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洛西 高雄山 神護寺》

神護寺,真言宗名寺之一,始建於西元824年,乃右京區高雄山建寺最早的千年古寺.

此寺在日本佛教史之所以盛名隆顯,是因天台宗創始者最澄法師曾在此開法華經道場,而真言宗鼻祖空海更任此寺住持長達十四年,一寺而得兩位開宗大師加持,故而此寺不僅是除高野山外真言宗的最重要道場,在日本佛教史的地位也極其崇高.

但此寺雖史跡年久,卻也災厄頻傳,於994年和1149年的兩次大火全毀,隨後於南北朝(1336~1392)的戰亂又遭遇一次災難性毀寺,故而此寺現貌是在江戶時代(1603~1868)以後方得復興,
目前此寺最老建物是1623年建築的仁王門 金堂 毘沙門堂 五大堂 鐘樓等四百年史跡.國寶則有藥師如來佛立像 五大虛空藏菩薩座像 紫綾金銀泥兩界曼陀羅圖和絹本著色釋迦如來像等。

拍楓景,神護寺獨步京都的特色:就是可由高踞此寺頂點的金堂以俯視之姿畢覽山坡下毘沙門堂及大師堂的大遠景,而左右兩側豔紅楓林更是繁茂招展/添香生色;可說是京都楓名所必拍一景.
但有一點很緊要:左側楓林似乎又比右側更早凋,若來得稍晚,便落得只能拍到單側而扼腕不已(我便是如此...)

此寺的另一個名景則是可由通往多寶塔的山徑前往地藏院,從這裡眺望山谷下清潼川形成的錦雲峽,品賞山下一大片楓林染成的燦爛紅雲。
若有雅興也可花個一百日幣買兩個陶片往山谷扔,據說可因此消災解厄...總之,靈驗與否且不提,看眾人人手一片用力甩/像打水漂的盡興樣....頗好玩!

不過還得先聲明,神護寺山勢不低,有人統計過,之前由入山處一路爬高不算,單單由硯石亭起步算起,至少還需爬三百五十個山階方能抵神護寺山門,所以遊客抵此無不氣喘吁吁,需先有心理準備...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都 嵯峨 常寂光寺》

常寂光寺(じょうじゃっこうじ)是位在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日蓮宗寺院。
山號「小倉山」。供奉本尊乃十界大曼荼羅、開基大師為日禎和尚。

寺地在小倉山左側山腰,右側山腰則是皇族與藤原一系墓地所在的二尊院(這是川端康成"美麗與哀愁"小說主景地,另篇敘)。
此山自平安朝以來,早已是朝中皇族貴人的別墅集中地,尤其更是以風雅著稱/出了個大文豪紫式部的藤原家族的愛遊地。
故而歌人詩者畢集,吟風詠月/和歌唱和之風鼎盛。難怪短短一二百米石道連通的山腰斜坡,而居然齊聚了常寂光寺/二尊院/落柿舍/祇王寺/厭離庵等好幾個賞楓名所,固有其歷史之淵源也....

以編集名詩集「小倉百人一首」流芳後世的文人藤原定家據說曾在此構築其別莊「時雨亭」。所以此寺延續別莊規模,約在十六世紀中葉創建此寺,距今也有五百餘年了。

深秋之際來到常寂光寺,順著山勢沿階而上,若幸運正逢著豔陽當空,陽光透過五顏六色楓葉灑落在地面樹根的綠色蘚苔上,又攏入遊人絡繹行於紅葉隧道中的畫面,真活脫脫幅幅是美不勝收的秋日油畫。
毫不誇張,就算隨手以手機入鏡,每位遊客畢生最美的旅照或許就輕易入手了....

此寺幅員不大,主建物更少,基本上就是一座茅草屋頂的仁王門 本堂 鐘樓 和多寶塔等幾座;據悉,都還是由京都別處移來;總之,欣賞此寺美景非為其豪奢建築,而是其獨樹一幟的田園風了。

談到常寂光寺,又會繞回一個老問題:若於京都楓名所只能擇一一觀,該選何處?
依我之見,永觀堂 東福寺 常寂光寺,大可三選一,任一都算不虛此行。

永觀堂之楓,紅豔如火,尤其若遇艷麗晴日,那亮晃晃的陽光透葉而出,真有被一團團火焰包攏的無上驚艷。

東福寺則勝在數千株楓樹於山谷間競艷的壯闊。

常寂光寺呢?就贏在地勢高低起伏,而行於極貼身的紅葉隧道中,那澄黃靛紫藍綠各種色系的花葉於不同高度及位置競相炫舞,不由為之目眩神迷的那種五光十色感。

這三所我都各去兩趟,說實話,前兩所的驚豔感會因重訪而稍失色,但常寂光寺卻不然,或許是因此所另帶了股繞山遊憩的田園風,遊來倍覺親切吧?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都 洛北 高雄三尾》

    【杜牧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洛北郊山,高雄 (たかお)、槇ノ尾 (まきのお)、栂ノ尾 (とがのお) 三地合稱三尾.
 
其中,高雄和台灣高雄市頗有淵源,因為此市的舊名"打狗"台語發音(dagou)很接近京都高雄日語音(takao);如今的高雄市名稱便是來自日治期的官方改俗就雅命名.

這帶算是京都楓紅先跑第一輪的楓名所,所以最宜於抵埠時便首途前往;否則當市區諸寺楓林剛見頃,高雄這邊的紅葉早已凋零落盡...
若來得及時,號稱高雄三寺的神護寺、西明寺、高山寺之楓景俱有可觀,

我起先也是沖著此三寺盛名尋來,但一到更覺山郊沿途的景致尤有勝之,身臨其境這般滿山遍野盡是楓林秋意的奇觀,真有無比驚喜,腦中不免走馬燈地不時掠過幾句唐詩的詩境:"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又或者是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尤其特喜於山路途中郊野偶見的茶屋景致:硯石亭 高雄茶亭等山邊水畔的茶座真乃風雅非凡....

由於此山距京都市區甚遙,一趟車至少需一個半小時,建議一早即來,先遊過三寺,約略已過响午;這時再在各茶屋迎著午後斜陽坐個一兩鐘頭,這全身沐滿的深秋詩意足可延續心頭數十年久久不散...
出遊東瀛的雅趣莫過於此!

又,杜牧號稱絕句之王,七言絕句真沒人寫得過他.

杜牧的另一首《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若用來形容京都整座城的奇絕魅力,我覺得再貼切不過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都 西山 光明寺 :意外的旅程,長岡天神的臨時跳車》

前文曾提過我去光明寺純屬意外.那是去大阪的阪神電車靠站時看到長岡天神的站名,突發靈感地想到:這不是可到光明寺?於是迅即跳車,沒料到一出站訝然發覺是落腳在如此規模之小的鄉城.
兜了一圈完全找不到一家可供裹腹的餐店;而印象中這長岡可算是頗有來歷的古城啊?!.....
還好,再多繞一轉,入目來的窗外風景總算讓我不是太確定的印象有了佐證:
前方市公所大樓高懸著的『長岡京建都一二三五年慶』布招,當即撩起了我對此地的好奇與想像:差不多和京都一樣老的古都?而我居然一無認識!!

回國後認真翻找了日本的歷史;原來這長岡京也是京都的開都者桓武天皇的始肇政績之一.

只是他建了長岡京,又匆匆廢都,從來沒在此立朝.

說來很荒誕,長岡京建都的源由和平安京(京都)同出一轍,都是為避因宮廷權鬥而殺戮太兇惹起的鬼魅!

堂堂帝皇家遭鬧鬼引發的恐怖,忙不迭地逃離祖宅平城京(奈良),更大耗國力連建兩座國都,說來實在有失光彩的史實;
但這就是平安朝無法抹煞的一段陰暗過往.似乎也是近畿三京因鎮邪而寺院特多的底蘊吧?

以人均壽命不超過四十歲的千餘年前的古代來說,桓武天皇算是登基甚晚的;他遲至四十五歲,才由讓位的光仁天皇手中接來皇位.
而皇太子則是光仁指定的早良親王;也就是小他十三歲的親弟弟,原本已剃度的東大寺住持.
這早良親王一生被父兄隨意擺佈,先是被父皇下令出家,隨即又遭嚴命還俗,當了不情不願/後來更喪命於皇兄猜忌的皇太子,說來註定是個悲劇人物.

而長岡與平安兩京之興廢,卻因此與他的死於非命永遠掛鉤,算是宿命了.

《光明寺》
光明寺位于洛西鳥峰山,腹地廣大,這是西山凈土宗體系的總寺院(我上回介紹的善峰寺也是西山淨土宗)。

凈土宗創建者是活躍于平安后期至鐮倉初期的法然上人,他與光明寺的淵源更早於開寺前,據說當法然上人還是少年僧侶時,曾在寺院附近的粟生里借宿了一晚,
當時承受了鄉民親切熱誠的款待,自爾惦記了居民殷殷祈盼能在此設道場的心願,於是過了20年,法然上人信守承諾,在粟生廣谷開設了佛經講壇.
但法然圓寂於東山,光明寺之開寺是由法然弟子熊谷次郎直實首先經營的.

熊谷次郎直實是日本史可稱人格者的豪傑;東洋古典名著《平氏物語》特地用其中一章:《敦盛最期》記載他與敵手敦盛因對戰而相知相惜的動人史事.
 
他是源賴朝帳下第一猛將,在平源最後決戰中迫不得已殺了與其兒子同齡的敵手,十六歲少年敦盛,但出陣前,由少年的不凡回話已令其感知對手的高潔人品.
他一方面憐惜敦盛與其子同齡的年幼,另一方面更感佩對方慷慨就死的從容;加之,少年戰袍內還帶著一支隨身不離的竹笛,更襯出主人於戰場廝殺仍雅好音樂的品味....

"竟殺了這樣的敵手!"一瞬間,一股極大悲愴襲來,熊谷直實忽然大悟,於是皈依,捨棄源氏得勝後即將迎來的榮華富貴,入了法然山人門下.

入佛門後法號蓮生法師的他,還有個眾人傳頌的事蹟,稱之曰「東行逆馬」.

事緣他後來前往關東地區傳教,由於是朝東而行,於是自己立了規章說:「不能把屁股對著佛陀所在的西方前進」,所以倒著騎馬...此人之有趣與突梯,可見一斑.

遊此寺有兩大看點,一是御影堂,這為紀念法然上人所蓋的十八軒四面(約33平方公尺四面)/全櫸木建築;堂內金碧輝煌/蓋得非常華麗.而若是十一月底楓葉盛季,寺方還會在御影堂開辦音樂會.
說來很不可思議,曲目全部是轟鳴巨響的電子搖滾音樂,在建寺千年的古老佛堂聽前衛音樂,當然又是另一絕無僅有的美妙體驗.

另一個豔絕美絕的最大號召,則是由大小書院走向出口處"藥醫門"那延伸數十米的楓葉隧道;這條鋪了青石板的出寺道聞名遐邇,光明寺的別稱《楓葉寺》即仗此得名.
深秋時,五顏六色/紅橙黃綠的楓葉交織成一片令人目迷神馳的華美燦爛,行於其中,隨著陽光紛移角度,層層交疊的色彩就像萬花筒般千變萬化,非常之神奇....

說實話,是來到這個楓葉隧道,方才見識到京都風雅之士經千年雕琢所幻化出的非凡造景功力;簡言之,此隧道之美的出奇處,就是在高低不同的方位分別栽植顏色各異的不同楓葉
不僅色彩繽紛,更且有層次迭乘/各自烘托之美,這是何等巧思,又需花何等心血去精密佈置?頗難想像.

總之,我是讚嘆不已,一路來回穿梭了好幾回,照片很難傳神,也許只能用35mm底片或4k級的高畫質影片較能存真了...
(難怪幾年前,台灣sony來此借楓葉隧道拍了部家電廣告,轟動威力至今不絕,以致多年後,僻遠的山寺依舊有台客迢遙尋來)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祇王寺:平家物語的一則淒美傳說》

祇王寺是我漫遊京都嵯峨野一整天的最後一站,由二尊院鑽出,那條由常寂光寺延伸而來的石板道盡頭已人聲寂寂/遊客疏稀...

秋日山間天色暗暝極速,四時入山寺,竹籬圍住的整座苔庭已黑影四竄;而山邊竹林雜木交錯的密林深處傳出詭異淒烈的各種鳥獸怪聲,感覺就像是誤入猛獸四伏的原始森林,頓然陡升幾分驚悚感。
頗不可置信於如今遊客如織的嵯峨野,於入夜後居然還是如同幾百年前的蠻荒山林....而九世紀前那諒必更荒涼原始的這地域,或許更是鳥獸亂竄/兇險四伏...

由此想到東洋古典名著"平家物語"曾提過的:祇王寺開寺時僅四個女尼共伴青燈的那段淒清傳說...身處九百年前的蠻荒地域,而無男丁壯膽,僅是四個柔弱無援的女尼相互撐持,該怎麼膽戰心驚挨過這無數個漫漫長夜?殊難想像!

祇王(生年不詳-1172年),是平源爭戰時一代梟雄平清盛寵愛的舞妓,以獨擅的白拍子(女扮男裝的佩劍長袍舞)舞技贏來主子平清盛的萬般寵愛,不過,在新人佛御前入宮後,恩寵逐漸失色;最終在佛御前撥弄下遭逐出宮門。

萬念俱灰的她只好與母親佛刀自與妹妹祇妹來嵯峨野荒山蓋了尼庵,青燈古佛了卻塵緣。

據說她於臨出宮對百般欺凌她的佛御前不甘地留了離別詞:

『同是原上草  何論枯與榮  他日秋霜至  一俱化灰土』,方才悻悻離去。

(此詞還經後人刻碑,目前是藏在西大路的若一神社)落髮為尼的她那年才二十一歲。

話又說回來,能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當必有不可思議的巧合和驚人的戲劇性轉折:
令祇王失寵又用盡手段逼其走投無路的對頭敵/芳齡才一十六的佛御前也招來了失寵宿命,於是乎省悟富貴無常,居然就別處不去/巴巴地前來投奔這孤母弱女相依為命的小尼庵。

此寺就此以四個女子共渡殘生的淒婉色彩昇華成某種傳奇....

當初是個小尼庵,九百年下來這祇王寺仍然維持著像座茶屋的小小格局(說到底就是座草屋),寺內奉祀如來,但奇特的是還有座平清盛塑像。日本人也怪,硬要把這薄倖的一代梟雄拉進來與其棄妃湊成堆。

設身處地,此四人縱然能不怨不恨,自必也是避之不迭冤家平清盛之橫柴入灶吧?

東洋美學最講究的侘寂與幽玄於這看似破落與荒廢的院內竟是隨處浮盪著;繞了好幾圈越走越愛,京都千百座寺還真沒另一家有這特殊韻味的。

據說日本接待國賓帶外國顯貴遊京都名庭,例必會去詩仙堂;此堂續後幾日我也去了,不過爾爾。

要我挑,或許祇王寺殘落空寂之況味更迷人。

  

大景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