與音響開了''夜鶯的故事''專欄的劉漢盛接棒........最後,是全盤移植了sterephile格式及精神的''音響春秋''創刊,方全面佈下今天的hi-end格局........到了後來音響論壇登場,幾乎大局已定更是不待說了....



如這篇文章的HP所述無誤----infinity

IRS前身的QRS屏風喇叭應該就是舉世第一對以''音場''為首要訴求的音場型喇叭,原因一來是它用的emit元件是兩邊發聲,而喇叭則是open

BAFFLE......正好加強了這於後方佈陣的效果,但最可能的原因倒可能出諸偶然-----蓋當時QRS送去HP處試聽時,因為QRS低音箱染色等因素,讓HP因此把它的中高音屏和MAGNEPAN的低音屏合璧-----因而3D音場更加突顯,營造了當初主事諸人完全不及想像的新境界.......

HP於該期的跋後語,也慨歎由於當年喇叭普遍面寬型大/繞射嚴重,加上那時(已全面壟斷的)電晶體機相位混亂/失真嚴重的毛病,令重現音場幾乎是不可能任務......可幸的是,當年常駐HP試聽室的是ARC的D150----該年唯一獨撐大局的管機(可能也是當年最好的AMP)------總之,出神入化的聲效不僅震動全室,ARC老闆WILLIAM

JOHNSON聞風也立即飛到紐約聆聽這套組合-----此後,ARC由一介孤軍仍持續奮鬥,終於有了以後的飛黃騰達,與這番激勵料必不無關聯.......(JOHNSON當年為人維修DYNACO以為生計,後來參考marantz7c架構試作了新品,居然紐約老店singer

audio一訂就20部;遂開啟了ARC的歷史;更意想不到的是,管機於後來的奄奄一息中要不是ARC持續撐過那殘局,現在大家都沒管機聽了......歷史的偶然,都是一連串,互為偶然的吧?!)



七月號的tas原文照刊了1978年的文章''infinity/magnepan=the

QRS-1D",作為tas30週年慶的經典回顧之一......

此文,一來既印證了tas的歷久彌新,二來也彰顯了harry

pearson的確不愧是hi-end第一高手的先見-----也就是''音場''-----定位/形體感/透明度等等hi-end觀念進場的伊始.....看了不無感觸,在此不由推薦對音響史有興趣的網友買來翻翻,也許大有啟發......





1978年,就以我這幾乎於當年的台南起步/也玩味了近三十年音響的老hi-fi迷來說-----記得那年頭的主流是AR/JBL等以美國東西岸(陰陽)不同特色分歧而出的兩大流派.....那時台灣的hi-end霸主,印象中無非就是JBL

4350和paragon和tannoy autograph /altec

a5......就算是書架型的AR3A,所有的喇叭的確都是靠牆擺,從無所謂音場定位這類講究.......似乎是到了幾年後(約1981前後),以''音響雜誌''第二代復刊的張文俠等人才開始鼓吹這類概念.......接著,是在音樂與音響開了''夜鶯的故事''專欄的劉漢盛接棒........最後,是全盤移植了sterephile格式及精神的''音響春秋''創刊,方全面佈下今天的hi-end格局........到了後來音響論壇登場,幾乎大局已定更是不待說了....



如這篇文章的HP所述無誤----infinity

IRS前身的QRS屏風喇叭應該就是舉世第一對以''音場''為首要訴求的音場型喇叭,原因一來是它用的emit元件是兩邊發聲,而喇叭則是open

BAFFLE......正好加強了這於後方佈陣的效果,但最可能的原因倒可能出諸偶然-----蓋當時QRS送去HP處試聽時,因為QRS低音箱染色等因素,讓HP因此把它的中高音屏和MAGNEPAN的低音屏合璧-----因而3D音場更加突顯,營造了當初主事諸人完全不及想像的新境界.......

HP於該期的跋後語,也慨歎由於當年喇叭普遍面寬型大/繞射嚴重,加上那時(已全面壟斷的)電晶體機相位混亂/失真嚴重的毛病,令重現音場幾乎是不可能任務......可幸的是,當年常駐HP試聽室的是ARC的D150----該年唯一獨撐大局的管機(可能也是當年最好的AMP)------總之,出神入化的聲效不僅震動全室,ARC老闆WILLIAM

JOHNSON聞風也立即飛到紐約聆聽這套組合-----此後,ARC由一介孤軍仍持續奮鬥,終於有了以後的飛黃騰達,與這番激勵料必不無關聯.......(JOHNSON當年為人維修DYNACO以為生計,後來參考marantz7c架構試作了新品,居然紐約老店singer

audio一訂就20部;遂開啟了ARC的歷史;更意想不到的是,管機於後來的奄奄一息中要不是ARC持續撐過那殘局,現在大家都沒管機聽了......歷史的偶然,都是一連串,互為偶然的吧?



說到台灣音響刊物的傳承史,民國64年間曾短暫地出現了一顆彗星-----光芒只燃燒了一年,連試刊號一共13期------雖然識者於今無多,我倒覺得其影響力甚至比老牌的音響技術和音樂與音響更深更遠......

''音響技術''著重audio原理/實作,通篇枯燥乏味........''音樂與音響''的audio部分則像正餐(音樂稿)後的點心-----充斥了當時''audio''/''stereo

review''等美國通俗雜誌的翻譯稿......幾乎就像美國器材的型錄大全......



64年9月一號創刊的''音響雜誌''則像開了一道通往新天地的明窗,首先引入了東洋''stereo

sound''式的音響美學;將眼光集注於''賞析''與''搭配''的高深層次------型式格局和現在的stereo

sound很像(事實上幾乎八成以上是該刊譯稿)-----但最大的突破則是以管野宣彥''唱片演奏家''的形式,逐一訪談了台灣本土的音響演奏家-----譬如林秋雨(秋雨印刷)的大發燒老闆/引進JBL的台灣第一代音響代理商"新英貿易"("SINGING"---足見其熱愛音樂之程度)老闆/首位JBL

PARAGON台灣用家,業餘指揮家兼唱片收藏者的陳英桐.......以及當時還在混樂團的張文俠等等......

那時的發燒友,不知道是猶存東洋遺風,還是因音響來路不易之故-----因而發燒兵器五花八門/各顯神通,有點就像在看今日ss的''唱片演奏家''------但更重要的是現身於中的諸玩家,個個癖性濃厚/主見堅強-----不僅對自己的體系瞭若指掌/亦必自有其自成脈絡的一派音響哲學........總之,那種上一代發燒友的強烈面貌,和現在音響論壇上資歷平淡/識見淺顯的所謂''玩家''是大異其趣了......



民國64年,那時是瓊瑤電影當道,走在南部縣城的街道,到處是沸騰騰滿街一無遮攔的鳳飛飛歌聲.....那時,我仍是高一生,每到月首,掏出40元,買了這一本銅版菊八開(當時可說是豪華之最)的精裝雜誌-----每期必看的,

卻是日本評論家瀨川冬樹/五昧康祐那與其說是音響評論,倒不如說是鑑賞指南的文章------譬如瀨川會用酒器來比擬hi-fi,他說好的威士忌酒杯,那握感要作的剛剛好,很輕盈地納在手裡/又恰恰好地包覆於中----讓溫度均勻地傳遞.......而弧度則需完美柔圓,就像女人的乳房那種入手柔膩又飽滿的觸感........



瀨川當時是在評論甚麼銘器因而引發這番議論,早已淡忘......但這種品味與人生遐想.對當年年少的我可真是一大啟發.......總之,以後二十年間,偶而邂逅美好器材經驗的那當兒,總會不自主想起瀨川這句話來......



(在那期的彩頁中,也不知是為呼應瀨川的這話,還是甚麼的,果真還刊了粉嫩嫩新鮮出爐的乳房照片,在當時那禁忌的年代可也夠大膽了......)



改天再附幾張當年這雜誌樣貌貼上>













林兄將黃仁宇的大歷史觀用於此處作註腳的確用得好;事實上我首引此文也正是出諸此意.....

黃仁宇還說,觀察歷史-----距離越遠看得更清楚-----用來觀察音響的走向當然也可運用的......



hp近來的hi-end路數,我特別注意到兩點-----一.是他逐漸正視digital的潛勢;特別是sacd多聲道的發展.....二.對中國音響器材的蓬勃成長,投注更敏銳的觀察與正面肯定----譬如antique

sound lab的hurricane poweramp連續數期的重度肯定,antique

sound的另一套845後級更連袂登上hp's super component

list.......這些,可能都是hi-fi友日後追器材的可能面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